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资源整合问题有哪些(走进资源整合问题怎么写)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为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今天为大家带来数量关系:走进资源整合问题。
资源整合问题是近几年事业单位考试中数量关系部分的常客,几乎在各类事业单位考试中都能找到这类问题的身影。
在解决这类问题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资源整合问题,所谓的资源整合是指将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给予合理的分配以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其次,这类问题所涉及的范围很广,自然这类题目所包含的具体小题型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资源整合问题中最常考察到的购买整合问题。
【例1】某商场开展双十一的优惠活动,在活动期间购买任意品牌的商品,一次性付款满300元享受“满300元减30元”的活动;一次性付款300元以上的,其中300元的部分减30,超过300元的部分打八五折。小雪第一次买衬衫付款180元,第二次又付款287元买了一条连衣裙。如果她一次购买两件期商品并付款,则可以比分开付款节省多少元?
A.11 B.15 C.18 D.27
【解析】根据商场规则满300减30,则满300元的商品至少付款270元,而衬衫付款180元不足270元,即衬衫没有享受到满300减30,其原本价格就为180元;连衣裙付款287元超过270元即连衣裙原价在300元以上,即有减30元又有超出300元部分打折8.5折。连衣裙超过300元的部分折后为287-270=17元,此部分折前为17÷0.85=20元,合计连衣裙价格为300+20=320元,两件商品的总价为180+320=500元,两件商品一起付款的价格为300-30+(500-300)×0.85=440元。分开付款的价格为180+287=467元,两者相差467-440=27元。因此,本题选D项。
【例2】某商场采用“每满300减100”的促销活动,具体操作方式如下:购物实付现金每满300元即可去服务台领取100元的购物券,不足300元的部分忽略不计(购物券可在下次购物时代替现金使用)。一位顾客先用1588元购买了A商品,再用此商品得到的购物券和212元购买了B商品。这位顾客在商场购买的两种商品大约打多少折?
A.7.0 B.7.5 C.7.8 D.8.0
【解析】顾客在商场购买的A商品的价格为1588元,可领取1588÷300=5…88即领取5张100元的购物券。而再用这些购物券和212元购买了B商品,则B商品的实际价格为212+500=712元。两件商品共花费1588+212=1800元,其实际价格为1588+712=2300元,则两件商品相当于1800÷2300=0.78即打7.8折。因此,本题选择C项。
以上就是资源整合问题中最常考的购买整合问题,现在大家是否对它有了一些了解呢?
相关文章:
第1篇 特殊人才引进机制(特殊人才引进有什么好处)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随着知名主播以及快递小哥等特殊人才的引进,人们纷纷关注各地的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无一例外,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人才”一词被重新定义,不再局限于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学位等传统评价标准,一些特殊的要素,例如:商业价值、特殊技能等也被纳入特殊人才的评判标准。综合分析【提出观点】上海、杭州等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敢于打破常规,正是对习总书记人才观的深刻践行,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
第2篇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制假售假的重要性) 作者:admin
毋庸置疑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公考资讯网温馨提醒考生多看多做练习的同时,要站在公务员角度和高度上,对待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写作水平,公考资讯网特别推荐:2018年申论热点时评“必须采取重罚模式打击制售假行为”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考官应注意的问题(公务员面试对考官的要求) 作者:admin
我们必须要了解面试官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面试考官处于提问者、考察者、评判者的地位,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面试前不妨对考官心理进行分析,针对考官可能有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应战心理。一、优势心理指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表现为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人倾向性。应该以一种不
第4篇 行程问题、相遇(行程相遇问题例题讲解) 作者:admin
今天华图教育就带领大家学习行测数量关系中一个高频考点-行程问题之相遇;这类问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难度稍大,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都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大家还是要克服这种心态,学会基本的解题思路,多加练习,融会贯通。一.含义:相遇问题描述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有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
第5篇 命题等值公式(命题公式等值演算)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如:“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句话就是一个直言命题,对象是语言,工具是某种性质。在直言命题的考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求等值命题的题目,大部分考生找等值命题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并不懂得找等值命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及引用了怎样的知识点,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