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 > 面试经验

    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心得体会(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对吗)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6 21:22:42

    【背景链接】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庄严承诺,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不仅是对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总体要求的贯彻落实,也是党和国家努力办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实践行动。“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教育事业如何交上一份优秀的答卷,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之一,其答案就蕴藏在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中。

    2019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抓紧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供给,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幼儿园,只要符合安全标准、收费合理、家长放心,政府都要支持。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办好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持续抓好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今年财力虽然很紧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继续保持在4%以上,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安排超过1万亿元。我们要切实把宝贵的资金用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托起明天的希望。

    【专家解读】

    [权威论述]

    我们的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校,要多讲传统文化,不能最后教出一批数典忘祖的人,这方面的教育工作要继续加强。——

    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增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育扶贫要突出提升义务教育质量。——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

    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要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教育是获取知识、促进起点公平的关键,“互联网+教育”可以让贫困地区孩子也能听到好老师的讲课,开拓他们的眼界,点燃改变人生的火把。——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创造公平环境,给学校更大办学自主权,鼓励支持发展高水平公办、民办教育,培养更多各类人才。——

    因地制宜、优化布局,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提出背景]

    在当前教育迈向普及化的社会背景下,教育公平已经超越了早先入学机会的平等,教育质量与学习质量已经成为教育公平的一种内涵与要求。“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正是体现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在教育规模保障教育机会的同时,必须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满足人民群众各种教育愿望的实现。只要这样,才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才是教育公平的时代体现。

    但是,每个个体对教育的认识、理解与要求并不是一样的;而个体之间的差异、差别甚至差距却又是很多、很大的。当前社会上存在盲目择校现象、学校教育中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办学雷同化以及校外辅导产业发展无序化等现象与问题,在本质上,就是新时代我国社会矛盾在教育领域中的表现。

    为此,必须注意到人民群众的不同认识、不同要求和不同选择。但在推进教育公平的实践中,不应该是一味地满足所有需求,还应该注重以正确思想观点和成功案例,引导人民正确认识教育和参与教育,将教育公平的正确内涵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

    [重要性]

    教育公平是教育强国的首要涵义、重要基础。一个国家教育的强与弱、好与坏,首要评判标准是这个国家能否保障每个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更进一步讲,是能否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真正的教育强国,一定是以促进教育公平为政策目标的国家,一定是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国家,也一定是教育公平得到良好保障和落实并进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国家。

    教育质量是教育强国的核心、生命线,最能彰显教育强国内涵的就是质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迫切需要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同时也迫切需要我国教育由“学有所教”的规模增长转向“学有良教”的高质量发展。接受高质量教育,是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提高教育质量,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

    从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直接关系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现实愿望。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只有不断地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才能够真正实现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更是中国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鲜明特色。要让全体人民学有所教,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同时,人民渴望的教育不仅仅是公平的,更是高水平和高质量的。脱离开教育的质量空谈教育公平,是对人民极端不负责任的态度。

    [对策措施]

    要将教育公平内化为国家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立德树人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任务。必须紧紧围绕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而展开。立德树人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根本,也是中国教育公平的起点与基础。中国教育公平,必须体现中国国家发展的需要。

    推进教育公平要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时代,教育公平不只是教育机会的供给,而是基于“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主观感受和“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结果实现。公平需要在政府“供给”教育机会的基础上,转向实现个体“需求”满足实现的程度,“努力使每个孩子都享有”。

    要以优质教育的新含义要求每所学校。不能盲目地以学校办学条件的更新与提升为优质教育的主要指标,也不能以简单的升学率为唯一依据;优质教育应该以是否为每个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评价依据,是否能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判断标准。

    要确保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教育公平,才能真正实现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结果公平。在推进教育公平中,要调动并激发每个教师的参与、创新、创造和贡献,并使他们有获得感和成就感。需要用更多正面而积极的事例,在全社会宣传广大教师在推进教育公平与促进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

    【重要切入点】

    1.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归结起来,就是要坚持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夯基础,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升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和获得感。

    2.教育现代化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重大科技创新正在引领社会生产新变革,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重塑教育形态,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更为多样,对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具个性的教育需求也更为迫切。必须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战略部署和总体设计,推动我国教育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3.义务教育改革

    义务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支撑;它是提升个人素养的重要路径,是一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重要前提;它是推进社会公平、缩小社会差距、改变社会分层固化的重要手段。

    4.职业教育 缓解就业压力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发展职业教育是根本。

    5.双一流 建设人才强国

    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知识发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是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的重要源泉,是培养各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考生在阐述中可从这一层面深入挖掘,结合当前社会实际进行阐述,如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文章素材】

    [精彩标题]

    1.教育高质量发展厚植创新驱动根基

    2.教育“新常态”呼唤公平质量“新内涵”

    3.公平而有质量才是最好的教育答卷

    [精彩开头]

    示例一

    新时代,我们提出了“公平而有质量”的新导向。新时代也以网络、人工智能等新科技,为我们进一步推动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提供了新的工具。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奋斗,努力创造更好的教育,进而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

    示例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正处于追求质量、提升内涵的新阶段。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等,在一定程度上与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期待和愿望不契合。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现代化正是对这一期待的积极回应。

    [精彩结尾]

    示例一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紧紧抓住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加快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跨越,就一定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支撑。

    示例二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从追求“基本供给公平”走向“优质、均衡”,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备受国人期待。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只有不断向教育要质量,才能优化劳动力结构,厚植创新驱动根基;只有继续实现更高质量的教育,才能培育更多实用的创新人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好关键支撑作用。

      相关文章:


      第1篇    申论论点句式(公务员考试论点论据)    作者:admin

       关注公务员考试网微信号:gjgwyorg,了解更多公考资讯!(一)创新治理模式注重运用法治方式,实行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健全……管理制度,更好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促进基层民主协商。支持……等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加强


      第2篇    进与退议论文800字作文(进和退议论文)    作者:admin

       一、经典开头【开头1】排比式进者向前,退者向后,人们往往褒进者贬退者,以为退者不思进取,消极落后。其实并非全然如此。古时蔺相如不与廉颇争列,引车避匿,引病避朝,以大局为计而“退”,终得将相和之“进”;齐桓公


      第3篇    无敌多么寂寞什么意思(无敌是多么,多么寂寞)    作者:admin

       一、眼逻辑题暗藏杀机,在做判断推理题时,擦亮眼睛,看清楚提问方式!!!【例题1】研究显示,在115摄氏度下,将甜玉米分别加热10分钟、25分钟和50分钟后发现,其抗自由基的活性分别升高了22%、44%和53%,因此,加热时间越长的玉米,抗衰老的作用越好。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无法削弱上述结论的是()A.加热65分钟后,玉米抗自由


      第4篇    行政诉讼被告所在地管辖(行政诉讼地域管辖的一般规则)    作者:admin

       【导读】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大家带来法律知识考试《行政诉讼的地域管辖和被告确认知识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在行政诉讼中,行政诉讼的地域管辖和被告确认是最核心的考点,也是最难的两个考点。


      第5篇    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言之有什么)    作者:admin

       作文题是多数公职类考试的必考题型。但是,很多考生最大的苦恼在于,文章即使是立意精准,框架完整,却只是一副空架子,写完开头,就盼着结尾,正文缺少内容的扩充。如何才能快速扩充文章,既能做到言之有物,又能提高作文分数?社会热点事例就是最好的方法。下面公务员考试网专家就说说快速学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