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申论原因分析题要写出问题吗(申论原因论)
- ·下一篇文章:跟疫情有关的申论素材(关于疫情的公考申论)
近视矫正市场乱象(市场上的近视矫正产品令人眼花缭乱)
近期,一些医院眼科门诊内中小学生就诊人数明显增加,不少孩子出现视力下降甚至近视症状。这一方面是由于疫情防控期间一些门诊关停,或是家长出于安全考虑没有及时带孩子就诊;另一方面则出于长期在家上网课、复课后课业压力加大等原因,没有保障好用眼卫生。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令人揪心,视力纠正产品市场的问题也值得关注。
儿童青少年近视,不仅仅是教育问题、卫生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近视患者达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庞大的“小眼镜”群体,催生出旺盛的“摘眼镜”需求。
然而,市场上的近视矫正产品令人眼花缭乱。有的商家推出视力矫正产品,宣称能有效提高视力,“快的一个月改善50度,慢的两个月改善50度,100%有效”;有的商家自称使用了“3D训练”“5D热敷”等“先进技术”,制造概念吸引家长掏腰包;有的青少年护眼机构开出高价,一些套餐产品每疗程价格高达万余元。我国广告法规定,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的内容;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然而,从线上商城到线下商家,一些机构搞虚假宣传,以护眼之名行骗钱之实。近视矫正市场良莠不齐,亟待治理。
净化市场环境,更好保障儿童青少年权益,就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整合力量、强化监管,重拳出击、落实措施,坚决查处无效产品、无良商家,狠刹虚假宣传、欺骗性消费的歪风。与此同时,也应注重引导,帮助家长和孩子理性看待近视现象和近视矫正,避免“有病乱投医”。家长希望一劳永逸地摘掉近视孩子的眼镜,这种心理经常被不良商家所利用。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联合多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明确:“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所谓“康复”“恢复”“近视治愈”等表述,纯属误导。对家长来说,与其急功近利地去寻找视力矫正产品,莫如在帮助孩子提升健康素养上多下功夫,努力培养孩子科学用眼、爱眼护眼的良好习惯。
除了依法打击、有力引导,也要从根源上铲除儿童青少年近视滋生的土壤。目前,人们对近视的严重性还重视不足,一般只是把近视等同于“戴眼镜”。事实上,近视也是一种疾病,高度近视不仅是致盲和视力损伤的重要原因,因其具有遗传性,还会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八个部委联合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明确将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切实提高认识、加快行动,把降低孩子近视率摆到更加重要位置,将视力健康纳入素质教育,把课余时间真正还给孩子,让他们走进大自然、远望星空,才能给孩子一双明亮的眼睛。
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医学证明,新生儿的双眼处于远视状态,是一种“远视储备”。合力呵护好孩子们的视力,就是保护民族的“远视储备”,以视觉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10日 05 版)
相关文章:
第1篇 特殊人才引进机制(特殊人才引进有什么好处)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随着知名主播以及快递小哥等特殊人才的引进,人们纷纷关注各地的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无一例外,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人才”一词被重新定义,不再局限于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学位等传统评价标准,一些特殊的要素,例如:商业价值、特殊技能等也被纳入特殊人才的评判标准。综合分析【提出观点】上海、杭州等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敢于打破常规,正是对习总书记人才观的深刻践行,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
第2篇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制假售假的重要性) 作者:admin
毋庸置疑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公考资讯网温馨提醒考生多看多做练习的同时,要站在公务员角度和高度上,对待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写作水平,公考资讯网特别推荐:2018年申论热点时评“必须采取重罚模式打击制售假行为”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考官应注意的问题(公务员面试对考官的要求) 作者:admin
我们必须要了解面试官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面试考官处于提问者、考察者、评判者的地位,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面试前不妨对考官心理进行分析,针对考官可能有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应战心理。一、优势心理指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表现为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人倾向性。应该以一种不
第4篇 行程问题、相遇(行程相遇问题例题讲解) 作者:admin
今天华图教育就带领大家学习行测数量关系中一个高频考点-行程问题之相遇;这类问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难度稍大,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都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大家还是要克服这种心态,学会基本的解题思路,多加练习,融会贯通。一.含义:相遇问题描述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有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
第5篇 命题等值公式(命题公式等值演算)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如:“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句话就是一个直言命题,对象是语言,工具是某种性质。在直言命题的考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求等值命题的题目,大部分考生找等值命题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并不懂得找等值命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及引用了怎样的知识点,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