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高三数学技巧方法(高三数学做题技巧)
- ·下一篇文章:矛盾 高中政治(矛盾的知识点高中政治)
政治知识点高三综合(高三政治综合题)
在以保送生综合能力考试为龙头、广东省“3+X”高考模式为基础的改革下,2000年浙江、江苏、吉林、山西等四省又进行了“3+综合”高考模式的试点(其中“3”为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分为文科综合即政史地、理科综合即理化生),到2001年将在全国17个省推开“3+综合”模式。面对如此挑战,高三政治教师应如何进行高考新模式下的有效复习呢?笔者认为,高三政治复习须做到“四防止、三落实、二加强、一牢记”,即四三二一。
一、“四防止”
1、防止知识与能力的错位。2000年的“文科综合卷”确实突出了以“能力立意”为主、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一指导思想。事实上,高考强调能力考核,并不意味着要削弱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要求,因为现实的能力总是与一定的具体的知识结构相联系的。据了解,在2000年的“文科综合”考试中,许多学生在答题中的一些失误,并不是因为缺乏灵活的思维和敏锐的观察,而主要是因为基础知识不过关。因此,在高三政治复习中,必须要防止学生知识与能力理解上的错位,把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使知识到位,形成立体知识网络,同时力争使能力到位。
2、防止课本与参考资料的错位。有的同学认为,“3+综合”模式下的高考侧重于能力考核,能否在高考中取胜,同平时掌握课本知识的多少,以及对这些知识掌握得是否扎实并无多大关系。因此,在复习中,有的同学甚至提出了“课本无用论”的乱调,对知识点毫无目标地拔高、加深、加难,似乎这样做就是培养能力,结果则适得其反。事实上,2000年“3+文科综合”中的许多政治试题虽然是“题在书外”,可答案却是“理在书中”,没有任何一道题离开了所学的基本知识(包括时政知识)。所以,在复习中一定要引导学生立足教材这一“根本”,扎扎实实地总结、归纳、整理课本内容,夯实基础,切不可本末倒置,否则将得不偿失,甚至事与愿违。
3、防止实例与理论的错位。到了高三阶段,许多学生学习政治比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问题(如热点问题的分析等),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同学走向了极端,只愿意听老师作感性的实例分析,而不太愿意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论思考(即教材中考纲规定的全部知识网络)。借口高考不回避热点问题,机械地、孤立地处理热点问题,搞“片面化”。这对于思想政治课这种需要进行抽象理论思维的学科来讲无疑是致命的。所以,在复习备考中,既要从微观上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又要从宏观上把握教材与时政热点相关的内在联系,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以提高复习效率。
4、防止课内与课外的错位。2000年文科综合卷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非常重视情境的设计,几乎每一个题目都是借助特殊的情境来命题的。这时,有的学生提出了“课内无用论”的观点,这是高三政治复习中的一个严重错位。其实,高考题目越重视情境设计,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考查,就越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知识的重组能力,而这种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就是要守好课内主阵地,从老师的讲授与启发引导中寻找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牢固的知识板块。所以,正确的复习方法应是在扎扎实实提高课内45分钟效率的同时,再将知识延伸到课外,从而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使课内外关系相得益彰。
二、“三落实”
所谓“三落实”,是指落实高三政治的三轮复习,即第一轮复习(梳理基本知识,加强学科内综合复习)、第二轮复习(巩固学科知识网,强化跨学科知识与习题的综合渗透)、第三轮复习(查漏补缺,有的放矢地进行综合模拟训练)。
第一轮:梳理教材基本知识点,加强学科内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进行高三第一轮复习前,学生对高中阶段的政治知识已有所了解,但由于对知识点的孤立记忆及遗忘,学生未能形成一定的体系。因此,第一轮复习应通过唤醒学生对知识的回忆与巩固,加深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也就是先把书读“厚”。然后,在此基础上以学科知识为体系,使学生形成“提起一条线、放下一大片”的知识链网络,即把书读“薄”。具体操作方法为:(1)理清每一个概念、原理或观点的表述内容,知道是什么;(2)弄清相关概念、原理之间前后左右的纵横联系;(3)搞清每一个考核要点在知识网络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4)理清知识网络的全貌,形成综合的知识板块。
第二轮:巩固学科知识网,强化跨学科知识与习题的综合渗透。此轮复习一般安排在第二年的4、5两月份。其目的是巩固已建立的学科知识网络,并通过知识的应用、拓宽与辐射向其他学科(地理、历史)进行渗透,这也就是把书读活。复习时,要帮助学生对同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学科(政史地)、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从而获得全面正确的认识。实现这种综合复习的途径有三条:(1)寻找政、史、地三门学科的交叉点进行专题复习,政史地三科教师要分工协作、相互补充;(2)以一年来发生的国内外重大热点问题为背景,从政、史、地三科分别辐射知识内容来获取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强化跨学科知识的复习;(3)把哲学常识当作认识工具,用它去分析政史地的相关知识,从而使三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统一起来。这一阶段的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它要求三科教师协同作战、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学科内容,以全方位渗透跨学科知识。
