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重复词语使用(重复一个词语在语法上叫什么)
- ·下一篇文章: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病人术后的护理措施包括(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护理措施)
解密行测数量关系的五种神奇方法是什么(解密行测数量关系的五种神奇方法是)
不论是在国省考还是事业单位的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都是必考题型。但是数量关系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难度很大。经常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但收获甚微。想要学好数量关系,就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宏观把握解题方法,微观学习高频题型,举一反三,灵活应用,才能事半功倍,在考试中高效拿分。今天中公教育就从宏观层面来聊一聊学好数量关系需要掌握的5种解题方法。
一、方程法
方程法是解决数量关系题目的基础方法,是数学运算的第一思维,在考试中应用广泛,也是大家必须熟练掌握的方法。解题步骤一般为,先找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再设未知数列方程,最后解方程得到答案。方程法的核心是找等量关系,即要求我们有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式子的能力。掌握这个方法,再辅以准确计算的能力,我们就能够稳稳拿分。
例题:
社区工作人员小张连续4天为独居老人采买生活必需品。已知前三天共采买65次,其中第二天采买次数比第一天多50%,第三天采买次数比前两天采买次数的和少15次,第四天采买次数比第一天的2倍少5次。问:这4天中,小张为独居老人采买次数最多和最少的日子,单日采买次数相差多少次?
A.9 B.10 C.11 D.12
【思路梳理】
题目描述了四天的采买次数情况,可以利用前三天采买次数加和等于65这一等量关系来列方程求解。同时,这四天的采买次数都直接或间接与第一天相关,所以可设第一天采买次数为x,进而表示出其他三天的次数。
【中公解析】
设第一天采买了x次,根据题干条件可分别表示出其他三天的采买次数,如下表所示:
则根据前3天采买次数之和为65,可得x+1.5x+2.5x-15=65,解得x=16。即第一天采买16次,则第二天采买1.5×16=24次,第三天采买2.5×16-15=25次,第四天采买2×16-5=27次。其中采买次数最多和最少的分别是第四天(27次)和第一天(16次),两者相差27-16=11次。故本题选C。
通过这道题,大家可以看出方程法的应用难度并不高,但在解题过程中设哪一未知量为x也会影响解题的速度,所以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在这些细节上多下功夫。
二、整除法
除了较为基础的方程法,数量关系中还有一些优化解题步骤,提高解题速度的技巧性方法。整除就是其中非常受考生喜爱,且难度不高的一种方法。所谓整除法,是指通过题干中所给的信息,判断结果应具备的整除特性,从而帮助我们快速确定答案或排除错误答案的方法。学好整除法,核心是要培养敏感性,确保在读题过程中快速判断结果应该具有的整除特性。
例题:
某老旧写字楼重新装修,需要将原有的窗户全部更换为单价90元每扇的新窗户。已知每7扇换下来的旧窗户可以跟厂商兑换一个新窗户。全部更换完毕后共花费16560元且剩余4个旧窗户没有兑换,那么该写字楼一共有多少扇窗户?
