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类比推理中偏正关系(在类比推理中偏正关系指的是什么)
- ·下一篇文章:黑名单制度的意义(黑名单制度实施现状)
用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建得好、用得好,能够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压实环保责任,能够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环保合力
把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制度的形式提炼出来、固定下来,体现着治理智慧
近日,在新一轮环保督察启动前夕,中办、国办印发《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确立了环保督察的基本制度框架、固化督察的程序和规范、界定督察的权限和责任。《规定》的出台,充分展现了中央推进环保督察的坚定决心,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提升到新的水平,将为依法推动环保督察向纵深发展发挥重要保障作用。
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也是一项重大改革举措。第一轮督察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覆盖,并对20个省(区)开展“回头看”。第一轮督察及“回头看”共推动解决了约15万个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推动解决了一大批“老大难”问题;共向地方移交509个责任追究问题,问责干部4218人。实践证明,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建得好、用得好,能够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压实环保责任,能够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环保合力,是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
这次从中央层面出台《规定》,正是要把中央环保督察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定下来,以施之长远。逐步进入“深水区”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如何蹄疾步稳地开展?根据第一轮督察和“回头看”的数年实践探索,《规定》作出了部署安排。明确实行中央和省级两级督察体制,明确中央建立督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督察类型包括例行督察、专项督察和“回头看”;赋予督察组个别谈话、走访问询、笔录取证、责令作出说明等必需的权限;对督察权力予以规范和约束……从“组织机构和人员”到“对象和内容”,从“程序和权限”到“纪律和责任”,均明文规定、有章可循,能够更好地指导和规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实践。
针对此前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规定》也明确画出了“红线”。例如,针对采取集中停工停产停业等“一刀切”方式应对督察,故意提供虚假情况,隐瞒、歪曲、捏造事实等行为,《规定》明确要求“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针对整改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规定》明确将其列入“回头看”紧盯的重点;针对一些地方在督察过程中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一套,《规定》明确指出可以“到被督察对象下属地方、部门或者单位开展下沉督察”。这都说明,《规定》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和现实针对性,能够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
有人担心,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会不会只是“一阵风”?《规定》明确提出,“原则上在每届党的中央委员会任期内”,应当开展督察。可见,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将是一个长期的制度安排。生态环境保护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寄希望通过一两次督察就一蹴而就,显然并不现实。坚持不懈攻坚克难,才能积小胜为大胜。把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制度的形式提炼出来、固定下来,体现着治理智慧。这次出台的《规定》也将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向纵深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到底、久久为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环境保护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开展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一步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才能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 人民日报 》( 2019年06月25日 05 版)
相关文章:
第1篇 特殊人才引进机制(特殊人才引进有什么好处)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随着知名主播以及快递小哥等特殊人才的引进,人们纷纷关注各地的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无一例外,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人才”一词被重新定义,不再局限于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学位等传统评价标准,一些特殊的要素,例如:商业价值、特殊技能等也被纳入特殊人才的评判标准。综合分析【提出观点】上海、杭州等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敢于打破常规,正是对习总书记人才观的深刻践行,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
第2篇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制假售假的重要性) 作者:admin
毋庸置疑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公考资讯网温馨提醒考生多看多做练习的同时,要站在公务员角度和高度上,对待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写作水平,公考资讯网特别推荐:2018年申论热点时评“必须采取重罚模式打击制售假行为”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考官应注意的问题(公务员面试对考官的要求) 作者:admin
我们必须要了解面试官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面试考官处于提问者、考察者、评判者的地位,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面试前不妨对考官心理进行分析,针对考官可能有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应战心理。一、优势心理指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表现为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人倾向性。应该以一种不
第4篇 行程问题、相遇(行程相遇问题例题讲解) 作者:admin
今天华图教育就带领大家学习行测数量关系中一个高频考点-行程问题之相遇;这类问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难度稍大,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都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大家还是要克服这种心态,学会基本的解题思路,多加练习,融会贯通。一.含义:相遇问题描述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有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
第5篇 命题等值公式(命题公式等值演算)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如:“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句话就是一个直言命题,对象是语言,工具是某种性质。在直言命题的考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求等值命题的题目,大部分考生找等值命题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并不懂得找等值命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及引用了怎样的知识点,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