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古迹被破坏(古迹被毁)
- ·下一篇文章:计算机网络internet有哪些功能(internet技术基础)
过失犯罪的心理特征(过失犯罪的案例分析)
一、案情速览
案例1:女子车某莎通过货拉拉叫车搬家,跟车途中坠车重伤身亡,接单的货拉拉司机周阳春一审被判过失致人死亡,被判缓刑,此事引发广泛关注。面对这样的案件判定结果,被告周春阳不服提出上诉,司机能否预见车某莎跳车是本案争议的焦点之一。法院认为,周阳春发现了车某莎的危险举动后已经预见到车某莎可能坠车,但轻信可以避免,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致发生车某莎坠亡的危害结果。周阳春的过失行为与车某莎的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其行为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案例2:中秋佳节之时,一对父母因为打牌的原因,把小孩留在车上好几个小时,最后小孩因为窒息死亡的案件同样被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
二、知识简析
那过失心理如何认定?作为老百姓的我们,现实中常见的活动中要如何避免发生此类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对过失心理进行准确认知。特别是在事业单位法律知识考试中,出题人常常也以案例情形来考查过失犯罪。因此,对于这一知识点,学员朋友们需要充分理解与把握。
《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应当预见”是指行为人有预见的义务。这种预见的义务,来源于法律的规定,或者职务、业务的要求(如护士打青霉素之前做皮试),或先行行为引起的要求(如打开煤气罐应记得关掉等),或是公共生活准则的要求(如环境的要求等)。本文中,父母对于将孩子放车里被活活闷死,基于监护职责抑或是先行行为引起的要求,可以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过于自信”即在认识上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在意志因素上,行为人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如当事人凭借其多年经验或自认为不会发生不好结果等。本文中,周阳春发现了车某莎的危险举动后已经预见到车某莎可能坠车,但轻信可以避免,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导致危害后果发生,亦可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
以上我们分析了过失犯罪的心理,事业单位法律知识考试中,考查过失犯罪的频率是比较高的,需要重点理解与掌握。
三、试题练习
(单选)刘某开车时,看到前方有老太太横穿人行道,他因觉得距离远、撞不到,就没有减速,结果把老太太撞死了。刘某的心态属于:
A.直接故意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间接故意 D.过于自信的过失
【中公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犯罪的主观方面的内容。犯罪的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犯罪的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题目中,刘某已经预见到了前方有老太太过人行横道自己不减速是有危险的,仍然自信觉得距离远、撞不到,其内心并不想撞死老太太,主观上是过于自信的过失。故本题答案为D。
相关文章:
第1篇 二战后国际格局如何演变(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发展趋势) 作者:admin
一、考情介绍美国和苏联曾经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成为同仇敌忾的盟友,当战争胜利后却又成为势均力敌的仇者,双方都妄图成为世界的霸主,于是在世界范围内展开激烈的争夺,形成各自为首的两大阵营,搭建起两极争霸的格局。“二战后的国际格局”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常见知识点,着重考查美苏争霸的背景、“冷战”形成与对抗的表现、美苏争霸的态势等内容。题型多以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以
第2篇 国家公务员考试考生面试前必做三件事是什么(国家公务员考试考生面试前必做三件事) 作者:admin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考生们正在积极备考,主要旨在告知面试中考生备考时必需做的三件事。以帮助大家有效的备考。利用身边资源组建面试模拟考试:要想面试取胜,从容不迫的心理素质、真诚大方的应对态度、中肯灵活的回答是缺一不可的。这些方面也可以通过平时替代的方式
第3篇 2020年两会时事政治题库(2020两会时政考点整理) 作者:admin
1.(单选)2020年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在回顾2019年和今年以来工作时指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1万亿元,增长________。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调查失业率在________以下。A.6.1%3.5%B.6.1%5.3%C.6.2%3.5%D.6.2%5.3%2.(单选)20
第4篇 刑法中的假释是什么意思(刑法中的假释) 作者:admin
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各位考生提供201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复习资料,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有效备考,顺利通过笔试,一举成功!假释,是指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部分犯罪人,在执行一定刑罚之后,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附条件地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附条件,是指被假释的犯罪人,如果遵守一定条件,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如果没有遵守一定条件,就收监执行原判
第5篇 什么是举止礼仪的基本要求(什么叫举止礼仪) 作者:admin
俗话说的好“行百里者半于九十”,事情愈接近成功,愈困难,愈要认真对待。对于通过笔试的学员来说,无疑一只脚已经踏进了公务员的大门,另一只脚能否跟着迈入。关键就看面试了。很多同学都认为在公务员面试过程当中,面试回答的内容是被录取的关键。内容固然很重要,在此公考资讯网告诉广大各位考生,除了内容以外。举止仪表也是成为我们面试考核的关键因素之一。举止仪表为什么是关键?在实际的面试过程中,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