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相似词语辨析大全(相似意思的词语)
- ·下一篇文章:破产法宣告破产(商法破产法重点)
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经济强省和经济大省)
提升 软实力”
一辆名为“钱江浪花”的文艺直通车,车身两边展开后就能搭建成一个80平方米的大型舞台,直通车带着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短小精悍的优秀文艺节目,在浙江全省乡镇农村一路行来一路演,已为渴望文化享受的基层观众演出多场。从去年开始,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模式组建的“钱江浪花”艺术团,它的名字在浙江越来越响亮,逐步形成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文艺节目配送中心;那辆根据基层演出特点和需要专门设计的“直通车”,也逐渐为众多基层群众所熟悉和喜爱。不久前,浙江钱江浪花艺术团有限公司新组建成立,每年将为基层演出200场以上,走遍全省更多乡镇农村。一朵朵文化建设的“钱江浪花”,正在浙江次第绽放。提升文化“软实力”,浙江的步伐坚实豪迈。
“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人文精神,正成为引领浙江发展的“文化灵魂”。刚刚侵袭浙江的“麦莎”台风,成为检验浙江干部群众文明素质的一场特殊考试。面对无情袭来的巨大自然灾害,浙江省委、省政府和沿海各市县干部群众交出了一份出色“答卷”:人的生命最可宝贵,全省上下及早部署、科学防范,安全大转移124万群众;台风刚过,家园遭受重创的沿海干部群众挺身而出,携手互助,抗灾自救,“流汗总比流泪管用”、“只要有生命就有希望”。此次成功抗击“麦莎”台风的实践,不仅丰富了浙江的抗台经验,更是“浙江精神”的生动写照。
政府公共财政扶持文化事业、产业发展力度空前,城乡文化设施正加速建设。杭州市古运河畔,“西湖文化广场”展露新姿。作为浙江省“五大百亿”工程之一,目前,这一重大文化设施项目的核心区域——文化艺术中心已经结顶。不久的将来,展览馆、影视艺术中心、自然博物馆、科技馆、礼仪集会区等文化设施将为群众提供一流的文化服务和活动场所。从2001年到2005年,省财政拿出5亿元专项资金,建设浙江美术馆、科技馆等;每年拿出5000万元,扶持基层文化建设、保护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省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累计达到27.74亿元。各地文化设施建设的“热情”持续升温,新建和改建一批高质量的文化设施。
公益性文化事业百花齐放,为广大群众提供日益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服务。眼下,到浙江嵊州务工的外来人员都会收到一份温馨的文化礼物——“文化绿卡”,持卡可以在各文化场所免费消费,和当地市民一样享受“文化大餐”;在外来务工人员中,还组建起业余越剧演唱队、民乐演奏队、体育运动队等。不仅如此,全省“万场电影进农村”、“百场广场文化演出”、“老年越剧周”、“雏鹰计划万里行优秀儿童剧送戏演出”等各类文化载体,让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面向基层、贴近群众。
文化产业方兴未艾。全省8家国有文化集团深化体制改革,不断涌现新品、精品。活跃的民营文化企业和特色文化产业区块,成为浙江文化经济一大亮色。横店集团、宋城集团这些率先涉足文化领域的民营企业,享誉全国。2004年浙江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达669.70亿元之巨,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0%。最近几年,浙江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25.2%,远远高于同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
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说,文化建设是一项不容易出“政绩”的基础工程,文化建设有其自身规律和特点,需要的是埋头苦干而不是急功近利,需要的是一砖一瓦的积累和一代一代的传承,而不是立竿见影和轰动效应;文化工作是一项相对务“虚”的工作,稍不留神就可能搞成“花架子”。因此,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更加需要求真务实的精神,锲而不舍,脚踏实地。在浙江,文化大省建设这篇“务虚文章”,正在扎实、深入地推进,令人欣喜。
崭新的坐标
厚厚一册浙江《文化大省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调研报告,汇聚了经济浙江的文化智慧和汗水,记者拿在手中沉甸甸的。
蓦然回首,1999年率先提出建设文化大省以来,省委、省政府的思路措施越来越清晰:2000年制定“建设文化大省纲要”,2001年出台一系列文化经济政策,2002年又将建设文化大省、发展文化经济写入党代会报告,2003年浙江被中央确定为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
正是在总结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省委今年毅然将加快文化大省建设列入重点调研课题。省委书记习近平主持调研,省领导先后在杭州、宁波、温州、绍兴等地,实地考察了60多处文化设施和单位,举行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四个强省”等专题座谈会。省政府、省政协和其他部门也作了大量相关调研。
6月底,省委负责同志率队专门赴京,恳切问计,签定了“浙江省—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协议意向书”
基于扎实的调查研究和理论支持,浙江省委7月底召开十一届八次全会,科学决策,专题研究部署文化大省建设,提出崭新的建设坐标。
增强文化“三力”。增强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深化理论武装、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推进浙江精神的与时俱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使全社会共享文明成果。
实施“文化建设八大工程”。包括文明素质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研究工程、文化保护工程、文化产业促进工程、文化阵地工程、文化传播工程、文化人才工程。
建设“四个强省”,深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体制改革。
与此配套,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统计局组成的课题组,就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命题,制定出一套完整严密的刚性指标评价体系。它对全省及11个市文化建设的现状量化统计,合理设置,公平评价,严格考评。这样的体系使得文化建设“软”目标变成了对各地进行动态推进的硬抓手。
