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 > 面试热点天天练

    申论写作的关键(申论中最常考的两个作答要素)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4 12:54:04

    在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中,文章书写毫无疑问是重头戏,但也是考生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从近几年的考试情况来看,对于立意寻找的难度逐渐淡化,但是对分论点论证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里给大家详细介绍两个核心方法,以备参考借鉴。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任何公考类的考试,文章写作选取的体裁都是议论文(尽管有些个别考试可能会出现“文体自选”,“体裁不限”,但也必须写成议论文)。这就决定了议论文必须具备三大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是独一无二的;论据是一篇文章的“血肉”,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和道理;论证是一篇文章的“筋骨”,是将论点与论据建立联系的桥梁。在这三个要素中,以论证方法最让考生头疼。

    如何才能论证出充实、有效、丰富的分论点,就需要考生结合分论点,选择多种类型的论证方式进行论证(常见论证方式有例证法和理证法)。这里以2016国考市地作文和2018国考市地作文为例,做一个详细讲解。

    一、例证法

    (一)是什么:用例子论证,例子可选社会热点案例、经典典故案例、自身经历等呈现。

    (二)为什么:之所以选择用案例论证分论点,一是材料本身就是案例型材料为主,可以多借鉴材料本身的素材去论证,二是有内容写,考生写起来逻辑相对会比较清晰、内容整体也会比较充实。

    (三)怎么用

    1.选例的来源:

    例子的选择既可以选择材料中的,又可以选择材料外的,二者结合最佳。以2016国考市地为例,在论证分论点“好政策可以滋养公民的德性”时既可以选择材料中T县反四风政策、1977恢复高考政策、限塑令政策等,又可以选择材料外的“常回家看看”入法、礼让斑马线政策、好人法等例子。

    2.选例的依据:

    例子不分好坏,很多考生觉得自己的例子太过俗套,其实不然。只要依据分论点去论证,论证的内容哪怕是众所周知的也能论证的有效。以2016国考市地为例,在论证分论点“好政策可以滋养公民的德性”时,案例一定围绕核心词“德性”和“好政策”寻找,这样才可能保证说理性强。

    3.选例的数量:

    如果选用1个例子,最好选择材料外的,可按照“主体+处境+做法+结果”的形式去呈现;如果选用2个例子,便可材料中与材料外的例子相结合,正反对比呈现,或者两正、两反加强论证力度;如果选用3个例子,可采用排比的句式,凸显出案例的共性。

    4.论证思路:

    呈现一个完整的分论点时,可以先写一个段旨句,即分论点。其后可以紧跟一个过渡句,主要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用名言警句、政策报告或者一些背景性的话、分论点核心关键词的内涵等去呈现。接着进行案例的描述,案例的数量无论选择几个,论证的字数在80-140字之间最佳。案例之后可进行案例的分析,此处以启示分析为主,从案例中得到与分论点挂钩的启示。最后,可以用分论点同义替换的句子或者适当展开谈对策的方式回扣分论点。所以,用例证法呈现完整的一个分论点时,可以包含五个部分的内容,“段旨句+过渡句+案例描述+案例分析+回扣分论点”。

    以2016国考市地“好政策滋养公民的德性”为例:

    用1个例子论证时:好政策可以滋养公民德性(段旨句)。 “德性”是公民思想道德修养的水平,也是公民社会成熟的条件和标志(过渡句)。2006年,南京彭宇案,让“该不该扶老人”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也让施救者反被讹诈进入公众的视野。此后,类似的新闻时不时见诸报端。2016年6月,“好人法”颁布,让施救者见义勇为不再有后顾之忧,做好事有了政策保证,此项政策成为塑造社会公德标杆的奠基石(案例)。其实不仅是社会公德需要政策滋养,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也需要依靠政策去培育(案例分析)。因此,一项政策的评价标准,必须以滋养公民德性为高线,让群众感受到政策中的道德取向,激发群众追求美善(回扣分论点)。

    用2个例子论证时:好政策可以滋养公民德性(段旨句)。小平同志曾说:“好的制度让坏人变好,坏的制度让好人变坏”,同理好政策能激发人性中至美至善的部分,抑制邪恶贪婪的部分(过渡句)。某省T县就大操大办红白喜事出台行政命令专项整治,尽管各界反映不一,但毫无疑问,通过这一政策的实施却有助于形成“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风潮;无独有偶,“限塑令”的推行起初也遭遇争议,但几年实行下来,确实也引领了“绿色、低碳、环保、循环”的消费风气(案例描述),社会公德意识得到显著提升(案例分析)。这些好政策都非常有利于传播社会核心价值观,提升公民道德水平(回扣分论点)。

    用3个例子论证时:好政策可以滋养公民德性(段旨句)。如果说满足公民意愿是衡量政策优劣的基准线,那么滋养公民的德性就是衡量政策优劣的终点线(过渡句)。 “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子女主动承担起照料父母的责任,传承中国五千年来的“孝道”文化。许多城市将“机动车礼让行人”写入法规,司机自觉停车让行人先行,国民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T县为了扭转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习俗出台禁办部分酒席的规定,官方带头引领民风改善,培育了勤俭节约的好风气(案例描述)。由此可见,一项好的政策,能够让公民在工作中展现出职业道德;在生活中家庭美德;在学习中彰显个人品德(案例分析)。只有滋养了德性,好政策才能深入人心,落到实处(回扣分论点)。

