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松柏和梅花的寓意(梅花和松柏的诗句)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6 16:45:17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古诗词中有许多著名的意象,诸如梅花、竹子、菊花、兰花、芭蕉、梧桐、松柏等,国考常识判断部分也常出意象来搭配诗句考察意思搭配是否正确,本篇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出现频次比较高的意象--梅花和松柏。

    一、梅花意象的含义

    梅花为花中四君子之首。梅花不畏严寒,孤高自赏,在严寒中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趋荣利、坚强、忠贞、高雅。象征着坚韧不拔,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作为品格坚强、高风亮节之人的象征。此外,我国有将梅花看做吉祥象征的说法。

    著名的描写梅花的古诗词:

    1.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4.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柳宗元《早梅》)

    5.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王冕《墨梅》)

    6.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崔道融《梅花》)

    二、松柏意象的含义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对松树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常用松柏象征坚强不屈的品格,并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象征孤直、傲霜斗雪、卓然不群的品格。松柏亦和神仙、隐者相关联。

    著名的描写松柏的古诗词:

    1.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2.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李白《南轩松》)

    3.袅袅松标崖,婉娈柔童子。(陶渊明《杂诗四首·其四》)

    4.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毛泽东《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5.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青松》)

    6.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刘桢《赠从弟》)

      相关文章:


      第1篇    特殊人才引进机制(特殊人才引进有什么好处)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随着知名主播以及快递小哥等特殊人才的引进,人们纷纷关注各地的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无一例外,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人才”一词被重新定义,不再局限于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学位等传统评价标准,一些特殊的要素,例如:商业价值、特殊技能等也被纳入特殊人才的评判标准。综合分析【提出观点】上海、杭州等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敢于打破常规,正是对习总书记人才观的深刻践行,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


      第2篇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制假售假的重要性)    作者:admin

       毋庸置疑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公考资讯网温馨提醒考生多看多做练习的同时,要站在公务员角度和高度上,对待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写作水平,公考资讯网特别推荐:2018年申论热点时评“必须采取重罚模式打击制售假行为”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考官应注意的问题(公务员面试对考官的要求)    作者:admin

       我们必须要了解面试官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面试考官处于提问者、考察者、评判者的地位,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面试前不妨对考官心理进行分析,针对考官可能有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应战心理。一、优势心理指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表现为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人倾向性。应该以一种不


      第4篇    行程问题、相遇(行程相遇问题例题讲解)    作者:admin

       今天华图教育就带领大家学习行测数量关系中一个高频考点-行程问题之相遇;这类问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难度稍大,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都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大家还是要克服这种心态,学会基本的解题思路,多加练习,融会贯通。一.含义:相遇问题描述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有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


      第5篇    命题等值公式(命题公式等值演算)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如:“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句话就是一个直言命题,对象是语言,工具是某种性质。在直言命题的考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求等值命题的题目,大部分考生找等值命题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并不懂得找等值命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及引用了怎样的知识点,有少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