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申论政策关键词100例(申论中常用的国家政策)
- ·下一篇文章:贷款诈骗罪是违反了刑法的哪一条(刑法 贷款诈骗罪)
语法判断(语法判断题)
语法判定法就是根据词性和句法功能的不同来解答逻辑填空题目的方法。词性,指的是划分词语类别的根据。专家研究发现,公务员考试中考查较多的是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和连词。句法功能指的是词语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公务员考试中考得比较多的是谓语、宾语、定语和补语。在使用语法判定法解答逻辑填空题目时,要遵循以下五大原则:
一、选项与空缺处所填词语词性应保持一致
每个词语都有相对稳定的词性,而词性与该词在句中充当的成分密切相关。选项应与题干中空缺处需要填充的词语词性一致才能保证语法的稳固性。
【例题1】那一年,牛顿用两个多棱镜消解了人们对彩虹的色彩幻想。正如诗人济慈所 的,从那一刻开始,科学“ 了所有关于彩虹的美妙诗句”。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愤怒 颠覆 B.解释 抛弃 C.批判 破灭 D.抱怨 粉碎
解析:第一空应该填一个动词,而“愤怒”是形容词,根据原则一,可首先排除A。“解释”一词没有体现出作者不满意的感情色彩,故排除B。“破灭”是一个被动性词汇,用在这里不合适,而且“批判”一词程度太重,不如“抱怨”合适。故本题答案选D。
二、并列成分的词语词性通常一致
当句子中存在并列成分时,为了保持句子内部节奏的一致性、流畅性,并列成分的词语词性通常保持一致。这是公务员考试中语法类常见的考点。
【例题2】小说只是小说,文学只是文学,既不当误认作一部历史,亦不当误认作一篇科学的论文。对于文艺,除掉 以外,不妨作一种研究:但这种研究,不当为历史的或科学的,只是趣味的研究。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欣赏 B.口味 C.鉴赏 D.评论
解析:本题答案为C。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可知空缺处与“研究”为并列关系,因此应填一个动词,根据原则二,“口味”为名词,可首先排除。“评论”一般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上,与文意不符,排除D项。“欣赏”、“鉴赏”的适用对象有区别,“鉴赏”的对象多为文化艺术品、文物等,与句中的“文艺”相对应,当选。
三、“很”一般不能修饰名词,不能修饰偏正结构的形容词
虽然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用“很”修饰名词的现象,但公务员考试选材一般都比较正式、严肃,用词也比较规范,因此在这类考试中,“很”一般不修饰名词。
偏正结构的形容词指的是前一个语素对后一个语素起修饰、限定作用的形容词,如:稀少、笔直、飞快、巨大、滚圆、粉红等等。其中,前一个语素“稀”、“笔”、“飞”、“巨”、“滚”、“粉”分别修饰后一个语素“少”、“直”、“快”、“大”、“圆”、“红”。遇到偏正结构的形容词时,不能用“很”修饰。
【例题3】老人们都很 ,对孩子们从不发脾气。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慈善 B.和善 C.善良 D.善意
解析:本题答案为B。根据原则三,“很”不能修饰名词,故可以排除D。慈善:富有同情心的。和善:温和而慈祥。句中说“对孩子们从不发脾气”,指的是老人的温和慈祥,故应用“和善”。
四、语意重复的词语一般不连用
当一个词语中已包含另一个词语的意思时,这两个词一般不能连用。如:“中旬”本就包含大约、左右的意思,所以不能与“左右”连用;“必需”意为一定要有,已包含了“有”的意思,所以不能再和“有”连用;“威慑”意为使人感到恐惧,已包含了“使”动的意思,所以不能与“令人”、“让人”等表使动的词语连用。
【例题4】这项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进展顺利, 5月下旬,已完成年计划的70%。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截至 B.截止 C.估计 D.预计
解析:本题答案为A。句中强调“已完成”,因此可以排除表示提前猜测的“估计”、“预计”。“截止”中的“止”是“停止”的意思;“截至”中的“至”是“到”的意思。因此,根据原则四,“截止”强调的是已经停止,已包含时间的概念,故后面不能直接接时间宾语,不能说“截止昨天”或者“截止某月某日”,当一定要接时间时,必须在后面加上“到”,如“截止到昨天”;而“截至”强调的是直到……,后面必须带时间宾语,例如“截至昨天”、“截至某月某日”。句中空缺处后直接接的是“5月下旬”,故应填“截至”。
五、数量词修饰名词需遵循习惯
现代汉语中数量词在修饰名词时须遵照约定俗成的搭配习惯,不能随意混搭,如:修饰“书”可以用“本”、“捆”、“堆”,但不能用“把”、“个”、“群”。除此之外,集合名词不受个体量词修饰,如:“花卉”不能用“朵”来修饰,“船舶”可以用“很多”修饰,但不能用“艘”、“条”、“只”修饰。
【例题5】颐和园附近要建的电塔工程,在一片反对的 中进入环保听证程序。事件到此并没有画上句号,它不仅 着市民维护家园的决心和城市决策者的智慧,还关系到类似颐和园的众多风景名胜资源和文物的 。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A.状态 反映 命运 B.声浪 考验 命运
C.尴尬 考验 前途 C.过程 反映 前途
解析:本题答案为B。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第一空。根据原则五,“一片”不能用来形容“状态”、“过程”、“尴尬”,故第一空只能填“声浪”。
相关文章:
第1篇 申论论点句式(公务员考试论点论据) 作者:admin
关注公务员考试网微信号:gjgwyorg,了解更多公考资讯!(一)创新治理模式注重运用法治方式,实行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健全……管理制度,更好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促进基层民主协商。支持……等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加强
第2篇 进与退议论文800字作文(进和退议论文) 作者:admin
一、经典开头【开头1】排比式进者向前,退者向后,人们往往褒进者贬退者,以为退者不思进取,消极落后。其实并非全然如此。古时蔺相如不与廉颇争列,引车避匿,引病避朝,以大局为计而“退”,终得将相和之“进”;齐桓公
第3篇 无敌多么寂寞什么意思(无敌是多么,多么寂寞) 作者:admin
一、眼逻辑题暗藏杀机,在做判断推理题时,擦亮眼睛,看清楚提问方式!!!【例题1】研究显示,在115摄氏度下,将甜玉米分别加热10分钟、25分钟和50分钟后发现,其抗自由基的活性分别升高了22%、44%和53%,因此,加热时间越长的玉米,抗衰老的作用越好。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无法削弱上述结论的是()A.加热65分钟后,玉米抗自由
第4篇 行政诉讼被告所在地管辖(行政诉讼地域管辖的一般规则) 作者:admin
【导读】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大家带来法律知识考试《行政诉讼的地域管辖和被告确认知识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在行政诉讼中,行政诉讼的地域管辖和被告确认是最核心的考点,也是最难的两个考点。
第5篇 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言之有什么) 作者:admin
作文题是多数公职类考试的必考题型。但是,很多考生最大的苦恼在于,文章即使是立意精准,框架完整,却只是一副空架子,写完开头,就盼着结尾,正文缺少内容的扩充。如何才能快速扩充文章,既能做到言之有物,又能提高作文分数?社会热点事例就是最好的方法。下面公务员考试网专家就说说快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