    二、理证法

    (一)是什么:用道理论证,道理可用原因、影响、名言、政策、原理效应等呈现。

    (二)为什么:在国考当中,理证法也备受阅卷老师的青睐。相较例证法而言,理证法更能体现考生的逻辑性,对于现象剖析的深刻度。若论证清晰、有效也能取得不错的分数。在众多理证法中,考生在原因分析和影响分析最容易把握,二者也可相互结合运用。其呈现出的分论点论证较为充实,以下将做重点讲解。

    (三)怎么用:

    1.原因分析:是一个由果推因的过程。以2018国考市地作文为例,在论证分论点“城市建设需要‘无’”时,基本思路是:城市建设之所以好(好在哪里适当展开谈),原因在于注重“无”(深入剖析如何注重的“无”)/城市建设之所以不好(不好在哪里适当展开谈),原因在于没有注重“无”(深入剖析没有注重哪些“无”),因此,城市建设要想好,需要注重“无”。完整的原因分析论证思路:分论点+过渡句+现象+原因分析+回扣分论点。

    以2018国考市地作文为例:

    城市建设需要注重“无” (分论点)。正如老子所言,碗之所以为碗,是因为其内部留有虚空,碗才能发挥碗的作用,城市的建设亦然(过渡句。)当前,在城市建设中,存在过度注重城市“面子”的建设,鳞次栉比的高楼,气派的大广场比比皆是,却造成城市居住环境下降,商品价格攀升等问题(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管理者对于城市建设缺少整体规划,盲目追逐经济效益,过度注重美观效果,造成城市缺少面向全体市民的公共空间。另一方面,城市建设缺少对优秀文化的传承,缺少文化的浸润,造成市民素质滑坡,道德缺失(原因分析)。因此,城市建设要注重打造集文化、休闲、经济于一体的公共空间,传承传统文化,满足人的需求,真正提升居民幸福感(回扣分论点)。

    2.影响分析:是一个由因推果的过程。以2018国考市地作文为例,在论证分论点“城市建设需要‘无’”时,基本思路是:城市建设注重无(在哪些方面注重的,谈具体表现),给城市建设带来积极影响(深入剖析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影响)/城市建设没有注重无(在哪些方面没有注重,谈具体表现),给城市建设带来消极影响(深入剖析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影响),因此,城市建设要想好,需要注重“无”。完整的原因分析论证思路:分论点+过渡句+现象+影响分析+回扣分论点。

    以2018国考市地作文为例:

    城市建设需要注重“无” (分论点)。正如老子所言,碗之所以为碗,是因为其内部留有虚空,碗才能发挥碗的作用,城市的建设亦然,只有体现“无”城市建设才能更完整(过渡句)。 “无”看似宏观实则处处彰显在城市的每一个细节之处:遵德守礼是“无”、书香社会是“无”、历史文化是“无”、公共空间亦是“无” (现象)……这些润物细无声的思想让社会摒弃着浮躁,重回铅与火的时代,知识得到充实,民族精神得以养成;这些隐形的空间搭建起了人际间沟通的桥梁,化解着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缓和贫富差距的对立,使得人际关系走向和谐,社会秩序井然有序,道德得以回归(影响分析)。这些足以说明,“无”是一个城市不可获取的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中必须有意识地涵养城市的精神高地,铸造交流空间(回扣分论点)。

      相关文章:


      第1篇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护理常规(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作者:admin

       支气管扩张是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慢性化脓性炎症和纤维化,使支气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导致支气管变形及持久扩张。典型的症状有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主要致病因素为支气管感染、阻塞和牵拉,部分有先天遗传因素。患者多有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等病史。病情观察:1.观察痰液的颜色、性状、气味和量的变化,必要时留


      第2篇    行测抓分题(行测抓分点)    作者:admin

       我们即将迎来上半年省考,把握临门一脚尤为关键,那么在这最后时间想要提分,我们从哪里下手呢?公考资讯网带你考前“捞分”。行测分为5个部分,有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根据其难度和我们抓分的重要程度来看,如果我们想要将分数提到稳定到70+那么这三个部分一定要把握:1、片段阅读。2、逻辑判断。3、


      第3篇    各个时期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时期历史)    作者:admin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非常注重党的建设,在不同阶段,党的建设的重点也会不一样,所以今天主要简单的讲解一下在不同的时候,党的建设的内容有什么样的不同之处。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


      第4篇    构建和谐社会是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    作者:admin

       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青连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从这样的战略高度来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和谐是人类始终追求的价值目标和


      第5篇    商业贿赂的看法(商业贿赂的界定论文)    作者:admin

       上个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第四次全国廉政会议,部署2006年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治理商业贿赂”成为重点之一。要集中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重点治理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和政府采购等领域的商业贿赂问题,坚决纠正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