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2016国考行测图形真题(2016公务员行测真题及答案)
- ·下一篇文章:严厉打击洋垃圾(打击洋垃圾入境)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措施(保护传承和利用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标准表述】
[提出观点]
农业文化遗产是传承到现在的活态的农业文化系统,不仅生态和经济价值高度统一,而且是传统农耕文明的载体,最终实现文化、社会、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权威论述]
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
——习近平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习近平
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习近平
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要在实行自治和法治的同时,注重发挥好德治的作用,推动礼仪之邦、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社会建设相辅相成。
——习近平
[价值意义]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让农业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对决战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于2005年6月第一个列入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为例,青田县通过对稻鱼共生系统、传统农耕生产方式、“青田鱼灯”等民俗活动及自然景观的保护与利用,带动了休闲农业与观光农业发展。更重要的是,有机无公害的稻鱼共生产业得以推广,青田稻鱼米和青田田鱼在市场上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近年来,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这一品牌每年给当地带来总产值2亿元以上,实现了农民增收,有力推进了当地乡村振兴。此外,我国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很大一部分位于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重点村,不仅自然生态环境良好,而且民俗文化多样、人文景观丰富,如果得到善待和重视,可以有力推动当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保护物种和文化的多样性。农业文化遗产是一个系统而非单一项目,其保护对象涵盖了家禽家畜、农耕作物、生产方式、生活习俗、乡村景观等多种类型。无论是从项目设置的初衷还是效果来看,保护农业文化遗产都有利于保护生物、生产和文化的多样性。以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为例,由于独特的自然环境,当地出产“紫香贡米”“紫贡黑米”、紫鹊界“红米”“贡茶”等大量原生物种。千百年来,苗、瑶、侗、汉等多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南方稻作文化和苗瑶山地渔猎文化交融互补,山歌、祭祀、傩戏、耕作、狩猎等各种习俗至今仍散发着古朴神秘的气息。该地依靠森林植被、土壤、田埂等形成储水保水系统,更是凭借独树一帜的基岩裂隙孔隙水水源,构成了几十万亩灌溉工程景观。被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后,又促使当地政府、民众和社会各界对其特质资源更加重视,使其愈加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漫长的农耕生产过程中,中华民族繁衍生息,通过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水旱轮作、使用有机肥等传统农业耕作技术,保持了土地的可持续性生产,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中华农耕文化。很多农田使用了上千年,土地的生产力还能维持长盛不衰,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使用的肥料是草木灰和人畜排泄物混合而成的有机肥,土地不会污染和板结。例如,在贵州从江地区的农村,当地农民“种植一季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批鸭”,形成了“稻鱼鸭种养殖复合系统”。稻田为鱼和鸭提供了丰富饵料,鱼、鸭则为稻田清除虫害和杂草,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反过来,鱼、鸭的粪便又为水稻的生长提供有机肥料,减少了化肥的使用。人与自然协同进化、动态适应,对今天的农业生产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激发乡土文化活力。农业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对话的重要载体,在民族精神、地域环境、历史文化的延续中显现,构建了物质与精神、自然与人文等多维辩证关系。作为活态存在的遗产,它既是传统乡土文化核心价值依附的根本,也是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促进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既要确保农业文化遗产地始终有原住民居住活动,又要让他们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前提下获得文化红利,提高生活水平。对此,要整体性保护好农业文化遗产,进一步激发乡土文化活力。
[参考对策]
以设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区为抓手,对传统农业文化遗产实施整体性保护。继续分阶段有步骤开展全国农业文化遗产专项摸底普查工作,加大投入力度,使相关保护区列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既要将和传统农业生产休戚与共的田地、水系、山林等自然环境以及构成农耕文化区有机整体的房屋、道路、交通等人文设施与景观列为保护对象,更要将农业耕作技术、生产经验、劳动工具、精神信仰和特有农作物品种与生物资源,以及因农业生产而形成的风俗习惯、道德价值观念等活态文化纳入保护规划,强调农业文化遗产的整体性、动态性、适应性保护与管理。