第三轮:查漏补缺,有的放矢地进行综合模拟训练。此轮复习一般安排在考前一个月的冲刺阶段(即6月份),其复习的成效对学生在高考中能否正常甚至超水平发挥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一阶段,考试频繁、外来信息量大。作为指导考生进行复习的高三政治教师,一定要注意稳住阵脚,认真总结第一、二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清学生哪些知识已过关,哪些知识还存在缺陷,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有选择性地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模拟训练,切不可不加选择地见一套练一套,使学生陷入题海之中。要做到讲为学生所求,练为学生所需。
三、“二加强”
1、加强三次模拟考试的分析与总结。进入高三,学生的考试次数较以往明显增多,但高考前重要的考试也就三次,它们是: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第二学期的两次模拟考试(一次是4月中旬、另一次是5月下旬)。每一次模拟考试后要给学生分析与总结以下内容:(1)失分大户在哪块?(2)是知识性错误还是能力性错误失分?(3)是题目不会做失分还是审题不准确失分?(4)有多少是可以挽回的,其原因是什么?(5)以后怎样才能避免再失分?由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问题,所以教师在每次考试后,都要帮助学生总结得与失,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明确下阶段的奋斗目标。
2、加强学生考前生理与心理素质的培养。随着高考的日趋临近,社会的舆论、家长的期望、教师的要求、升学的压力等等,这一切都会给学生以巨大的思想压力。时常会发生心烦、焦虑、情绪压抑、神经衰弱、心理障碍等现象,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有必要加强学生的生理、心理素质培养,具体可操作如下:(1)教师应尽量想方设法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引导学生要有“榜上无名,足下有路”的信念和思想准备;(2)要引导学生避免只注意时间上的“投资”,满足于勤奋,而忽视学习方法、技巧的讲究;(3)要指导学生注意科学用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还要教会学生一些自我调节、自我保健的方法;(4)结合平时大型考试时学生所表现的一些不良心态,要有针对性地通过心理讲座、心理咨询等活动帮助学生克服考场上的“克拉克现象”;(5)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力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让学生经常有新鲜感,师生间力求民主合作,关系融洽,避免对学生要求过严、警示语过多的现象。
四、“一牢记”
所谓“一牢记”是指广大教师和学生要确立并牢记一个大学科综合的观念。“3+综合科目”考试所涉及的知识大多以多样性、复杂性、综合性呈现出来,所强调的能力主要是用多学科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科目试题多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热点问题和实际问题为立意命题的,它将更加真实和全面地模拟现实。试题对考生的要求不仅是对事物的局部或某一侧面的描述,而主要是注意对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分析与理解。同时,试题强调的是学以致用、人与自然或社会的协调发展等现代意识,从而使得知识的考核由平面发展到了立体。鉴于此,作为参加应试的学生或指导考生复习的中学政治教师,都必须牢记大学科综合观,经常将政治学科放到基础学科中去分析、去研讨,加强比较、加强渗透、加强综合。政治、地理、历史三科教师,要多沟通,多加强学科间的综合教研,多利用课外时间充其他学科的“电”,既要有“责任制”,又要有“合作制”,绝不能三学科一张卷就产生“搭便车”的思想。
相关文章:
第1篇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技巧(物理高中力的合成与分解) 作者:admin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
第2篇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 作者:admin
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
第3篇 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人数(清华大学2018自主招生试题数学) 作者:admin
6月10日,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考试全面启动,2018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领军计划依然在全国设置多个考点,考生可就近选择。自主招生测试为初试和复试。一、笔试时间初试时间为6月10日上午9:00-12:00,共3个小时。二、笔试模式初试采用笔试形式,理科类:数学、物理、化学;文科类:数学、语文、历史。清华理科笔试都是选择,共75题,数学35道题,
第4篇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答案(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卷) 作者:admin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行旅行头行将就木行贿受贿B.给予给水自给自足不给面子C.测量掂量丈量土地量入为出D.应该应届得心应手理应如此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脉搏扶直贫困晶莹寥若辰星B.焕发一幅对联关键性格不合C.提纲情有可原厮打连年歉收D.幅射绿草如茵松弛旁征博引3.依次填
第5篇 甲烷的氧化反应现象(甲烷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作者:admin
甲烷的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供大家参考,更多关于甲烷的氧化反应知识点详解请关注高考网。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甲烷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甲烷完全燃烧:CH4+2O2=CO2+2H2O甲烷不完全燃烧:2CH4+3O2=2CO+4H2O甲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