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直播教学的利与弊(关于直播教学的问题)
- ·下一篇文章:民法 继承法(民法继承权知识框架)
申论综合分析题作答如何化繁为简答题(申论综合分析题作答如何化繁为简的题)
综合分析题是申论的必考题,考察频率高、分值占比重,属于重难点题型。从题目整体看来,题型问法多样,材料相对抽象难懂。想在考场有限的时间里完全读懂材料是极为困难的,但如果真正把握综合分析题的各自问法及答题思路,那理解起来将会事半功倍。
综合分析题的解题步骤为“审题—找点—加工—书写”。第一步:“审题”。抓准题干中的关键词,再结合题干具体问法明确答题思路,即“提出观点—分析观点—落实观点”。第二步:“找点”。找点的秘诀不在于逐字逐句地阅读文字材料,而在于挑出材料中对题干“核心关键词”进行概括性表述或与“核心关键词”有联系的词句,另外对材料段落进行层次划分,把握材料段落层次逻辑。第三步:“加工”。加工是对材料要点整理的过程,只需将要点按照“总—分—总”的逻辑罗列即可。第四步:“书写”。在字数要求范围内字迹清晰层次鲜明地书写即可。
题目展示
“给定资料3”中划线句子写道“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这句话内涵丰富。请你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5分)
要求:
(1)准确、全面,逻辑清晰;
(2)不超过300字。
方法展示
(一)审题
题型:解释型综合分析题
关键词:水的意象、儒之柔、只有...才...
材料范围:材料3
要求:准确(关键词表述精准),全面(要点齐全),逻辑清晰(总分总逻辑)
字数:不超过300字(尽量多体现出与作答对象有关的核心关键词)
(二)找点
先看出处段(第4段)
联系出处段文意:该句子为过渡句,起承上启下之作用。前文重点谈“儒之柔”,后文重点谈“水的意象”的含义及意义。
段1:背景—引出“儒之柔”,点明儒之柔彰显中国文化性格;
段2:“儒之柔”具有等待的意思;
段3:本段重点谈“儒之柔”,有等待、忍耐、弹性、柔顺性之意,能够不受外界危机影响,克服动乱的作用,隐含“水滴石穿”和“以柔克刚”之意;
段4:本段重点谈“水的意象”,隐含“柔”是水最突出的特性,水不定形、上善若水、水利万物不争夺之意,点明水能够隐喻和象征中国文化的传统性格,蕴含“存在论”和“道德论”之作用;
段5:本段属于总结段,将“儒之柔”与“水之意象”建立起联系,得出“柔”文化影响着中国人同自然界、同他人打交道;
段6:本段为总结段,利用都江堰的案例告诫我们要向古人一样向水学习,因势利导、巧夺天工、顺自然而行。
(三)加工
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水以隐喻和象征的方式彰显中国文化的传统性格。
水的意象:“柔”是水最为突出的特征,它能“随物赋形”,但蕴含“上善若水”、“水利万物不争夺”“水滴石穿”、“以柔克刚”。
儒之柔: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则具有“弱德之美”、“柔顺之美”。儒之柔富有弹性,让国人善于等待、极富耐心,也让中国克服动乱,免受危机影响。
内在关系:水的意义是双关的:一方面,确立了存在论的基本意象。“水是万物之源”,让人们能够由此及彼地领会“道”的深刻内涵;另一方面奠定了道德论的基本取向,“水利万物而不争”借助于水的“至柔”性格可以凸显道德。
总结/对策:我们应以水为师,用柔性的方式同自然界和他人打交道,因势利导、巧夺天工、顺其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书写
这句话的意思是水以隐喻和象征的方式彰显中国文化的传统性格。“柔”是水最为突出的特征,它能“随物赋形”,但又能“水滴石穿”,以柔克刚。而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则具有“弱德之美”、“柔顺之美”。儒之柔富有弹性,让国人善于等待、极富耐心,也让中国克服动乱,免受危机影响。以水喻道高明之处在于:一方面,确立了存在论的基本意象。“水是万物之源”,让人们能够由此及彼地领会“道”的深刻内涵;另一方面奠定了道德论的基本取向,“水利万物而不争”借助于水的“至柔”性格可以凸显道德(内在联系)。因此,我们应以水为师,用柔性的方式同自然界和他人打交道,因势利导、巧夺天工、顺其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关文章:
第1篇 古人对酒的雅称是什么(古代对于酒的称呼) 作者:admin
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常识判断是考查考生平时知识积累的重要部分,这部分知识范围广泛包罗万象,要求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考生不仅平时要多观察多积累,更要注意总结才能便于记忆。本文给大家带来“古人对酒的30种称呼”,一起来涨知识吧,建议收藏!1、杜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相传酒是夏朝杜康(即少康)发明的,故以酿酒的祖师爷杜康之名作酒的代称。2、般若汤:“曲肱但作吉祥卧,浇舌惟无般若汤
第2篇 疥疮是什么病因中医理论(中医 疥疮) 作者:admin
一、疥疮的概述疥疮是一种由疥虫所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其特征为手腕、指缝、下腹等处皮肤发生水疱及隧道,夜晚瘙痒剧烈。二、疥疮的病因多因机体蕴毒,日久生虫,兼受风湿蕴结,虫毒湿热相搏,结聚肌肤所致;或因与病人同卧、相互握手直接传染;或使用过患者用过而未经消毒的衣裤、被席、用具等间接传染。三、疥疮的症状本病多
第3篇 国考法律常识2021(2020年国家新法律) 作者:admin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在即,考生辅导须循序渐进,制定有效的复习备考计划,再结合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教材进行复习时还需定期在新私学智能培训系统进行学习成果的测试,哪里不会补哪里,帮助考生快速提高考试分数。下面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将提供系列法律知识题供考生进行练习
第4篇 王一丁简介(作家王一丁) 作者:admin
当前很多考生的目标是07年国考,我就考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有考生问我,国考和地方性考试的主要区别在哪儿?除了在招考对象上有差别以外,在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上也有差别,中央的公务员考试包括笔试(公共科目、专业科目)和面试。公共科目笔试按A、B类职位分别进行。A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和《申论》;B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
第5篇 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什么(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的途径是) 作者:admin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好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总结了我们党贯彻群众路线的历史经验,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有力推动了贯彻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充分体现了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历史观、以人为本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