- ·上一篇文章:面试时的五种用语错误应注意哪些问题(面试时的五种用语错误应注意什么)
- ·下一篇文章:大调研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个人发言(大调研调研报告)
非典型问题例子(非典型求)
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来临,相信大家都对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常见题型和相应的解题方法都已经了然于心了。由于公务员考试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准确的把题做出来,那我们就需要达到这样一种境界,看到一道题就要知道这道题是属于哪一部分哪一个知识点的问题,该用哪种方法,而这种方法又分为几个步骤,有哪些注意事项。如果我们平时下足了功夫,我们在考场做这些工作的时候完全就是“傻瓜”“机械”式的,不需要我们想太多。而那些想太多的人往往反而是浪费时间,混淆思路,解题缓慢,正确率不高。比如我们看到一道逻辑题,就可以看它是属于必然性推理还是可能性推理,如果是必然性推理,就再看它是属于概念关系的问题、直言命题、复言命题还是模态命题,如果是可能性推理,就看它属于削弱型的、加强型、前提型还是结论型的。不同部分的题我们应对的方式肯定也不同了。哪些题该用矛盾法,哪些题该用画图法,哪些题该用列表法,哪些题该用假设法,哪些题有什么最快的解决方法,一看到哪些字眼我们就要立刻想到什么知识点等等,这些东西相信大家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准备考试已经能够熟练掌握,都能够做到“傻瓜式”答题了。
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应对公务员考试绝大多数逻辑题是没有问题了。但是我们也不能排除考试时会出到一些非典型性的题目。对于这些题,我们以前没有见过,我们一下子可能也看不出它是属于哪一部分的题目,当然也就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应对了,然后就开始乱推起来,或者把四个选项一一代入,或者用假设法把每种情况都假设一遍。当然,对于公务员考试的逻辑题,我们采用代入法和假设法,完全可以解决出很多题目,但这种方法很浪费时间,往往不是我们最佳的选择。其实即使我们大家遇到一些非典型的题目,也不能够盲目地对待它。命题人出题是不会那么盲目的,他们出题的本意肯定也不是为了让我们采用代入法或者假设法的。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什么呢?我们就需要去观察这个题,观察题目的特点。好像我们看到一个陌生人,我们就要看这个人的特点一样,有的人的特点是眼睛大,有的人的特点就是身材高,有的人的特点就是性格开朗。我们看一道陌生的题也要去找它区别于其他题的特点,这个特点往往就是我们做这道题的突破口。找到了突破口,接下面的推理就是顺理成章,没有什么难度了。所以对于做这种非典型的题目,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找这个题的特点和突破口。
怎么去找特点呢?这个其实不难,只要我们有心。比如我们看到一个陌生人,找出他不同常人的地方其实是一目了然的,关键是要有这个意识。例如这个题:
王铭、李盈、杜葭三人大学毕业后,一个当上了公务员,一个当上了空姐,另一个当上了司机。他们各自作了如下陈述:
王铭:王铭当上了公务员,李盈当上了空姐;
李盈:王铭当上了空姐,杜葭当上了公务员;
杜葭:王铭当上了司机,李盈当上了公务员;
结果证实,王铭、李盈、杜葭的陈述都只对了一半。由此可见()
A、王铭当上了空姐B、李盈当上了公务员
C、杜葭当上了空姐D、王铭当上了司机
对于那种四个人说话,只有一个人的话为真,我们都很清楚那种题型该用矛盾法。可这道题是每个人的话都只有一半是真一半是假,我们该用什么方法呢?好多人一看这个题,自己以前没见过,便无从下手了,根本没有思路,只能采用代入法或者假设法。这样肯定就比较耗费时间了。我们应该去找这个题的特点。只要我们有这个意识去观察这个题,我们其实是不难发现特点的。我们仔细去看这三个人的话,最直观的就能发现,前面三句话都是讲的“王铭”。这不就是特点吗?这不就是突破口吗?前三句话都是“王铭”,那么前三句话必有一真两假,那后三句话必有两真一假,而后三句话两个“李盈”里面必有一假,那么“杜葭考试大收集当上了公务员”这句话就必为真了,那“李盈当上了公务员”就为假,“李盈当上了空姐”就为真。后三句话是真真假,前三句话就是假假真。这样结果就都出来了。我这样写出来还是有点复杂,其实如果在考场上自己去做这个题,这个题我们是无需半分钟就能解决的。
通过这个题我们就可以看出,找到一个题的特点,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找到了突破口,题就变得很简单。而去找到一个题的特点其实也并不是难事,只要我们有这个意识,自己去问自己,这个题有什么特点。再比如:
某珠宝店失窃,五个职员涉嫌被拘审。假设这五个职员中,参与作案的人说的都是假话,无辜者说的都是真话。这五个职员分别有以下供述:
张说:“王是作案者。王说过他作的案。”
王说:“李是作案者。”
李说:“是赵作的案。”
赵说:“是孙作的案。”
孙没有说一句话。
依据以上的叙述,能推断出以下哪项结论?
