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推进绿色发展的内容包括哪些(推进绿色发展的具体内容)
- ·下一篇文章:政法干警面试真题(政法干警考试是不是没有了)
吴中四士指的是什么(吴中四士指的是哪四位)
【导读】
为了能更好的为学员服务,做好2019年各地市事业单位考试的备考工作,现就事业单位的重要考点向各位学员做好充分的讲解,以便学员充分了解我国历史常识。希望能对各位考生的考试有所帮助。
吴中四士,即张若虚、贺知章、张旭还有包融。在初唐与盛唐之交,四人齐名,他们又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在古代也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其中贺知章、张若虚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张旭是书法家,也是诗人,包融所传诗不是很多。诗作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最为著名。“四士”性格狂放,诗多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唐诗从初唐到盛唐过渡的特色。
张旭
张旭与李白关系比较好,擅长书法,草书最为出名,个人极其好酒,每当大醉后,便高声喊叫,发狂一样地奔跑,然后下笔,有时竟用头发蘸墨水书写文章,时人称颂为“张颠”。张旭的书法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
张若虚
张若虚在唐中宗时以“文词俊秀”闻名长安。《全唐诗》存其诗仅二首,一首名为《代答闺梦还》,成就一般,另一首《春江花月夜》却独具特色,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这就是所谓的“孤篇盖全唐”,唐中宗李显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人都是吴越名士,扬名京都。
包融
包融与于休烈、贺朝、万齐融为“文词之友”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皆有名,号“吴中四士”,子包何、包佶,世称二包,包融仅存诗八首,载《全唐诗》里。
贺知章
贺知章,排行第八,人称贺八,少时以诗文闻名,神龙年间名扬京城,贺知章高逸豁达,为一代清鉴风流之士。喜欢在饮酒中乘兴书写诗文,直到纸尽,《海录碎事》亦将其与陈子昂、宋之问、孟浩然等人并称为“仙宗十友”。与张旭情投意合,交往甚密,又为姻亲,故时人也常以“贺张”称之。两人也经常同游,贺知章以草书名世。《述书赋》中赞其草书“落笔精绝”,“与造化相争,非人工即到”,吕总《续书评》则以为“纵笔如飞,奔而不竭”李白在诗中将其喻为王羲之,有言“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当时人们还将其草书与秘书省的落星石、薛稷画的鹤、郎馀令绘的凤,合称为秘书省“四绝”。然而他的书法存世很少,现可见的草书作品只有《孝经》,其用笔酣畅淋漓,充分地体现了他那风流倜傥,狂放不羁的浪漫情怀。贺知章的草书,拉开了盛中唐草书浪漫风气的序幕。
【试题演练】
下列人物属于吴中四士的是:
A.唐寅
B.张旭
C.张若虚
D.李白
【答案】BC。解析:吴中四士包括,张若虚、包融、张旭以及贺知章,唐寅为吴中人,是吴中四才子之一,李白属于盛唐诗人,不是吴中四士中的人物。所以本题选择BC。
相关文章:
第1篇 特殊人才引进机制(特殊人才引进有什么好处)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随着知名主播以及快递小哥等特殊人才的引进,人们纷纷关注各地的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无一例外,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人才”一词被重新定义,不再局限于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学位等传统评价标准,一些特殊的要素,例如:商业价值、特殊技能等也被纳入特殊人才的评判标准。综合分析【提出观点】上海、杭州等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敢于打破常规,正是对习总书记人才观的深刻践行,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
第2篇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制假售假的重要性) 作者:admin
毋庸置疑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公考资讯网温馨提醒考生多看多做练习的同时,要站在公务员角度和高度上,对待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写作水平,公考资讯网特别推荐:2018年申论热点时评“必须采取重罚模式打击制售假行为”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考官应注意的问题(公务员面试对考官的要求) 作者:admin
我们必须要了解面试官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面试考官处于提问者、考察者、评判者的地位,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面试前不妨对考官心理进行分析,针对考官可能有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应战心理。一、优势心理指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表现为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人倾向性。应该以一种不
第4篇 行程问题、相遇(行程相遇问题例题讲解) 作者:admin
今天华图教育就带领大家学习行测数量关系中一个高频考点-行程问题之相遇;这类问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难度稍大,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都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大家还是要克服这种心态,学会基本的解题思路,多加练习,融会贯通。一.含义:相遇问题描述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有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
第5篇 命题等值公式(命题公式等值演算)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如:“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句话就是一个直言命题,对象是语言,工具是某种性质。在直言命题的考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求等值命题的题目,大部分考生找等值命题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并不懂得找等值命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及引用了怎样的知识点,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