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罗黙 经济增长理论(罗默指出什么是经济增长的引擎)
- ·下一篇文章:网络文学既要高质量也要正能量阅读答案(网络文学最需要什么即兴评述)
国考申论里举例论证素材(申论论证例子)
文章写作是大家作答申论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分论点的论证。很多学生都存在写完开头,也确定了分论点的核心观点和表达之后都会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如何围绕分论点展开描述,如何论证。大多数考生在分论点论证时候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三种:一是缺少案例作为佐证,论述显得比较空洞,显得假大空;二是缺少相关说理依据,显得论据不够有说服力;三是自身表述不足,只讲道理没话说,或者颠来倒去,累赘重复缺乏重点,论述逻辑不清晰。
文章写作当然需要自身的积累,但是在自身积累不足和考场时间较为紧张情况下,有效利用材料案例素材进行分论点的论证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今天就以2017年江苏省考作文的一个分论点为例子,分论论点的论证其实只要充分理解透彻材料内容,可以有效化用材料的内容论证清楚分论点
一、方法细讲
在讲用案例论证分论点之前,首先要明确分论点论证的基本思路,逻辑层次要清晰。
例证法的核心写作思路,首先要亮明分论点;接着可以适当引入衔接,避免直接写案例的突兀,可以从分论点中的关键词入手;然后对案例进行描述+案例分析;还可以在其后适当谈谈总体意义;最后回扣分论点,强调分论点,凸显文章中心思想。
(1)例子如何选取?
省考材料有很多例子,不要盯着一个案例抄,更不要随意有一个写一个。案例的选取要在材料梳理清晰之后,对照对应的分论点,分析找取案例和分论点之间是否有联系。在对多个可用 的案例进行筛选,案例之间形成排比、对比(正反,时间、空间)、递进。
(2)如何描述例子?
例子不需要非常详细具体的描述,核心在于把握例子所体现的核心内容、思想
可以按照案例的中的主要核心要素来呈现例子。所以主要描写案例中的几个要点内容:主体、处境、做法、结果、影响。当然案例的这些要素不需要全部呈现,可以恰当组合。
(3)例子如何有效论证分论点?
核心在在于,案例不能是分论点论证的全部内容!案例是道理的具化和载体!案例需要总结分析,务必要联系分论点,通过案例说清楚分论点中的观点,理例结合。
在一段分论点论证中:如果是单个案例,可以先分析,再用案例来加强论证,案例描述完可以再总结强调。如果是多个案例,可以案例+每个案例的小结,多个案例描述完再总体结合3个案例所体现的共性分析说明,证明分论点。
二、示范:
分论点一:
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是基层文化活起来的动力
梳理材料案例
1、H省举办“最美基层文化人才”评选
2、欧阳老师编写童谣
3、王先生撰写学术著作
4、田大爷守护灯戏
5、周村盘活资源,建设文化礼堂
6、“农家书屋+电商”
7、二楼南书房等阅读空间建设
8、群众主动参与——有参与热情
9、将这些问题和分论点相联系起来思考,哪些问题和对应的分论点有关?或者如果群众有参与的热情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吗?
10、网红、乱象:需要引导、管理
11、APP——服务方式
12、管理模式——思路
13、管理方式——思路
14、草根文化人才——群众参与、表达热情
15、《中国诗词大会》—为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展现文化追求提供平台
选取几个个群众参与热情有关的最直接的案例:例如老杨剧团,欧文老师,田大爷;紧扣群众和参与,因为文中没有具体热情的体现,所以我们需要将有群众参与的案例于热情建立联系,这样才能有效论证分论点。
写作示范:
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是基层文化活起来的动力。(分论点)基层文化的主体是群众,群众的参与热情才能让基层文化真正具有生命力。(简单概述群众、分论点的意义)老杨自发组建剧团,让基层文化活动的形式更加多样;欧文老师编制特色民歌民谣,让基层文化内容更加丰富;田大爷守护戏曲灯戏,让基层文化传承得以延续。(案例+案例体现的作用)正是这些群众有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他们在文化活动和建设中的贡献让基层文化真正活了起来。(共性分析)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才能真正让群众表达出自己的文化诉求;才能让群众主动去创作基层文化;才能让群众主动去传承和弘扬基层文化。(分析群众参与热情的意义)
如此,基层文化供给侧改革才有了方向,有了动力,有了保障。基层文化才能真正焕发出活力与生机。(总结,回扣分论点和总论点)
三、方法总结
对于材料的案例和案例的一些总结以及一些理论型、观点型材料我们首先要树立整体阅读意识,整体找取;然后将分论点的中的关键词和材料内容进行对照河匹配,选择做1-3个最合适的案例来作为论据,而不是无选择的有一个抄一个,或者随便抄几个;接着分析每个案例中具体的主体、处境、做法,以及这个案例所彰显的问题、原因、意义和影响,前者用来作为案例的描述,后者用来作为案例的分析总结;再次搭建案例和分论点之间的桥梁,核心在于通过分析总结的话去体现出分论点中的观点;最后对分论点进行回扣也可以适当进行升华。
相关文章:
第1篇 古人对酒的雅称是什么(古代对于酒的称呼) 作者:admin
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常识判断是考查考生平时知识积累的重要部分,这部分知识范围广泛包罗万象,要求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考生不仅平时要多观察多积累,更要注意总结才能便于记忆。本文给大家带来“古人对酒的30种称呼”,一起来涨知识吧,建议收藏!1、杜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相传酒是夏朝杜康(即少康)发明的,故以酿酒的祖师爷杜康之名作酒的代称。2、般若汤:“曲肱但作吉祥卧,浇舌惟无般若汤
第2篇 疥疮是什么病因中医理论(中医 疥疮) 作者:admin
一、疥疮的概述疥疮是一种由疥虫所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其特征为手腕、指缝、下腹等处皮肤发生水疱及隧道,夜晚瘙痒剧烈。二、疥疮的病因多因机体蕴毒,日久生虫,兼受风湿蕴结,虫毒湿热相搏,结聚肌肤所致;或因与病人同卧、相互握手直接传染;或使用过患者用过而未经消毒的衣裤、被席、用具等间接传染。三、疥疮的症状本病多
第3篇 国考法律常识2021(2020年国家新法律) 作者:admin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在即,考生辅导须循序渐进,制定有效的复习备考计划,再结合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教材进行复习时还需定期在新私学智能培训系统进行学习成果的测试,哪里不会补哪里,帮助考生快速提高考试分数。下面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将提供系列法律知识题供考生进行练习
第4篇 王一丁简介(作家王一丁) 作者:admin
当前很多考生的目标是07年国考,我就考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有考生问我,国考和地方性考试的主要区别在哪儿?除了在招考对象上有差别以外,在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上也有差别,中央的公务员考试包括笔试(公共科目、专业科目)和面试。公共科目笔试按A、B类职位分别进行。A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和《申论》;B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
第5篇 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什么(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的途径是) 作者:admin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好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总结了我们党贯彻群众路线的历史经验,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有力推动了贯彻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充分体现了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历史观、以人为本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