以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为核心,建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模式和制度体系。为确保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形成长效严格的保护机制,国家应出台切实可行的一揽子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管理制度应突出“保护为重、活态传承、平衡利益、发展民生”理念,明确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区的范围和标准;建立以农业文化保护、耕种技术保护、农业景观保护、人文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为评估依据的指标体系;划定遗产开发利用的“红线”,从制度上杜绝为发展地方经济而对遗产区生态和文化造成破坏的可能性。以保障遗产地农民基本利益为前提,建立合理的共享机制,鼓励农户沿用传统耕种技术与方式。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好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将其有度有效地纳入乡村振兴和旅游扶贫之中,保护与利用并重并用,充分发挥其效益。在具体实施中,必须以农业文化遗产有效保护为前提,以遗产地农户为主要参与主体,以提高当地农户的经济收入与生活质量为目标,将“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作为文化资源转化的基本原则,以农业生产和乡村旅游为中心,依据产业间关联性,通过一系列产业措施和运作机制,使遗产地的经济发展潜力得到释放、生存环境得到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而真正将优质资源转化为文化红利。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持续提高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区的生态服务功能。当前,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尚处于初始阶段,生态补偿资金需求很大,建议国家和省区市财政部门统筹财力,增加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预算额度。建立以中央政府补偿为主、省区市地方间横向补偿为辅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多规划衔接、多部门协调的长效机制,整合目标相近、方向类同的文保专项资金和涉农资金。在农业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中,地方政府可以根据“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积极开辟新的资金渠道,探索项目、政策、资金、人才智力、技术、实物等多种生态补偿方式。增强农业文化保护地生态涵养区的“造血”功能,实现“输血式”补偿与“造血式”补偿并重并举。
相关文章:
第1篇 行测命题推理公式(公务员命题推理讲解) 作者:admin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命题推理题目应该如何解答?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命题推理是一种重要题型,今天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大家介绍命题推理解题的两大方法。(一)文氏图法一个概念的外延可以用一条封闭的曲线来表示,直言命题可以用文氏图来表示主项和谓项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如下:1.当题干涉及三个或三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依次分析出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全异关系、真包含
第2篇 城管直播执法行为引起了社会的讨论(城市管理执法视频) 作者:admin
【热点背景】6月1日,郑州市中原区城市管理执法局首次尝试网络视频直播。执法队员执法的同时,还有2名工作人员,各拿一部手机,对执法过程进行全程录制,同时通过移动网络平台进行视频直播,并用文字进行注解,告诉网友执法的时间地点以及所发生的一切。面对曝光,有商贩称不好意思,将改正行为。中原区执法局副局长张金坤称,网络
第3篇 申论贯彻执行各类题型(贯彻执行申论例题) 作者:admin
贯彻执行题因难度大、出题灵活,在青海公务员考试中颇受命题人青睐。如近几年青海公务员考试每套试卷的5道题中,有两道都是贯彻执行,每道题书写500字、分值20分,两道就是1000字、40分。可见,其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那么该如何应对贯彻执行题呢?哪个环节相对重要,需要重点关注呢?华图教育专家带大家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仔细审题审题中的
第4篇 海关总署2021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2020海关总署拟录用公务员公告) 作者:admin
为满足全国海关录用公务员的需要,根据公务员法和公务员录用的有关规定,海关总署以及各直属海关将在中央公务员考试录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具体组织实施2011年度全国海关考试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的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一、全国海关招考职位要求具备本科以及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博士)学历的,必须同时具备与该职位
第5篇 申论公文写作的一般格式要素有哪些(申论公文写作格式要求) 作者:admin
无论是公务员考试还是事业单位考试,公文写作都是一种常考题型,很多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都会担心公文的写作格式问题,理论上来说,不同的公文文种,会对应不同的写作格式。但实际上,公文写作的格式在某种程度具有共通性。今天,就由中公教育专家给大家介绍一下公文的通用格式要素,大家在写作公文式,可以在通用格式要素的基础上,适当改动即可。一、标题公文写作要求考生写出来的内容必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