A.214 B.218 C.184 D.188
【思路梳理】
题目中出现了“每7扇换下来的旧窗户……”,结合“每”字和题目中窗户数量为正整数的背景,判断此题可尝试用整除解题。
【中公解析】
题目求该写字楼的窗户总数,即所有需要重新装修的旧窗户总数。由于窗户数是正整数,且“每7扇换下来的旧窗户可以跟厂商兑换一个新窗户”、“全部更换完毕后……剩余4个旧窗户没有兑换”,可知窗户总数减4后是7的倍数。观察选项,只有A选项214-4=210是7的倍数。故本题选A。
整除法的使用不局限于题型,而是要关注出现整除特性的“关键词”,比如特殊的文字“整除、每、平均、倍”字眼,或特殊的数据“分数、百分数、比例”等。
三、特值法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特值法能够帮助我们简化运算,提高解题速度。在解题时,有些未知量它的取值不固定,但无论取何值都不会影响最终的结果,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把未知量设为方便计算的特殊值,这样就可以大大加快解题速度。
例题:
手工制作一批元宵节花灯,甲、乙、丙三位师傅单独做,分别需要40小时、48小时、60小时完成。如果三位师傅共同制作4小时后,剩余任务由乙、丙一起完成,则乙在整个花灯制作过程中所投入的时间是( )。
A.24小时 B.25小时 C.26小时 D.28小时
【思路梳理】
工程问题一般围绕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关系解题。本题中,已知三人单独完成总工作量的工作时间,可以将设工作总量为各完工时间的公倍数,再得到三人的工作效率,进而求解题目。
【中公解析】
设工作总量为240(40、48、60的最小公倍数),则甲、乙、丙的工作效率分别为6、5、4。三位师傅共同制作4小时后,剩余任务由乙、丙一起完成,相当于整个工作甲只干了4小时,完成的工作量为4×6=24,剩余的工作量为240-24=216,都是由乙、丙合作完成,需要216÷(5+4)=24小时,即乙一共投入了24小时。故本题选A。
可以尝试将本道题中工作总量设为480或1,甚至设为x,但你会发现题目所求结果均为24小时。这就是未知量的取值不固定,但无论取何值都不影响结果。特值法的应用广泛,且在某些特定题型比如工程问题中,解题思路固定,很容易掌握。
四、比例法
比例法是方程法的一种“进阶”,其方法的应用也是对解方程过程的优化。通过分析题干中的比例关系,找到比例份数与实际量的对应关系,即一份是多少,再去求得问题所问,此为比例法的应用核心。而对于较为复杂的题目,往往先需要进行比例的统一,再用比例法解题。
例题:
某单位原拥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职工占职工总数的62.5%。现又有2名职工评上中级职称,之后该单位拥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人数占总人数的。则该单位原来有多少名职称在中级以下的职工?
A.68 B.66 C.62 D.60
【思路梳理】
题目中先后出现两个关于中级以上职称职工与职工总人数的比例,需要先进行比例的统一,再找到评上中级职称的2人所对应的比例份数,求出一份的数值,最后根据单位原中级以下职工的份数求出具体数值。解题时可以将题干出现的百分数转化成分数或比例,方便进行不同比例间的统一和对比,同时借助表格的形式更加有利于梳理题干中的比例关系。
【中公解析】
2名职工评上中级职称后,拥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职工增加了56-55=1份,即1份对应2人。而原来职称在中级以下的职工有88-55=33份,故对应66人。故本题选B。
[1][2]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1篇 古人对酒的雅称是什么(古代对于酒的称呼) 作者:admin
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常识判断是考查考生平时知识积累的重要部分,这部分知识范围广泛包罗万象,要求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考生不仅平时要多观察多积累,更要注意总结才能便于记忆。本文给大家带来“古人对酒的30种称呼”,一起来涨知识吧,建议收藏!1、杜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相传酒是夏朝杜康(即少康)发明的,故以酿酒的祖师爷杜康之名作酒的代称。2、般若汤:“曲肱但作吉祥卧,浇舌惟无般若汤
第2篇 疥疮是什么病因中医理论(中医 疥疮) 作者:admin
一、疥疮的概述疥疮是一种由疥虫所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其特征为手腕、指缝、下腹等处皮肤发生水疱及隧道,夜晚瘙痒剧烈。二、疥疮的病因多因机体蕴毒,日久生虫,兼受风湿蕴结,虫毒湿热相搏,结聚肌肤所致;或因与病人同卧、相互握手直接传染;或使用过患者用过而未经消毒的衣裤、被席、用具等间接传染。三、疥疮的症状本病多
第3篇 国考法律常识2021(2020年国家新法律) 作者:admin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在即,考生辅导须循序渐进,制定有效的复习备考计划,再结合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教材进行复习时还需定期在新私学智能培训系统进行学习成果的测试,哪里不会补哪里,帮助考生快速提高考试分数。下面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将提供系列法律知识题供考生进行练习
第4篇 王一丁简介(作家王一丁) 作者:admin
当前很多考生的目标是07年国考,我就考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有考生问我,国考和地方性考试的主要区别在哪儿?除了在招考对象上有差别以外,在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上也有差别,中央的公务员考试包括笔试(公共科目、专业科目)和面试。公共科目笔试按A、B类职位分别进行。A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和《申论》;B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
第5篇 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什么(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的途径是) 作者:admin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好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总结了我们党贯彻群众路线的历史经验,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有力推动了贯彻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充分体现了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历史观、以人为本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