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题库 > 面试真题

    急救普及的重要意义(急救常识普及)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6 02:08:44

    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答题水平,本文特别推荐热点解读“急救普及,别再以生命为代价”。希望阅读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

    【背景链接】

    近日,艺人高以翔在录制浙江卫视的《追我吧》节目时,于奔跑过程中突然晕倒。由于节目录制现场所配备的急救人员和急救设备都出现明显短缺,使得针对高以翔的抢救过程混乱、迟滞,最终酿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

    【综合分析】

    说起急救,大家想到的往往是医院中的急救。需要指出的是,急救有“黄金救援时间”的说法。比如,发生心搏骤停,如果没有急救复苏,四至六分钟后就会造成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组织不可逆的损害。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我国此前并没有公共场所必须配备急救设备的强制规定,在很多城市,很多公共场所的急救设施尚付阙如,一些本可避免的悲剧因此而生。

    从这个角度来说,让急救设备、设施成为公共场所的“标配”,可以让施救者充分利用“黄金救援时间”,拯救更多人的生命,实在是一件顺民意、得民心的好事。

    在公共场合加大急救设施的配备力度,固然是必要的,但是,只做到这一点儿还不够。如何让急救设施真正发挥作用,也是急需认真面对并及时解决的一大问题。对此,已经有民法和各地法规推出了相应条款,但还需加快普法步伐,提高法制落实力度。

    【相关问题】

    1.民众普遍缺乏相应的急救知识。

    在现实中,即便是在交通便利的城市,医护人员也很难保证在接警后六分钟内赶到现场,很有可能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在这种情况下,现场目击者第一时间进行有效急救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数据显示,人们的急救知识明显不足,很多人遇事只知道拨打120电话。据调查显示,市民对如何正确拨打救援电话的知晓率最高(84%-90%之间),而对心肺复苏和气道梗阻的知晓率最低,不到20%。

    2.缺少必要的急救设备。

    国内公共场所中配备急救设备的只有少数机场、地铁站以及部分体育馆等,急救设备和设施安装率较低。一位从业多年的医生表示,公共场合的急救设备配置远未达标。以高铁为例,数次在高铁上参与救治的他发现,列车上药箱里不仅药品完全不同,而且几乎没有急救药品,也没有任何简易生命体征监测设备,没有吸氧装置、AED等生命支持装备。

    3.急救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配备急救设备既需要资金投入也需要人力维护,在没有硬性约束与可见利益的情况下,一些部门、机构可能没有太大动力去做这件事。虽说非专业人员可以用,但人命关天,有关急救设备到底该怎么用?路人能否在危急时刻对陌生人伸出援手,会不会有其他顾虑?上述疑问显然有现实针对性,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

    【相关对策】

    1.在公共场合加大急救设施的配备力度并做好维护。

    要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备标准,在人员密集场所配备急救药品、器材和设施,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倒逼有关部门确保资金到位、明确管理职责、加强人员培训,是很难做到的。要想让更多人挺身而出,应将公共场所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设施入法,引导相关主体提高认识,形成较为完备的急救设备、设施配置体系,才能为急救赋能,为生命护航。此外,由于公共场所人流量大,公民素质参差不齐,急救设施很容易遭到破坏。因此,相关部门有必要设置标识并由经过培训的专人予以管理,定期维护,以确保急救设施想用就能用。

    2.加强急救措施的宣传,组织专业人员向社会大众普及相关知识。

    如何让急救设施真正发挥作用,是急需认真面对并及时解决的一大问题。对于相关部门来说,要加强急救常识和急救技能的普及。《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要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知识纳入考试内容,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这项工作必须常抓不懈,不能有半点放松。

    3.加强民众急救能力培训。

    在发达国家,掌握急救技术成为很多人的一项基本技能。德国应急救护技能普及率高达80%,法国为40%,而我国仅有不到1%。即使是一些接受过急救培训的公众,由于没有定期进行复训,又缺乏实际操作,同样面临不会救的尴尬。因此,让大范围民众接受基本急救培训,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从而尽可能挽救生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案例拓展】

    今年3月25日晚上,一名中年男子在北京东单体育馆打篮球时发生猝死,隔壁的羽毛球馆有6位协和医院医生在打球,闻讯赶来急救。所处的体育馆正好配备有AED,经过两次除颤病人恢复了自主心率。发病时遇到专业医护人员的“幸运”毕竟是小概率事件,多数情况下只有公众熟练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才能运用急救设备,实现救人救己。

