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 > 面试热点天天练

    2013年413联考行测考试时长(国考2013行测答案)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7 23:03:24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已经落下帷幕,4月13日多省同天考试还剩半月即将展开,对广大考生而言,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历练渐渐“悟”到了公务员考试的本质——思维思想的积累及有效提炼。然本质过于宏观,不足以成为方法论。下面,公务员考试网结合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题目的特点,简单谈一下每类题型中的“方法论”。

    一、 言语理解与表达

    1、前后呼应文中去找,基础积累必不可少

    【例题】

    20年市场经济改革,把中国经济送上了持续增长的快车道,把在现代化道路上艰苦跋涉的中国人推上了一个高峰。然而, ,我们一刻都不曾忘记发展中那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风险隐患; ,“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25)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夕惕若厉 如履薄冰 B.防患未然 戒骄戒躁

    C.常备不懈 未雨绸缪 D.居安思危 喜中有忧

    【解析】答案为D。题干强调的是发展的同时不忘警惕风险,“防患未然”意为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时采取预防措施。与句意不符,排除B。文段先肯定了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同时“‘发展起来’以后的的问题不比发展时少”也指出了问题所在,“喜中有忧”填入句中最契合。

    本题是整个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填空部分的缩影,其特点有三:一是题干出现两个空位以上;二是考察点在于成语的理解;三是要选出正确答案,需将选词变成片段,经过认真的前后分析后,才能通过语境得到最佳的答案。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20道逻辑填空中考察语境分析的15道,考察成语的12道,两者都涉及的有8道。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被测查的成语大都是我们生活中常常用到的,例如,居安思危、微不足道、未雨绸缪等等,可见生活中的积累尤为重要。

    国家公务员考试往往对接下来的省考起决定性作用,鉴于以上特点,建议考生在着重练习语境分析的基础上注重平时的词汇积累,尤其是成语积累,至少要会根据成语字面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从容应对接下来的一系列省考。

    2、文段含义重点把握,阅读习惯必不可少

    【例题】

    有着36亿年历史的细菌是整个生命史中的耐力冠军,是地球上最大的“适者”。在很多学者看来,无论将来人类将如何统治地球,细菌地位的改变仍然无法想象。它们的数量居于压倒性地位,种类之繁无可匹敌;它们的生活环境极为广泛,代谢模式又无可比拟。人类对于环境的破坏性行为可能招致自身的毁灭,但对于种类繁多的细菌来说却毫无影响。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44)

    A.微小的细菌相对于人类来说生命力更强

    B.地球的自然环境最适宜于细菌生长繁殖

    C.细菌的生存繁殖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D.遵循自然规律才是人类的生存发展之道

    【解析】答案为A。文段首句即提出观点“细菌是整个生命史中的耐力冠军,是地球上最大的‘适者’”,然后从数量、种类、生活环境、代谢模式等角度对此进行了具体论述,最后更进一步通过与人类的对比,强调了细菌生命力的顽强。由此可知,文段强调的为A项。B项的“最适宜”、C项的“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均无法推出;D项脱离了细菌生命力强这一主题,均可排除。本题答案为A。

    本题考查属于主观型片段阅读,此类片段阅读占据整个国家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部分的70%。其解法从宏观上看并不困难,只需要从寻找作者观点态度入手,选出本段文字恰如其分的含义即可。依据作者的观点,此类题基本可以分成三类,一是文中无观点,此时我们只需要对全文内容进行全面概括;二是文中有明显观点,此时我们需要选出该观点的同义替换;三是文中无明显观点,但有相对倾向,此时我们可以顺延倾向适当推论,替作者选出观点。此类题切忌只看关键词、句,而不对行文脉络进行结构分析,从而只能片面地把握文段的部分含义。

    由于此类题目系片段阅读的主流考法,望各位考生可以在提炼作者观点态度的高度上进行关键词句、结构分析的练习,同时还要增加平日的阅读训练,形成必要的语感。

    二、数学运算

    1、整代特比有增无减,转化训练必不可少

    【例题】

    某汽车厂离生产甲、乙、丙三种车型,其中乙型产量的3倍与丙型产量的6倍之和等于甲型产量的4倍,甲型产量与乙型的2倍之和等于丙型产量的7倍。则甲、乙、丙三型产量之比为:(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63)

