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远离开学恐惧症心理辅导(怎样克服新学期的心理不适应)
- ·下一篇文章:艺术类考生毕业后如何就业(艺术类院校毕业生)
历史高考评价体系解读(历史高考评价体系解读及2020年高考命题的变化)
历史 | 高考评价体系下,“四层四性”复习模式
2019年教育部考试中心正式发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组成。“一核”中的“立德树人”贯穿了新高考的始终,高考命题会落实在“四层”中的“核心价值”上。作为“四翼”也会通过“四层”载体呈现出来:“必备知识”体现了基础性;“关键能力”主要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体现了应用性;“学科素养”反映在历史学科就是五大核心素养,体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把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这“四层”达到升级版,体现了创新性。综合起来就是“四层四性”。笔者以部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为例,以“四层四性”为主线备考,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核心价值体现引领性
核心价值主要包括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法治意识)、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品德修养、奋斗精神、责任担当、健康情感、劳动精神)等。我们在历史备考中要以核心价值为引领: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下功夫。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要求:“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据此明确备考方向:①认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所规定的新中国的性质,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②理解新中国为巩固人民政权在政治、经济、外交各领域采取的措施及其意义。③认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确立的历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用史实让学生信服,中国共产党励精图治,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基本制度,初步奠定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教育学生要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必备知识体现基础性
必备知识是由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技术与基本原理组成的基本知识体系。高考复习不能简单重复上新课时的内容,而要突出夯实基础,把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和选择性必修相结合进行梳理整合,形成体系化认识。应该把这七年过渡时期放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以及整个世界现代化史中去认识,具体思路可以按照政治、外交、经济三方面进行梳理复习:
(一)政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理论基础:1949年6月,《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2.筹备工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21)
①确定四项内容: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国都改北平为北京。
②领导机构: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施政纲领: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提醒: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④意义:新政协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起到暂时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3.成立标志:开国大典。它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前提条件,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改变冷战格局中的力量对比(点拨按照三个时间点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开始进入过渡时期)。
(二)政治:人民政权的巩固
1.剿匪镇反运动: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巩固人民政权。
2.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3.稳定物价: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国家财经实现统一。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人民政府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4.抗美援朝: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署;提高新中国国际地位,形成强大民族凝聚力。
(三)政治: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
1.颁布宪法:1954年9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强调它是三大民主制度之根本政治制度和民主政治的核心):1954年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制度核心是保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实行民主集中制。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强调它是三大民主制度之基本政治制度):1954年宪法颁布后,人民政协只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强调它也是三大民主制度之基本政治制度):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
5.干部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
6.法治建设: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初创时期,我国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1][2][3]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1篇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技巧(物理高中力的合成与分解) 作者:admin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
第2篇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 作者:admin
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
第3篇 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人数(清华大学2018自主招生试题数学) 作者:admin
6月10日,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考试全面启动,2018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领军计划依然在全国设置多个考点,考生可就近选择。自主招生测试为初试和复试。一、笔试时间初试时间为6月10日上午9:00-12:00,共3个小时。二、笔试模式初试采用笔试形式,理科类:数学、物理、化学;文科类:数学、语文、历史。清华理科笔试都是选择,共75题,数学35道题,
第4篇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答案(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卷) 作者:admin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行旅行头行将就木行贿受贿B.给予给水自给自足不给面子C.测量掂量丈量土地量入为出D.应该应届得心应手理应如此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脉搏扶直贫困晶莹寥若辰星B.焕发一幅对联关键性格不合C.提纲情有可原厮打连年歉收D.幅射绿草如茵松弛旁征博引3.依次填
第5篇 甲烷的氧化反应现象(甲烷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作者:admin
甲烷的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供大家参考,更多关于甲烷的氧化反应知识点详解请关注高考网。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甲烷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甲烷完全燃烧:CH4+2O2=CO2+2H2O甲烷不完全燃烧:2CH4+3O2=2CO+4H2O甲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