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教育 > 自考

    2012高考语文阅读(2012高考语文阅读)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9-12 03:51:42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重庆卷

    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太阳梦

    晓浩

    朋友老刘说起他做的一个梦,激动得满脸通红。他梦见自己驾着一叶小舟,划行在太阳里。那境界好动人啊。

    太阳大得无边无沿,透明的浆液,把世界溢成一片红色,岸,在哪里?船浆轻轻一拨,溅起一串火红的水珠,落下时它们忽然凝结成一座座山,千姿百态。

    老刘是个画家,那时候,画山画得正苦。

    听了老刘的话,我放眼望去,但见群山在我周围有节奏地起伏着,群山之上是蓝天,一轮硕日,漂泊在蓝天上,永恒地照耀着。

    记得刚到拉萨的时候,我被惊呆了,一片明晃晃的阳光,铺天盖地而来,拼命地往身体里渗透,我觉得身后的影子都透着亮儿。

    是不是在梦里?

    我走向那些经幡。五颜六色的经幡,在阳光下舞蹈着,似乎一头连着天,一头接着地,天地之间一派和谐宁静。一幢幢别致的藏式楼房和现代建筑,从绿树鲜花中冒出来,寺庙的金顶间杂其中,香火缭绕,放生羊和野狗紧昂着哲人般的头颅,在大街上踱步。

    向生活深处走去,我知道这不是梦。

    远方的亲朋好友非说这就是梦,神秘,朦胧,可想而不可及。一位女友,曾在拉萨生活数月,后移居加拿大,她来信说:“想到拉萨我就想大哭一场,那真是一个梦,温暖而又明亮,它在我睡着的时候来了,醒来,它却飞走了。

    对于我来说,拉萨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在我那间常摇曳着烛光的小屋里,我认识了一群又一群的寻梦人。你见过一步一叩,跋涉千里而来的朝佛者吗?从某种意义上说,寻梦者的精神更为感人,他们为了追寻一个美丽的梦,翻越了无数精神意义上的大山,微笑着,走向太阳,尽管,他们的身心遍体鳞伤。

    一位年轻的战士,常年驻守在某个四季冰封雪锁的哨卡上,一天,下哨归来,迈过一个半木多的土坎,他跌倒了,再没爬起来,过度缺氧导致了他的牺牲。一位大学生,为了抢救别人,被汹涌的泥石流吞没。一次,在我出去采访的途中,车翻出十五六米,车棚碎了,我安然无恙……还有啊还有,无数恶魔张开大嘴,要吞没我们这些寻梦者。

    我常常仰望太阳,流着无法抑制的泪水,感情的大堤在瞬间决口了。想到夸父,他没追赶上太阳,却不是也为后人称颂么?幸福在于追寻这咱过程本身。

    朋友老刘实现了自己的的梦。他独创了一种画派,叫西藏山水画,得到国内外普遍承认,台湾三原色艺术中心还专门为他搞了个人画展。

    我不止一次地为他的画所感动。画面上,塞满了山,绝少人间气息,那山汹涌呼啸,奔腾流动着,下降,再升腾,势不可挡。他的画里没画过一个太阳,然而,每幅画都能让人感到众山之上,那轮太阳充满理性的跳跃。

    最近,我又见到了老刘。只见他熊腰虎背,一摇一晃,整个一座山在晃动。他说他又陷入了苦闷期。他想在艺术上再上一个高峰。

    是啊。太阳只有一个,梦,是无数的。

    1.怎样理解“他的画里没画过一个太阳,然而,每幅画都能让人感到众山之上,那轮太阳充满理性的跳跃”这句话的含义?(4分)

    【答案】(1)虽然画里没有画上太阳,但是老刘是以太阳为背景写的山。(2)句中蕴含着他对理想境界——太阳梦追求。

    2.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6分)

    【答案】(1)艰辛寻梦,——画山画得苦。(2)梦的实现——从太阳梦中寻找创造灵感,创造西藏山水画。(3)陷入新梦——进入苦闷期,想再上一个艺术高峰。

    3.文章写老刘作画,又写了朝佛者、战士、大学生和“我”的事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6分)

    【答案】(1)以更多寻梦者以不同方式的寻梦,表现不同人生的共同追求。(2)以更多美丽感人的梦想,丰富了太阳梦的内涵。(3)表现寻梦过程的艰辛,赞美了寻梦精神。

    4.现实与梦的交织是本文突出的特点,请指出其具体表现。它们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答案】(1)拉萨的美景,即是现实,又是人们心中的梦想,人们寻梦的过程就是对人生美好理想的追求,比如老刘作画是现实,老刘的理想是梦。(2)对拉萨的热爱,表达了对理想者的崇敬。

