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面试时的心态(面试的心态要注意什么)
- ·下一篇文章:教你2014国考面试如何体现答题闪光点的技巧(国考面试答题思路)
类比推理逻辑形式(类比推理中)
逻辑规律一:“工作者”与“工作对象”的关系
2009年国考行政能力测试真题
81.杂志对于( ),相当于( )对于农民
A.编辑蔬菜 B.书刊农村
C.传媒农业 D.报纸果农
【答案】A
【解析】请大家留意以下两组逻辑关系:
(1)“杂志”——“编辑”,“编辑”编写“杂志”
(2)“蔬菜”_“农民”,“农民”耕种“蔬菜”。
逻辑推理:这是“工作者”与“工作对象”的关系。
逻辑规律二:同义词与反义词
2009年国考行政能力测试真题
83.寡对于( ),相当于利对于( )
A.孤弊 B.众钝
C.多益 D.少害
【答案】B
【解析】本题是考察反义词,比较简单
(1)“寡”——“众”(反义词)
(2)“利”——“钝”(反义词)
85.签约:解约
A.结婚:离婚 B.订货:收货
C.上班下班 D.借款:贷款
【答案】A
【解析】签约——解约(反义词)、
结婚——离婚(反义词)
逻辑规律三:从属关系
2009年国考行政能力测试真题
86.冠心病:传染病
A.熊猫:哺乳动物 B.鲤鱼:两栖动物
C.京剧:豫剧 D.细菌:病毒
【答案】B
【解析】这道题是很另类的一道题,题目要求不是寻找“属于从属关系的一对词语”,而是寻找选项中“不属于从属关系的一对词语”。粗心的同学很容易就“上当”了,对此,广州中宜教育的戴斌老师建议同学们即使做“简单题”,也一定要细心啊。
(1)冠心病是一种疾病,但冠心病并不是一种传染病的一种,两者之间没有从属关系。
(2)B选项中鲤鱼虽然是一种动物,但鲤鱼却不是两栖动物,鲤鱼与两栖动物之间也没有从属关系。所以选B选项。
逻辑规律四:时间的“先后”关系
2009年国考行政能力测试真题
87.考古:文物:博物馆
A.培训:员工:社会 B.耕种:庄稼:土地
C.贸易:商品:工厂 D.教育:人才:企业
【答案】D
【解析】这是一道涉及时间“先后”关系的题,
(1)题干先是“考古”发现了“文物”,然后“文物”摆放在“博物馆”中,几个词语之间存在时间的先后关系。
(2)D选项中,“教育”先培养“人才”,然后一部分“人才”走向“企业”,几个词语之间也存在时间的先后关系。
逻辑规律五:地理位置的“所属”关系
2009年国考行政能力测试真题
88.电梯:大厦:城市
A.肥皂:浴室:客厅 B.水草:小溪:山谷
C.飞禽:走兽:山林 D.奶牛:牛奶:超市
【答案】B
【解析】
(1)“电梯”处于“大厦”之内,“大厦”处于“城市”之内。
(2)B项的关系与此相同:“水草”处于“小溪”之内,“小溪”处于“山谷”之内。
备注:目前对于这道题目的答案也有观点认为选D,但相对而言,B选项逻辑关系更紧密些。
逻辑规律六:目的关系
2009年国考行政能力测试真题
90.打折:促销:竞争
A.奖金:奖励:激励 B.日食:天体:宇宙
C.娱乐:游戏:健康 D.京剧:艺术:美感
【答案】A
【解析】题干中后一个词语是前一个词语的目的,“打折”的目的是为了“促销”,“促销”的目的是为了“竞争”,这三个词语之间层层推进。
A选项中的“奖金”是为了“奖励”,“奖励”的目的是为了“激励”,而其他选项均没层层推进的关系,所以排除。正确答案应选A。
逻辑规律七:包含关系
2007年国考行政能力测试真题
77.阳光:紫外线
A.电脑:辐射 B.海水:氯化钠 C.混合物:单质 D.微波炉:微波
【答案】B
【解析】“阳光”包含“紫外线”,选项B“海水”包含“氯化钠”。
备注:包含关系,表面上看是比较简单的,但实际上,戴老师认为这里更多地是考察同学的“常识判断”,因为“阳光”、“海水”中的包含哪些“成分”,本身就是一种“常识”。一旦未来国考命题难度加大,这类题目就会成为一道难题。
逻辑规律八:功能关系
2007年国考行政能力测试真题
81.时钟:手表
A.电脑:鼠标 B.火车:飞机 C.电视机:遥控器 D.录音机:收音
【答案】B
【解析】“时钟”和“手表”都有计时的“功能”,选项B中,“火车”、“飞机”都是交通工具,具有“运输”的功能。
逻辑规律九:“计量单位”关系
2007年国考行政能力测试真题
73.温度计∶摄氏度
A.体积∶立方米 B.秒表∶秒
C.考试∶成绩 D.天平∶重量
【答案】B
【解析】“温度计”的计量单位是“摄氏度”;B项“秒表”的计量单位是“秒”。
逻辑规律十:因果关系
2006年国考行政能力测试真题
78.食物中毒∶蘑菇
A.矿难∶煤炭 B.高血压∶血压计
C.球场骚乱∶警察 D.海啸∶地震
【答案】D
【解析】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1)“蘑菇”——原因
“食物中毒”——结果
(2)“地震”——原因
“海啸”——结果
故正确答案选D选项。
相关文章:
第1篇 特殊人才引进机制(特殊人才引进有什么好处)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随着知名主播以及快递小哥等特殊人才的引进,人们纷纷关注各地的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无一例外,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人才”一词被重新定义,不再局限于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学位等传统评价标准,一些特殊的要素,例如:商业价值、特殊技能等也被纳入特殊人才的评判标准。综合分析【提出观点】上海、杭州等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敢于打破常规,正是对习总书记人才观的深刻践行,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
第2篇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制假售假的重要性) 作者:admin
毋庸置疑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公考资讯网温馨提醒考生多看多做练习的同时,要站在公务员角度和高度上,对待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写作水平,公考资讯网特别推荐:2018年申论热点时评“必须采取重罚模式打击制售假行为”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考官应注意的问题(公务员面试对考官的要求) 作者:admin
我们必须要了解面试官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面试考官处于提问者、考察者、评判者的地位,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面试前不妨对考官心理进行分析,针对考官可能有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应战心理。一、优势心理指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表现为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人倾向性。应该以一种不
第4篇 行程问题、相遇(行程相遇问题例题讲解) 作者:admin
今天华图教育就带领大家学习行测数量关系中一个高频考点-行程问题之相遇;这类问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难度稍大,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都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大家还是要克服这种心态,学会基本的解题思路,多加练习,融会贯通。一.含义:相遇问题描述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有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
第5篇 命题等值公式(命题公式等值演算)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如:“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句话就是一个直言命题,对象是语言,工具是某种性质。在直言命题的考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求等值命题的题目,大部分考生找等值命题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并不懂得找等值命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及引用了怎样的知识点,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