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有哪些危害(统计造假,弄虚作假,严重违反统计法,影响统计数据质量)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8 16:07:59

    对统计造假必须穷追猛打

    【背景链接】

    国务院日前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自2017年8月1日起施行。《条例》旨在进一步保障统计数据真实可靠,除在一系列环节上加强规范外,更强化了对于统计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条例》明确,地方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明确本单位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责任主体,严格执行统计法和本条例的规定。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导致统计数据失真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主观上是数据造假,客观上是统计不能。客观上的统计不能属于正常情况。比如,新行业发展初始,一些统计指标还不能确定,数据还不成熟,统计不出来自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主观上的数据造假,最主要的是“数字政绩观”。所谓“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如果统计数据不显眼,达不到想象中的面貌,不足以产生震撼效果,便运用权力进行包装美化、掺杂使假,这就是权力滥用,就是腐败。

    “弄虚作假是统计领域最大的腐败”。从基本性质和发生机制看,统计造假与我们熟悉的其他各种腐败现象并无本质区别,归根结底是“权力滥用”的结果。从社会危害看,与其他腐败现象相比,“统计造假”不仅会对“统计的生命在于真实”构成致命性的杀伤,而且会严重干扰、妨碍基于“统计真实”所作的各种判断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

    尽管统计造假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有目共睹,但长期以来对这一腐败现象的惩罚处置却显得极不相称。历数近年来因统计造假而受到处罚的官员,不仅数量少之又少,且处罚的级别低、力度小,仅仅止于对少数县级干部进行行政处分、罚款,迄今未见对更高级别官员追究刑责的先例。在此情境下,重申严格执行统计法规定,明确统计造假的责任主体,确有必要。

    [参考对策]

    第一,要完善细化统计法、刑法的相关规定,强化对“弄虚作假”等统计腐败的处罚、惩治力度,不仅要追究其行政方面的违规责任,更要追究在刑法层面的刑事责任。

    第二,要尽快改进和完善极易导致“统计弄虚作假”的“官出数字”的管理体制和考核体制,比如对统计部门实行垂直管理,或直接从行政部门中剥离出来,积极培育第三方统计力量。

    第三,切实改变对“数据政绩”的盲目崇拜,增进官员考核评价体制的科学性、民主性,变单一的“数字考核”为更具科学、民主含量的“民意考核”“实绩考核”。

      相关文章:


      第1篇    特殊人才引进机制(特殊人才引进有什么好处)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随着知名主播以及快递小哥等特殊人才的引进,人们纷纷关注各地的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无一例外,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人才”一词被重新定义,不再局限于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学位等传统评价标准,一些特殊的要素,例如:商业价值、特殊技能等也被纳入特殊人才的评判标准。综合分析【提出观点】上海、杭州等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敢于打破常规,正是对习总书记人才观的深刻践行,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


      第2篇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制假售假的重要性)    作者:admin

       毋庸置疑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公考资讯网温馨提醒考生多看多做练习的同时,要站在公务员角度和高度上,对待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写作水平,公考资讯网特别推荐:2018年申论热点时评“必须采取重罚模式打击制售假行为”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考官应注意的问题(公务员面试对考官的要求)    作者:admin

       我们必须要了解面试官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面试考官处于提问者、考察者、评判者的地位,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面试前不妨对考官心理进行分析,针对考官可能有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应战心理。一、优势心理指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表现为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人倾向性。应该以一种不


      第4篇    行程问题、相遇(行程相遇问题例题讲解)    作者:admin

       今天华图教育就带领大家学习行测数量关系中一个高频考点-行程问题之相遇;这类问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难度稍大,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都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大家还是要克服这种心态,学会基本的解题思路,多加练习,融会贯通。一.含义:相遇问题描述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有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


      第5篇    命题等值公式(命题公式等值演算)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如:“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句话就是一个直言命题,对象是语言,工具是某种性质。在直言命题的考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求等值命题的题目,大部分考生找等值命题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并不懂得找等值命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及引用了怎样的知识点,有少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