眼下,各市县党委、政府纷纷制定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完善文化产业扶持和配套政策、加文化建设的投入、引导和推进社会力量共同经营,文化文化建设好戏连台,让人振奋。
提升文化“软实力”
一辆名为“钱江浪花”的文艺直通车,车身两边展开后就能搭建成一个80平方米的大型舞台,直通车带着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短小精悍的优秀文艺节目,在浙江全省乡镇农村一路行来一路演,已为渴望文化享受的基层观众演出多场。从去年开始,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模式组建的“钱江浪花”艺术团,它的名字在浙江越来越响亮,逐步形成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文艺节目配送中心;那辆根据基层演出特点和需要专门设计的“直通车”,也逐渐为众多基层群众所熟悉和喜爱。不久前,浙江钱江浪花艺术团有限公司新组建成立,每年将为基层演出200场以上,走遍全省更多乡镇农村。一朵朵文化建设的“钱江浪花”,正在浙江次第绽放。提升文化“软实力”,浙江的步伐坚实豪迈。
“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人文精神,正成为引领浙江发展的“文化灵魂”。刚刚侵袭浙江的“麦莎”台风,成为检验浙江干部群众文明素质的一场特殊考试。面对无情袭来的巨大自然灾害,浙江省委、省政府和沿海各市县干部群众交出了一份出色“答卷”:人的生命最可宝贵,全省上下及早部署、科学防范,安全大转移124万群众;台风刚过,家园遭受重创的沿海干部群众挺身而出,携手互助,抗灾自救,“流汗总比流泪管用”、“只要有生命就有希望”。此次成功抗击“麦莎”台风的实践,不仅丰富了浙江的抗台经验,更是“浙江精神”的生动写照。
政府公共财政扶持文化事业、产业发展力度空前,城乡文化设施正加速建设。杭州市古运河畔,“西湖文化广场”展露新姿。作为浙江省“五大百亿”工程之一,目前,这一重大文化设施项目的核心区域——文化艺术中心已经结顶。不久的将来,展览馆、影视艺术中心、自然博物馆、科技馆、礼仪集会区等文化设施将为群众提供一流的文化服务和活动场所。从2001年到2005年,省财政拿出5亿元专项资金,建设浙江美术馆、科技馆等;每年拿出5000万元,扶持基层文化建设、保护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省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累计达到27.74亿元。各地文化设施建设的“热情”持续升温,新建和改建一批高质量的文化设施。
公益性文化事业百花齐放,为广大群众提供日益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服务。眼下,到浙江嵊州务工的外来人员都会收到一份温馨的文化礼物——“文化绿卡”,持卡可以在各文化场所免费消费,和当地市民一样享受“文化大餐”;在外来务工人员中,还组建起业余越剧演唱队、民乐演奏队、体育运动队等。不仅如此,全省“万场电影进农村”、“百场广场文化演出”、“老年越剧周”、“雏鹰计划万里行优秀儿童剧送戏演出”等各类文化载体,让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面向基层、贴近群众。
文化产业方兴未艾。全省8家国有文化集团深化体制改革,不断涌现新品、精品。活跃的民营文化企业和特色文化产业区块,成为浙江文化经济一大亮色。横店集团、宋城集团这些率先涉足文化领域的民营企业,享誉全国。2004年浙江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达669.70亿元之巨,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0%。最近几年,浙江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25.2%,远远高于同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
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说,文化建设是一项不容易出“政绩”的基础工程,文化建设有其自身规律和特点,需要的是埋头苦干而不是急功近利,需要的是一砖一瓦的积累和一代一代的传承,而不是立竿见影和轰动效应;文化工作是一项相对务“虚”的工作,稍不留神就可能搞成“花架子”。因此,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更加需要求真务实的精神,锲而不舍,脚踏实地。在浙江,文化大省建设这篇“务虚文章”,正在扎实、深入地推进,令人欣喜。
相关文章:
第1篇 申论论点句式(公务员考试论点论据) 作者:admin
关注公务员考试网微信号:gjgwyorg,了解更多公考资讯!(一)创新治理模式注重运用法治方式,实行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健全……管理制度,更好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促进基层民主协商。支持……等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加强
第2篇 进与退议论文800字作文(进和退议论文) 作者:admin
一、经典开头【开头1】排比式进者向前,退者向后,人们往往褒进者贬退者,以为退者不思进取,消极落后。其实并非全然如此。古时蔺相如不与廉颇争列,引车避匿,引病避朝,以大局为计而“退”,终得将相和之“进”;齐桓公
第3篇 无敌多么寂寞什么意思(无敌是多么,多么寂寞) 作者:admin
一、眼逻辑题暗藏杀机,在做判断推理题时,擦亮眼睛,看清楚提问方式!!!【例题1】研究显示,在115摄氏度下,将甜玉米分别加热10分钟、25分钟和50分钟后发现,其抗自由基的活性分别升高了22%、44%和53%,因此,加热时间越长的玉米,抗衰老的作用越好。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无法削弱上述结论的是()A.加热65分钟后,玉米抗自由
第4篇 行政诉讼被告所在地管辖(行政诉讼地域管辖的一般规则) 作者:admin
【导读】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大家带来法律知识考试《行政诉讼的地域管辖和被告确认知识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在行政诉讼中,行政诉讼的地域管辖和被告确认是最核心的考点,也是最难的两个考点。
第5篇 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言之有什么) 作者:admin
作文题是多数公职类考试的必考题型。但是,很多考生最大的苦恼在于,文章即使是立意精准,框架完整,却只是一副空架子,写完开头,就盼着结尾,正文缺少内容的扩充。如何才能快速扩充文章,既能做到言之有物,又能提高作文分数?社会热点事例就是最好的方法。下面公务员考试网专家就说说快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