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申论控烟禁烟戒烟的不同内涵(禁烟控烟建议)
- ·下一篇文章:构建生活场景(搭建生活场景)
教育教学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教育学原理)
教学原则有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其中科学性指的就是科学文化知识,也就是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传递给学生正确的知识,对老师的专业知识储备提出了要求。这用我们比较熟悉的词来概括就是说我们要教给学生“双基”,也就是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那么思想性指的又是什么呢?由字面意思就可以得到是对思想进行教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德育了,这也是现在新课改大力提倡的。我们都知道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告诉他们如何做人。所以这一原则就是说我们既要对学生有学业上的要求,也要有人格上的塑造,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新学生。
二、直观性原则,就是通过感觉器官比如眼睛、耳朵等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来增加我们的感性认识。分为三大直观分别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语言直观。那么在这里有一个例子,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节数学课叫做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有水测法、沙测法等。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准备了盛了一定刻度水的量杯和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头。通过老师的演示或者同学们自己的操作让他们来观察石头放进量杯之后水位的上升,由此得出石头的体积。像这种方法就是直观教学法,所遵循的就是直观性原则。让我们有一个直接的认识。
三、启发性原则,提到这个原则便不得不说孔子了。“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就是这个意思。与孔子相对应的古希腊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所提出的产婆术同样也体现了这个原则。那么启发性原则就是说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能够真正地融入课堂。可能在这里大家就会想到新课改中的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理念以及启发式教学,的确他们是息息相关的。都要求老师要从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激发出思维的火花,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循序渐进性原则,也叫系统性原则。在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用到这个成语,紧接着下句话一般都是不要着急,慢慢来。一般在教学原则中它与个人身心发展规律中的顺序性是分不开的。既然都提到了“序”,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个“序”字有什么含义。第一层意思自然就是之前提到的顺序性,也就说人的身心发展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什么时候爬,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跑,是一步一步逐渐发展的,不能拔苗助长。对于小学生来说老师会采用更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那么到了高中老师自然而然的就会进行调整。第二层意思就是学科内部的逻辑顺序。教科书都是本学科的专家经过层层斟酌之后编纂出来的,基本是不能打乱顺序的。比如小学生只有先学习了整数才能学习分数和小数,学会了加减才能学习乘除,而这些都是为之后的数学学习打下的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循序渐进,认识到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以及学科内部的逻辑顺序。
五、巩固性原则,“温故而知新”,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不仅仅是有利于巩固,更有利于学习到新的知识。我高中的语文老师在讲《论语十则》时曾说也许下一次再讲这篇课文跟现在就会有很大差别,因为又会有新的理解。所以说及时对旧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既可以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又能对学习新知识进行铺垫,因为知识都是有内在联系的。而且,我们都知道人的记忆是会逐渐被时间消磨,遗忘规律大家也都了解,所以更要及时复习巩固。
六、量力性原则,也叫可接受性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将学生的接受能力作为我们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所以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恰当的教学难度,既不会对学生造成压力,同时又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能切实在老师的教导下学习到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
七、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学以致用。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比如说我们学习了地理中的冷暖峰,那么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时我们就可以判断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那么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联系实际变得越来越重要,老师也尽力提供和创造机会,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和形式使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体会思想观点、态度信念等的形成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意义。那么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理论也能够在不断实践中来获得完善与发展。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做到联系生活实际,那么这才是一堂有意义的好课。
八、因材施教原则,这是孔子最先提出的。我们都知道人有个体差异性,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做到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就比如说对于有特长绘画或者唱歌有天赋的学生,我们就要给予他们一个更宽阔的舞台。要注意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采取赏识教育,用积极因素来客克服消极因素。这样既能发扬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培养他们的自信;也能够让他们来补足自己的短处,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棒!
总之教学原则就是我们在之后的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我们期望的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对教育理论高频考点“教学原则”的详细讲解,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更多关于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知识可查看中公教师网-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频道。
相关文章:
第1篇 二战后国际格局如何演变(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发展趋势) 作者:admin
一、考情介绍美国和苏联曾经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成为同仇敌忾的盟友,当战争胜利后却又成为势均力敌的仇者,双方都妄图成为世界的霸主,于是在世界范围内展开激烈的争夺,形成各自为首的两大阵营,搭建起两极争霸的格局。“二战后的国际格局”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常见知识点,着重考查美苏争霸的背景、“冷战”形成与对抗的表现、美苏争霸的态势等内容。题型多以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以
第2篇 国家公务员考试考生面试前必做三件事是什么(国家公务员考试考生面试前必做三件事) 作者:admin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考生们正在积极备考,主要旨在告知面试中考生备考时必需做的三件事。以帮助大家有效的备考。利用身边资源组建面试模拟考试:要想面试取胜,从容不迫的心理素质、真诚大方的应对态度、中肯灵活的回答是缺一不可的。这些方面也可以通过平时替代的方式
第3篇 2020年两会时事政治题库(2020两会时政考点整理) 作者:admin
1.(单选)2020年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在回顾2019年和今年以来工作时指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1万亿元,增长________。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调查失业率在________以下。A.6.1%3.5%B.6.1%5.3%C.6.2%3.5%D.6.2%5.3%2.(单选)20
第4篇 刑法中的假释是什么意思(刑法中的假释) 作者:admin
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各位考生提供201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复习资料,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有效备考,顺利通过笔试,一举成功!假释,是指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部分犯罪人,在执行一定刑罚之后,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附条件地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附条件,是指被假释的犯罪人,如果遵守一定条件,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如果没有遵守一定条件,就收监执行原判
第5篇 什么是举止礼仪的基本要求(什么叫举止礼仪) 作者:admin
俗话说的好“行百里者半于九十”,事情愈接近成功,愈困难,愈要认真对待。对于通过笔试的学员来说,无疑一只脚已经踏进了公务员的大门,另一只脚能否跟着迈入。关键就看面试了。很多同学都认为在公务员面试过程当中,面试回答的内容是被录取的关键。内容固然很重要,在此公考资讯网告诉广大各位考生,除了内容以外。举止仪表也是成为我们面试考核的关键因素之一。举止仪表为什么是关键?在实际的面试过程中,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