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心搏骤停与心肺复苏(心搏骤停后心肺复苏成功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
- ·下一篇文章:面试串场词(面试串词题万能模板)
公考人文历史(公务员考试人文历史常识)
备考2019国考行测常识判断,就要学会秒杀技巧,本文将教你几招如何秒杀国考常识判断中的历史人文考点的小技巧,学会了之后,既省时又能提升真确率,可帮助考生轻松战胜常识判断题。
2019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秒杀技巧——历史人文篇
1.关于图片中的青铜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是先秦时期的货币 B.②相传是大禹铸造的
C.③是古代一种重要的乐器 D.④在古代主要用于祭祀场合
国考常识秒杀技巧:这道题在哪个选项中出现了人物与时间的对应关系,也就是B选项,这道题考察的就是人物与时间的对应关系。
2.下列有关书画知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书圣”指王羲之,其代表作《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B.“颜筋柳骨”指的两位楷书家是颜真卿和柳公权,而“颠张醉素”指的两位草书家是张旭和怀素
C.中国古代绘画常以朱红色和青色为主色调,故称绘画为“丹青”
D.黄公望是明代著名画家,与沈周、仇英、文征明并称“明四家”,著名的《富春山居图》为其代表作
常识判断秒杀技巧:在这道题四个选项中哪个选项出现了人物与时间的对应关系,就是D选项,黄公望,明朝;黄公望是元朝著名画家。AB虽然出现了人物但没有出现时间。
3.下列与对联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夜灯光,便是玲珑世界;通宵月色,无非圆满乾坤”写的是元宵佳节
B.“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是西汉人写的
C.“新年的余庆,嘉节号长春”符合对联“仄起平落”的书写习惯
D.“入门尽是弹冠客,去后应无搔首人”适合作为理发店的对联
常识判断秒杀技巧:在这道题目中四个选项中出现人物与时间对应关系的就是B选项,主要考察的是佛教传入的时间,佛教传入是东汉初年,所以时间对应关系是不对的。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成语“南橘北枳”与晏婴出使楚国有关
B. 苏武牧羊的地点在今天的贝加尔湖一带
C. 东汉使者班超同时也是《汉书》的作者
D. 西汉张骞与唐代鉴真出行的方向不同
常识判断秒杀技巧:在这道题目中四个选项同时出现人物、作品、朝代的就是B选项,所以此题选B。东汉、班超、汉书三者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是不对的,应该是班固。
5.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内,一幅“会动的”《清明上河图》让众多参观者流连忘返、叹为观止。《清明上河图》属国家级文物,以下关于该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图描绘了北宋时期京城汴梁的繁华景象
B.该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之作
C.该图的第一位“藏家”是宋太祖赵匡胤
D.该图运用了“散点透视”的构图法
常识判断秒杀技巧:这道题较之前两道题增加了难度,从选项中看人物与时间对应关系出现在了BC之中,那我们就从BC中进行选择,而选项中AB都出现了北宋时期,所以B中的时间是对的,所以这题选C ,C项是错误的。
通过对以上五道历史人文例题的解析,我们将国考常识判断的五种秒杀技巧为大家介绍了一遍,如果你想了解更详细地解题过程以及技巧实用方法,请持续关注华图教育2019国考行测备考频道。
相关文章:
第1篇 申论论点句式(公务员考试论点论据) 作者:admin
关注公务员考试网微信号:gjgwyorg,了解更多公考资讯!(一)创新治理模式注重运用法治方式,实行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健全……管理制度,更好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促进基层民主协商。支持……等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加强
第2篇 进与退议论文800字作文(进和退议论文) 作者:admin
一、经典开头【开头1】排比式进者向前,退者向后,人们往往褒进者贬退者,以为退者不思进取,消极落后。其实并非全然如此。古时蔺相如不与廉颇争列,引车避匿,引病避朝,以大局为计而“退”,终得将相和之“进”;齐桓公
第3篇 无敌多么寂寞什么意思(无敌是多么,多么寂寞) 作者:admin
一、眼逻辑题暗藏杀机,在做判断推理题时,擦亮眼睛,看清楚提问方式!!!【例题1】研究显示,在115摄氏度下,将甜玉米分别加热10分钟、25分钟和50分钟后发现,其抗自由基的活性分别升高了22%、44%和53%,因此,加热时间越长的玉米,抗衰老的作用越好。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无法削弱上述结论的是()A.加热65分钟后,玉米抗自由
第4篇 行政诉讼被告所在地管辖(行政诉讼地域管辖的一般规则) 作者:admin
【导读】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大家带来法律知识考试《行政诉讼的地域管辖和被告确认知识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在行政诉讼中,行政诉讼的地域管辖和被告确认是最核心的考点,也是最难的两个考点。
第5篇 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言之有什么) 作者:admin
作文题是多数公职类考试的必考题型。但是,很多考生最大的苦恼在于,文章即使是立意精准,框架完整,却只是一副空架子,写完开头,就盼着结尾,正文缺少内容的扩充。如何才能快速扩充文章,既能做到言之有物,又能提高作文分数?社会热点事例就是最好的方法。下面公务员考试网专家就说说快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