    A.5:4:3 B.4:3:2 C.4:2:1 D.3:2:1

    【解析】答案为D。直接通过特值,将A~D代入,只有D符合要求。

    所谓转化思维意识,即指本题可以有其正规方程解法,但我们可以通过题目设问方式结合选项迅速得到答案,以免去冗杂的列式计算。一般而言,看到相对值首先我们要把它变成特值,之后通过关联题问想到整除,若整除不能有效解题,就可以通过比例结合代入的形式迅速判定,此类题往往用在所求为比值的情况下。

    自2011年以来,此类题都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及各省市考察的重点,因为其很好地描画了大家采取最有效的方式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考察大家的反应能力,预计今年的省考也不会太少。考生平日需注意一题多解,切不可满足于只会一种解法,尤其是只会方程解法。在时间有限、压力无限的大背景下,没有更多的选择就意味着被淘汰。

    2、知识杂糅大势所趋,分析能力必不可少

    【例题】

    某单位组织党员参加党史、党风廉政建设,科学发展观和业务能力四项培训,要求每名党员参加且只参加其中的两项。无论如何安排,都有至少5名党员参加的培训完全相同,问该单位至少有多少名党员?(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65)

    A.17 B.21 C.25 D.29

    【解析】答案为C。共有 6种选法,视为6个抽屉。要保证至少有5名党员参加的培训完全相同,根据抽屉原理至少需要有4×6+1=25名党员。

    本题同时考到了排列组合和极限思想,属于两个思想的杂糅,这种杂糅的考法已经不是第一次,从2009年以后,国家公务员考试已经不再是单一命题,往往是多个知识点一起考察,这样才能在有限的题目内体现更多的知识点。2011年以后,各省份的考察也开始启用此种方式,预计2013年省考也不会例外。此外,题目的考察还倾向于一种分析问题的能力,如统筹、数学归纳法、极限等类型题,考察的都是大家临场分析问题的能力,以此模拟日后工作中临场缜密分析的场景。

    考生需要多多准备题型,以防其杂糅考察,同时还要勤练分析能力,勤问自己为什么,当把所有的“为什么”搞明白了,数学分析类题目也就不成问题了。

    三、判断推理

    1、 异中求同综合比对,敏感训练必不可少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83)

    【解析】答案为D。将每个图形看成两个小图形,①④⑤中两个小图形的公共边为这两个图形的最长边,②③⑥中两个小图形的公共边为这两个图形的最短边。

    本题属于分类题目,我们往往从直曲性、封开性、对称性、比划性、小图形、部分数、看外形七个方面入手分析,而七方面的选择就需要把握住异中求同的原则了。所谓异中求同即指在看似杂乱、外形相异的图形中找到可以利用的共性特征,如本题,两个图形和一个点就是共性特征,接下来一切的研究都将围绕这个特征展开。

    此类题体现了图形推理的本质,也是各省考在图推部分的重头戏,考生需通过各种形式练习自己的图形识别和观察能力,从而迅速地找到其共性信息,利用共性信息解题。平日里的练习可以包括每天十道有套路的模拟(套路在初期非常重要),每天20分钟的固定游戏——连连看或大家来找茬。所有关于图形推理的练习都在“微时间”进行。

    2、关键词句重点把握,逻辑精神必不可少

    【例题】

    5000多年前某地是大汶口文化,但在距今约4400年的时候,为龙山文化所替代。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两种文化的更迭?考古人员发现,在距今约4400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冷事件”,环境由原来的温暖湿润转变为寒冷干燥,植被大量减少,藻类、水生植物基本绝迹了,大汶口文化向南迁移,而龙山文化由北迁到此地。他们据此认为,距今4400年左右的极端气候变化,可能是导致这次文化变迁的主要原因。(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107)

    以上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A.大汶口文化有不断向南方迁移的传统

    B.龙山文化刚迁来时,人口较多,但之后逐渐减少,在距今约4000年的时候消失了

    C.大汶口文化的族群以藻类和水生植物作为食物的主要来源

    D.不同生存方式的族群对气候和环境都有相对稳定的需求

    【解析】答案为C。题干由气候变化导致植被减少,藻类、水生植物绝迹,得出族群南移、文化变迁的结论。由于植被减少,藻类、水生植物绝迹与族群迁移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要使这一论证成立就要在论据和论点之间建立联系。C项说明没有了藻类和水生植物,大汶口文化的族群就失去了食物来源,族群就需要迁徙,在论据和论点之间建立了联系。故答案选C。

    作答本题关键在于通过整体阅读找到因果链条中的“关键词”,原因中的关键词是“植物绝迹”,结论中的关键词是“文化迁移”。以逻辑精神——不以任何形式加推论来看,本题“藻类、水生植物绝迹与族群迁移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如果加强则需要建立这样的联系,削弱则需要指出其中的漏洞。