    【高频金句】

    更多公共场所配齐了急救设备,更多有技能的人用起来,民众在公共场所突发疾病时,才能多一份安全保障。——新京报

    生命的代价太过沉重。让急救成为常识,让“神器”成为必备,势在必行。——人民日报

    急救设备设施是硬件,公众急救知识是软件,二者缺一不可。——北京青年报

    【权威论述】

    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应急救援队伍。——习近平

    【时评文章】

    比设备更紧缺的是急救常识

    年轻艺人节目录制中意外身亡,心脏病患者地铁病发抢救无效……近日,心源性猝死成为舆论场上一个颇为沉重的话题。随后有媒体调查发现,“急救神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在很多商场和车站“一台难求”,公共场所急救设备配置不足现象较为普遍。

    意外事故看似偶然,但整体概率并不低。小到跌打损伤、急性病症,大到心脏骤停、烧伤溺水,突发危险在公共场所时有发生。时间就是生命,事发后及时进行正确急救,能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甚至还能化解危机,比如心脏骤停就有“黄金4分钟”的说法。但就现实来看,遇到类似情况,大家除了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人员,还能做些什么,具体怎样施救,需要何种设备,恐怕心中都不太有数,更不敢妄伸援手。如何补上急救时刻的短板,无疑是亟待解答的社会难题。

    “硬件”短缺,“软件”不足,这是眼下国内公共场所在急救方面存在的突出短板。人流密集地带,专业急救设备配置本就不多,缺少显著标识或摆放位置不当,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使用困难。此外,即便配有相应设备,具备相关技能的人少之又少,效用更是大幅缩减。就拿AED来说,每有相关事故发生,总有网友评论“没听说过”“不会使用”“不敢上手”;现实中,很多场所的AED直到电极片过期都未使用过一次……虽然借着新闻热议,舆论场上也不乏加强急救教育的呼声,但热度一过,很快又归于沉寂。由此来看,仪器“硬件”短板亟待补齐,急救意识、救助技能更需提升,否则即便配备了相应设备,也难免成为“箱子里”的摆设。

    人人可救人,才能人人可获救。首要一点,就是客观、专业评估公共场所,合理进行应急物品的配备。急救包、必备药也好,专业仪器也罢,都要根据人流密度、场所性质等保证供给、做好维护。而让急救设备真正“救急”,根本上还是要提升整个社会的意识。在日本,孩子从小学就开始参与心脏急救课程,AED使用更是驾校的“必修课”;而德国专门设有“全民救护日”,让大范围民众接受基本急救培训……这些经验或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思路。眼下,我国对急救普及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关知识也被纳入中小学生的考试范围,但急救终究不是书本上的公式,只有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才能化“人人愿为”为“人人能为”。

    懂急救是一项个人能力,全民懂急救则是社会进步到一定程度的体现。期待“硬件”“软件”协力提升,为公共场所的生命安全再加一层保障。(作者:郑宇飞 来源:北京日报)

      相关文章:


      第1篇    学会分类分步教案(学会分类分步教学反思)    作者:admin

       说到行测排列组合问题,其本质上还是计数问题。一些简单题目可以通过枚举法进行计数,但是遇到稍微复杂的题目同学们就会感到束手无策,复习过程中总有种吃力不讨好的感觉。但其实想攻破排列组合并不难,关键在于理解分类分步的含义,并且能够在题目中正确运用。下面就让中公教育带


      第2篇    市场体系是什么(市场体系的基本内容)    作者:admin

       本篇内容中公事业单位(提供经济知识-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概述。(一)市场体系的概念市场有各种各样的类型,各类市场及市场要素的总和构成有机的整体。市场体系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的市场组织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包括从消费资料到生产资料的一切要素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完整体系。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是现代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二)市场体系的特征市场体系的特征是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和有序性


      第3篇    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原则(在我国追究外国人的刑事责任)    作者:admin

       《刑事诉讼法》第16条规定,对于外国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适用本法的规定。对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该原则是国家主权原则在刑事诉讼中的具体体现。学习该原则,应重点掌握如下三个方面:首先,明确


      第4篇    党政公文种类考点有哪些(党政公文种类考点汇总)    作者:admin

       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方面的知识点颇为零散,本文重点介绍一下党政机关公文的种类,共15种公文:决议、决定、命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如《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决定适用于对


      第5篇    江西公务员考试结束 面试初定3月底出成绩吗(江西公务员什么时候面试)    作者:admin

       经过两天的紧张角逐后,有7万余考生参加的全省公务员考试昨日16时30分结束。考生们普遍认为,今年考题总体难度低于去年,但题型与题量有所变化。记者了解到,考生的笔试成绩在年前便可出来,面试时间大概在今年3月份。行政职业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