A.张作案,王没有作案,李作案,赵没作案,孙作案。
B.张没作案,王作案,李没作案,赵作案,孙没作案。
C.五个职员都参与作案。
D.五个职员都没有作案。
这个题也不是我们所常见的矛盾法解题,参与作案的人说的都是假话,无辜者说的都是真话,谁说真话谁说假话,谁参与作案谁无辜我们都不知道也无从下手。这个时候我们又要找这个题的特点和突破口了。一看这四句话,谁说的话比较有特点呢?那肯定是张了。别人都只说了一句话,偏偏他说了两句话,这难道还不能够引起我们的注意吗?只要我们注意到这句话,那这个题就变得很简单了。大家会发现张说了两句话,而这两句话本身就是矛盾的,如果王是作案者,那王肯定不会说是自己的做的案。所以我们就能知道张说假话,张是作案者,那王就不是作案者,那王就说真话,那李就是作案者,那李就说假话……这样顺理成章的推理大家都会觉得很简单了吧。而其实在考场上,我们只要推出张作案,王没作案,就直接可以把A选出来,下面的连推都不用推了。
虽然只举了两个例子,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做着这种题的方法了。对于这种非典型性的逻辑推理题,我们就是要有意识地去观察它,找出这个题的特点,这往往就是我们解题的突破口。有了突破口,接下来的推理相信我们大家都没问题了。
相关文章:
第1篇 特殊人才引进机制(特殊人才引进有什么好处)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随着知名主播以及快递小哥等特殊人才的引进,人们纷纷关注各地的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无一例外,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人才”一词被重新定义,不再局限于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学位等传统评价标准,一些特殊的要素,例如:商业价值、特殊技能等也被纳入特殊人才的评判标准。综合分析【提出观点】上海、杭州等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敢于打破常规,正是对习总书记人才观的深刻践行,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
第2篇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制假售假的重要性) 作者:admin
毋庸置疑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公考资讯网温馨提醒考生多看多做练习的同时,要站在公务员角度和高度上,对待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写作水平,公考资讯网特别推荐:2018年申论热点时评“必须采取重罚模式打击制售假行为”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考官应注意的问题(公务员面试对考官的要求) 作者:admin
我们必须要了解面试官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面试考官处于提问者、考察者、评判者的地位,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面试前不妨对考官心理进行分析,针对考官可能有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应战心理。一、优势心理指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表现为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人倾向性。应该以一种不
第4篇 行程问题、相遇(行程相遇问题例题讲解) 作者:admin
今天华图教育就带领大家学习行测数量关系中一个高频考点-行程问题之相遇;这类问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难度稍大,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都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大家还是要克服这种心态,学会基本的解题思路,多加练习,融会贯通。一.含义:相遇问题描述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有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
第5篇 命题等值公式(命题公式等值演算)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如:“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句话就是一个直言命题,对象是语言,工具是某种性质。在直言命题的考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求等值命题的题目,大部分考生找等值命题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并不懂得找等值命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及引用了怎样的知识点,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