    重庆卷考的四个题,第一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第二题考查对作者思路的清理能力,第三题考查正确分析具体内容在文章中的作用,第四题考查对艺术技巧的分析鉴赏能力和对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上海卷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22分)

    冬阳·童年·骆驼队伍

    林海音

    ①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②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③爸爸在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呢?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④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

    ⑤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⑥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⑦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的,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很难看。

    ⑧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当、当、当”地响。

    ⑨“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⑩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们带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

    11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12“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13爸爸想了想,笑笑说:

    14“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15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地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峰上。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16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17“夏天它们到哪里去?”

    18“谁?”

    19“骆驼呀!”

    20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21“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22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23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24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1.第⑥段画线句的作用是。(2分)

    细致入微地写出骆驼吃草料的样子;突出“我”观察的仔细,表现了儿童的好奇和天真。

    2.对骆驼挂铃铛的解释,“我”的想法比爸爸的想法“更美”在哪里?(3分)

    爸爸认为挂铃铛是骆驼安全的需要,是从实用角度讲的;“我”认为挂铃铛是人的需要,是从感情需求的角度讲的;“我”的想法富有情趣,所以更美。

    3.作者多处描述骆驼队,对此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6分)

    A.第①段由一句话构成,简洁而有画面感,将骆驼队这一描述对象凸现出来。

    B.第②段先写骆驼群的沉默,再写拉骆驼的人头上冒的热气,有比较的意味。

    C.第③段中画线的“但是”一词有强调的作用,语意上与上文没有形成转折。

    D.第④段“屈”、“撅”、“跪”一连串动作的描写,让人们感觉到骆驼的温顺。

    E.第⑩段不用对话描写而是转述爸爸的话,改变了表达方式,行文富有变化。

    F.第15段描写了冬天快过完时的骆驼队,暗示“我”对骆驼的感情发生改变。

    答案:CF

    4.有人评论林海音的文字“细致而不柔弱”,结合这一评论,赏析第⑦段画线句。(3分)

    答案示例:用两个“慢慢”修饰“走”和“嚼”的动作,两个“总会”修饰“走到”和“吃饱”,两两呼应,写出骆驼不着急的性子,意味深长,用词朴素,句子简短,表达恰到好处,不见柔弱。

    5.最后三段和前文叙述视角不同,传递的情感也有差异。请根据前后两部分内容,对此加以分析。(4分)

    前一部分以孩子的视角,写出了“我”对世界的好奇以及童年生活的美好;后一部分(最后三段)以成年人视角,表现出作者对童年的追念和珍惜。

    6.“冬阳”在行文中着墨不多,却是标题的一部分。联系全文,对此加以分析。(4分)

    答案示例:“冬阳”在行文中虽然着墨不多,但与全文都有内在联系,“冬阳”点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冬阳的温暖烘托了童年生活的温馨美好,为全文奠定温暖的基调,这样写足见作者构思之巧。

    上海卷共考六个题,第一题、四题考查句子的理解,第一题侧重作用理解,第四题还考查评价,第二、三题考查内容的理解,第五题考查表现技巧的把握,第六题考查艺术魅力和主题思想把握。

      相关文章:


      第1篇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技巧(物理高中力的合成与分解)    作者:admin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


      第2篇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    作者:admin

       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


      第3篇    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人数(清华大学2018自主招生试题数学)    作者:admin

       6月10日,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考试全面启动,2018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领军计划依然在全国设置多个考点,考生可就近选择。自主招生测试为初试和复试。一、笔试时间初试时间为6月10日上午9:00-12:00,共3个小时。二、笔试模式初试采用笔试形式,理科类:数学、物理、化学;文科类:数学、语文、历史。清华理科笔试都是选择,共75题,数学35道题,


      第4篇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答案(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卷)    作者:admin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行旅行头行将就木行贿受贿B.给予给水自给自足不给面子C.测量掂量丈量土地量入为出D.应该应届得心应手理应如此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脉搏扶直贫困晶莹寥若辰星B.焕发一幅对联关键性格不合C.提纲情有可原厮打连年歉收D.幅射绿草如茵松弛旁征博引3.依次填


      第5篇    甲烷的氧化反应现象(甲烷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作者:admin

       甲烷的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供大家参考,更多关于甲烷的氧化反应知识点详解请关注高考网。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甲烷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甲烷完全燃烧:CH4+2O2=CO2+2H2O甲烷不完全燃烧:2CH4+3O2=2CO+4H2O甲烷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