    此类题是演绎推理中考察的重中之重,望考生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增加链条的查找训练、关键词的提炼训练以及逻辑精神、质疑精神的总体把握,从宏观去理解此类题目。

    四、资料分析

    1、传统概念依旧吃香,列式训练必不可少

    (1)比重求值类

    【例题】2011年,发现违法但未立案的违法用地行为占发现违法用地行为总数的比重约为(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123)

    A.59.5% B.40.5% C.38.5% D.61.5%

    (2)比重比较类

    【例题】下列年份中,本期结案中涉及的耕地面积占结案涉及土地面积比重最高的是(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124)

    A.2006年 B.2008年 C.2010年 D.2011年

    (3)比重变化情况

    【例题】2011年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占农民工总人数的比重,较上一年约增加(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134)

    A.0.6% B.3.7% C.6.2% D.12.5%

    以上三道题都是对基本概念——“比重”的考察,通过不同形式考察到了“比重”的方方面面。概念没有推出新型考法,但传统概念的迅速列式却依旧是大家的值得关注的重点。资料分析不难,但容易丢分,原因有二:一是速度不够,二是计算错误。很多考生说自己没时间做资料分析,大都体现在第一个原因上,而速度一方面取决于计算,更多的取决于列式,所以看到概念、找到数据,能够迅速列出式子才是资料分析的解题法宝,望大家多多重视。

    2、模糊判断主导趋势,预估能力必不可少

    【例题】

    若该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保持同样的增长速度,则2012年前十一个月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同期约增加多少亿元?(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119)

    A.210.7 B.486.3 C.275.5 D.685.6

    【解析】答案为C。已知该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长速度为30.74%,则2012年前十一个月的增加值是896.31×(1+30.74%)亿元,2010年前十一个月的增加值是896.31÷(1+30.74%)亿元。所求为896.31×(1+30.74%)-896.31÷(1+30.74%)≈900×1.3-900÷1.3≈1170-700=470亿元,选项中最接近的是C项。

    本题在计算式采用了模糊判断,其实本题还可以再粗制计算一些,就是把896.31÷(1+30.74%)看成896.31×(1-30.74%),得到的结果近似等于900*0.6=540,选择接近的一项即可。今年国家公务员考试20道资料分析题目中有10道以上的题目基本不需要特殊计算,只需要大家掌握基本的预估算技巧,同时具备一定的预估算能力即可。预计未来的各省考也会有如此趋势,毕竟,如此考察才体现出资料分析的现实意义——定性判断而非定量计算。

    考生一方面要学习一定的预估算技巧,同时还要加强2-3位数乘除法的练习(最好是口算)。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一定的估算能力基础之上应用估算技巧,未来省考中半数以上题目都不需要动笔计算。

    以上便是我们为大家带来的关于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对各省(地市)考的影响以及大家应该如何应对。望各位考生能够关注每部分的焦点,同时提升每部分的能力,在能力训练中把握焦点,在焦点训练中提升能力,做到触类旁通,那么,你就会成为下一个优胜者!

      相关文章:


      第1篇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护理常规(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作者:admin

       支气管扩张是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慢性化脓性炎症和纤维化,使支气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导致支气管变形及持久扩张。典型的症状有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主要致病因素为支气管感染、阻塞和牵拉,部分有先天遗传因素。患者多有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等病史。病情观察:1.观察痰液的颜色、性状、气味和量的变化,必要时留


      第2篇    行测抓分题(行测抓分点)    作者:admin

       我们即将迎来上半年省考,把握临门一脚尤为关键,那么在这最后时间想要提分,我们从哪里下手呢?公考资讯网带你考前“捞分”。行测分为5个部分,有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根据其难度和我们抓分的重要程度来看,如果我们想要将分数提到稳定到70+那么这三个部分一定要把握:1、片段阅读。2、逻辑判断。3、


      第3篇    各个时期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时期历史)    作者:admin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非常注重党的建设,在不同阶段,党的建设的重点也会不一样,所以今天主要简单的讲解一下在不同的时候,党的建设的内容有什么样的不同之处。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


      第4篇    构建和谐社会是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    作者:admin

       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青连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从这样的战略高度来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和谐是人类始终追求的价值目标和


      第5篇    商业贿赂的看法(商业贿赂的界定论文)    作者:admin

       上个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第四次全国廉政会议,部署2006年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治理商业贿赂”成为重点之一。要集中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重点治理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和政府采购等领域的商业贿赂问题,坚决纠正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