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非典型问题例子(非典型问题是什么意思)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6 05:31:57

    我们知道,在片段阅读中,有一种很重要的题型就是主旨题。主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主要的意义、用意或目的。因此,严格来讲,主旨题主要指的就是我们所说的意图推断题。不过为了讲述方便,我们通常把内容概括题也纳入到主旨题的范围中。因此,这里所讲的主旨题其实包含言内之意的内容概括题,也包括言外之意的意图推断题。对于典型的主旨题来讲,在提问中都有非常明确的标志,即,言内之意的内容概括题,提问方式中通常包含“概括”、“归纳”、“主要意思”、“主要内容”等,言外之意的意图推断题,提问方式中通常包含“意在表明”、“主要想告诉我们的是”等。我们做这种典型主旨题的时候,通常采用找主题句同义替换或者对主题句进行推论的对策迅速得出正确答案,非常有规律可循。不过,今天华图教育专家秦慧云在这里主要讨论的是非典型主旨题。

    所谓非典型主旨题,就是我们看到题目以后,不能马上根据提问方式判断其就是一道主旨题,甚至判定它是一道别的类型的题目。

    这样的非典型主旨题主要采用通常是这样的提问方式:“对这段文字理解(最)准确的是……”,“根据这段文字,下列理解正确的是……”等。

    看到这种提问方式,大家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个细节推断题。但是如果单纯把这种题目看做细节推断题,可能会浪费了一个节约时间的机会。因为我们一直建议大家把细节推断题置后做,是因为这种题目太浪费时间。我们需要拿着选项和原文进行一一匹配,很难从原文材料的角度找到突破口。比如“从这段文字不能推出的是……”、“根据以上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这种提问方式的题目,通常就是采用这种做题方法。而对于刚才那些肯定的提问方式,是否会有所不同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2003年的一道国考真题:

    做一件事,往往有利也有弊,只有利而无弊的事情几乎是没有的。《淮南子•人间训》云:“众人皆知利利而病病,唯圣人知病之为利,利之为病也。”看来古人已经注意到利弊的辩证关系。

    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是:

    A. 现实生活中的事情都由利与弊组成

    B. 要善于分析,争取做到利大于弊

    C. 利与弊不是绝对的,是可以转化的

    D. 我们应当努力争取做到有利无弊

    这道题目,如果我们把它作为细节推断题首先拿选项和原文进行一一匹配,那么A和C都是正确的答案,甚至一看到A正确,会看也不看后边,直接就选择了A项,反而把题目做错了。由于国考客观题都是单选题,因此,只能有一项是正确答案。一个是文段的部分内容,一个是文段的主要内容,很明显,能够涵盖全文主要内容的选项才是最合适的答案。如此一来,这个细节推断题就成了一道主旨题。我们可以采用援引和“看来”确定最后一句“古人已经注意到利弊的辩证关系”就是主题句,主题句的同义替换就是C项。如果我们经历这样一个先按细节推断题的思路做,再来寻找主题句,岂不是多花费了时间?但是如果换一下思路,从一开始就把这种题目按照主旨题来做,岂不是更方便快捷?

    这种题目不仅在国考中有如此规律,在省考中更是俯拾皆是。比如2007年浙江省的26题:

    边沁认为,动机和意图作为行为过程中的两个因素,其道德价值要通过行为结果表现出来。动机并非毫无作用,有动机才有意图,有意图才能发生行为,有行为才会产生结果,但动机和意图的好坏不取决于主观的道德动机,而是要看它们带来的行为结果。

    对这段文理解正确的是( )。

    A、人的道德质可以从行为上来判断

    B、动机和意图其在独立的道德价值

    C、动机和意图的好坏依行为结果的好坏而定

    D、动机和意图的依据不存在于客观效果中,而存在于主观领域

    “但动机和意图的好坏不取决于主观的道德动机,而是要看它们带来的行为结果。”是本题的主题句,主题句的同义替换是C项,因此本题选C。这虽然看起来是细节推断题,但实际上却是非典型主旨题。

    2007年浙江省的34题:

    圣婴现象是一个全球性的气候型态,每四年发生一次,每次发生大约公维持一年半半左右的时间,并影响全世界的气候。据统计,在上个世纪总共发生了23次。1998年发生的圣婴现象规模甚大,当时给美国造成了洪水、农作物欠收等灾害,损失大约15亿美元。可是因为气候型态的改变却造成植物生长季节变长,冬天暖气燃油的使用量减少等情形,实际上,圣婴现象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反而是净收益民150亿美元。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1998年的圣婴现象对美国造成的损失实际上远不止15亿美元

    B、圣婴现象是指上世纪的一种常见的影响面很广的气候灾害。

    C 、面对圣婴现象带来的灾害,1998年冬天美国公导减少暖气燃油的使用

    D、1998年的圣婴现象给美国带来了灾害,也带来以外的积极效应

    “实际上”所引导的句子就是一个主题句,只有D项包含了这个主题句的意思。因此D项就是正确答案。不用再拿其他选项到原文中进行匹配,即使有一两个与原文匹配成功,也不能选,因为它们没有反映主题句的含义。

    因此,华图教育专家秦慧云给大家一个建议,碰到上述这种细节推断题,亦即非典型主旨题,首先按照主旨题的做题思路先找主题句,然后进行同义替换。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答案,再拿其他的选项与原文进行一一匹配,这样既不浪费时间,还能提高正确率。

      相关文章:


      第1篇    特殊人才引进机制(特殊人才引进有什么好处)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随着知名主播以及快递小哥等特殊人才的引进,人们纷纷关注各地的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无一例外,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人才”一词被重新定义,不再局限于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学位等传统评价标准,一些特殊的要素,例如:商业价值、特殊技能等也被纳入特殊人才的评判标准。综合分析【提出观点】上海、杭州等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敢于打破常规,正是对习总书记人才观的深刻践行,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


      第2篇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制假售假的重要性)    作者:admin

       毋庸置疑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公考资讯网温馨提醒考生多看多做练习的同时,要站在公务员角度和高度上,对待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写作水平,公考资讯网特别推荐:2018年申论热点时评“必须采取重罚模式打击制售假行为”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考官应注意的问题(公务员面试对考官的要求)    作者:admin

       我们必须要了解面试官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面试考官处于提问者、考察者、评判者的地位,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面试前不妨对考官心理进行分析,针对考官可能有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应战心理。一、优势心理指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表现为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人倾向性。应该以一种不


      第4篇    行程问题、相遇(行程相遇问题例题讲解)    作者:admin

       今天华图教育就带领大家学习行测数量关系中一个高频考点-行程问题之相遇;这类问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难度稍大,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都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大家还是要克服这种心态,学会基本的解题思路,多加练习,融会贯通。一.含义:相遇问题描述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有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


      第5篇    命题等值公式(命题公式等值演算)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如:“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句话就是一个直言命题,对象是语言,工具是某种性质。在直言命题的考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求等值命题的题目,大部分考生找等值命题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并不懂得找等值命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及引用了怎样的知识点,有少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