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造成教育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教育发展难题)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4 19:02:45

    (一)我国教育发展面临两大挑战

    挑战一:教育投入总体不足

    我国目前基本上形成了“政府投入、社会多方参与、受教育者合理分担”的教育和培训经费筹措机制。教育属性在发生变化。一类是纯公益性的教育,由政府资助和主办;一类是准公共事业、非营利性的教育,既有公办学校提供的,也有民办学校提供的;还有一类是营利性教育,如面向市场的技术培训等。依据我国的宪法和有关法律,政府必须对社会公益性的教育事业进行财政支持,其水平随着综合国力和财政能力的增强而不断提高。然而,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不足,教育经费增长跟不上规模快速增长和质量提高要求的问题日益严重。以九年义务教育为例,我国并没有真正做到“免费教育”,国家财政投入不足,导致许多农村地区依然存在严重的“上学难”问题。而高等教育也同样面临经费困难,学校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导致高校“高收费”、“乱收费”现象相当普遍。在“21世纪论坛”2005年会议上,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认为,应尽快在我国建立起完善的公共财政制度和刚性的教育拨款预决算体制,把增加财政性教育投入作为建设公共财政体制的重点,明确各级政府的教育财政支出责任,进而构建起满足公共教育需求的、稳定的和可持续增长的教育投入机制。

    挑战二:教育发展极不均衡

    我国教育资源的配置失衡已经成为阻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差距明显,西部与农村地区教育尤为薄弱。教育政策也以城市为中心,从教育内容、考试内容到高考录取分数线,都没有顾及巨大的城乡差距,加大了教育的不公平。另外,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投入也严重失衡,我国在高等教育投资上的比例较大,基础教育投资比例偏小。目前,我国劳动力和人才的配置正在从政府机制向市场机制转变,全日制正规学校教育正在朝着更加灵活开放的终身学习演进。教育专家认为,在这样的转型时期,政府应当营造促进教育公平的制度环境,减少和避免在公共教育领域中的政府行为“越位”和“缺位”现象。政府的“主动作为”应是全力支持免费义务教育、确保国防建设和重大工程人才需求、保障弱势群体学习权利;其“有所作为”,就是选择基础学科、边远艰苦行业、市场不好调节的部分,予以适当扶持;其“委托作为”,就是委托授权给第三部门或民营机构来做;其“不需作为”,就是引入社会参与和必要的竞争机制,政府制定规则和适当监管即可。

    (二)城乡教育经费分配失衡

    教育乱收费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乱收费的整顿力度,但风头一过,乱收费重又抬头,成为久治不愈的“痼疾”。专家分析认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分配失衡,教育资源不均,教育资金盲目投放使得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是教育乱收费的根源所在。

    1.城乡经费投入悬殊,教育资源调配失衡

    教育投入不足、学校经费缺口大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中西部贫困地区,这一制约更为明显。

    总体上看,贫困地区的学校与富裕地区的学校之间、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之间的经费投入和办学水平相差很大。2001年,小学生预算内教育经费最低的省只有356元,仅相当于最高省的十分之一;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最低的省只有518元,仅为最高省的七分之一。近年来,虽然国家已逐步提高了教育财政性投入占GDP的比重,但由于“普九”、“危改”、教师住房建设、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工程纷纷上马,达标要求不断增加,学校需要大量的配套投入或运行维护费用,增加的经费远远不能满足学校资金需求的增长。在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学校为达到一些硬件要求纷纷举债搞建设,致使大部分学校负债累累,有的因此将费用转嫁到学生身上。

    然而在城市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政府对教育投入相对比较充足的情况下,教育乱收费仍屡屡发生,其原因在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紧缺,学生数量庞大,导致教育供需矛盾突出,一些学校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收取择校费、点招费、转学费、转专业费以及各种与学生入学挂钩的赞助和捐款等费用,范围越来越广,标准越来越高,少则几万元,多则十几万元。这些费用远远超过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出现了部分家长一边声讨乱收费,一边又拼命挤进交费队伍的尴尬现象。

    [1][2][3]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1篇    特殊人才引进机制(特殊人才引进有什么好处)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随着知名主播以及快递小哥等特殊人才的引进,人们纷纷关注各地的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无一例外,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人才”一词被重新定义,不再局限于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学位等传统评价标准,一些特殊的要素,例如:商业价值、特殊技能等也被纳入特殊人才的评判标准。综合分析【提出观点】上海、杭州等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敢于打破常规,正是对习总书记人才观的深刻践行,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


      第2篇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制假售假的重要性)    作者:admin

       毋庸置疑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公考资讯网温馨提醒考生多看多做练习的同时,要站在公务员角度和高度上,对待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写作水平,公考资讯网特别推荐:2018年申论热点时评“必须采取重罚模式打击制售假行为”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考官应注意的问题(公务员面试对考官的要求)    作者:admin

       我们必须要了解面试官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面试考官处于提问者、考察者、评判者的地位,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面试前不妨对考官心理进行分析,针对考官可能有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应战心理。一、优势心理指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表现为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人倾向性。应该以一种不


      第4篇    行程问题、相遇(行程相遇问题例题讲解)    作者:admin

       今天华图教育就带领大家学习行测数量关系中一个高频考点-行程问题之相遇;这类问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难度稍大,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都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大家还是要克服这种心态,学会基本的解题思路,多加练习,融会贯通。一.含义:相遇问题描述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有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


      第5篇    命题等值公式(命题公式等值演算)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如:“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句话就是一个直言命题,对象是语言,工具是某种性质。在直言命题的考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求等值命题的题目,大部分考生找等值命题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并不懂得找等值命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及引用了怎样的知识点,有少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