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能力的构建与培养(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到大力推进教学创新,“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可见,创新教学占有重要位置。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做好历史创新教学谈谈一些见解。 一、教师方面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新课程改革中,历史教师角色的转变至关重要。 1.由知识的灌输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 “重结论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中十分突出的问题,诚然,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掌握和理解一些正确的历史结论,但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再到理解历史的过程,学生要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独立思考等,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归纳、比较和概括,做出自己的解释,历史教学如只强调灌输结论,学生被动接受历史事实,学生的兴趣从何而来,更不要提历史教学的创新了。因此,历史教师是引导学生体验历史学习过程,掌握正确探究方法的促进者,历史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许多相关学科的知识,能从不同角度阐释历史,还必须有一定的控制课堂局面的能力。 2.由课程的阐述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者 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但历史创新教学倡导教师从机械的课程阐述者向课程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者转变。如今新课程的探究性和活动性特点比较明显,历史教师要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就要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以支撑历史教学。历史学科所具有地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历史教材仅是一种主要的课程资源,此外,历史教师还要注意开发利用多种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等,可以通过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社区和上网等多种渠道获得。 (二)教学手段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手段固然不可忽视,但现代教学手段更加重要。教师尤其要发挥多媒体优势,提高思维效果。多媒体教学可以激活历史,利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因材施教,分层提问,让不同学生体味到成功的喜悦。如讲述必修2“新航路的开辟”时,通过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了解航海家的航程,他们所生活的世界以及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巨大变化。在学生自己进行模拟探险和发现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能力不知不觉的显露出来。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二、学生方面 (一)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高中历史新课程中,有很多可以用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知识点。教师若能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充分挖掘教材中创新教育的知识点,并立足于当代社会具体分析、科学讲解,就能适时适当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讲述必修1“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时设问:“民主政体的发源地在哪里?雅典民主制是如何确立的?它有何特点?应如何评价?雅典城邦留给人类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学生结合教材思考、讨论,然后作答,期间教师应予以必要引导。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既逐步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又培养了其创新意识。 (二)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意识仅仅是创新素质的起点,创造性思维才是创新素质的“内核”。调查研究表明:“创造力是后天培养和造就的,故人人能创造。”因此,开展创造性思维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进行思维创造力的训练,真正具备创新素质。那么,历史教学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1.思维观察力的培养 这种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彩页、挂图、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让他们能透过重重迷雾“一眼看穿”事物的本质。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性思维的起步器。在教学中,对于一些插图、彩页等,要多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多角度去观察。这样他们就会成为知识的“发现者”、问题的“创造者”。所以,教师要随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如教学“必修2”的“坎儿井”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文中“坎儿井示意图”,领会其工作原理,使学生从观察中认识到:古代农民充分发挥创造能力,因地制宜,在边疆和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兴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 2.启发反推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是突破传统常规的思考方法,采取启发反向逆推的思维方式,从而创造出一片新的天地来。例如:“必修1”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落后要挨打”。我针对上述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落后一定要挨打吗?”教师通过启发得出结论,让学生思考、议论:①落后一定挨打。理由是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会发生弱肉强食;②落后可以不挨打。如当代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没有挨打;③落后也能打先进。如我国古代辽夏金元入侵中原、新中国成立后的抗美援朝以及2001年的“9·11”事件;④落后抗击先进,最终打败先进。如中国的抗日战争;⑤落后与先进和平共处,平等往来。如唐朝同吐蕃、南诏、回纥等少数民族政权的交往等。这样,学生的思维有了用武之地,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3.发散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是从一基本史实生发开去,让学生来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以打破思维定势,突破陈腐观念的束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求异、扩散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新课标下,教材只是一种课程资源,同时非常重视史料的编辑。教师要多渠道,有针对性筛选史料。在丰富的史料面前,学生的思维回到历史中,认识历史的真实面貌。如讲述“必修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时,我收集了大量史料,包括古代人口南移,环境的变化,气候的演变,经典作家的论述等,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南移的缘由。学生对材料进行了处理,最大限度的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做到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从而使思维向多维的方向发展,更好拓宽了思维视野,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4.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及时鼓励他们的“标新立异”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些超出人们意料之外的观点,人称“标新立异”。例如,我教学必修1的“虎门销烟”时,曾经有一个学生大胆提出质疑:把处理掉的烟土倒进大海不是造成环境污染了吗?难道这不是违背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吗?学生的质疑是很正确的,教师应该充分给予肯定,当场表扬学生,鼓励学生的质疑,“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对问题的解答就更加完整了。 人贵在创新,创新是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新课标理念下,愿历史创新教学争妍斗艳,千姿百态吧!
相关文章:
第1篇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技巧(物理高中力的合成与分解) 作者:admin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
第2篇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 作者:admin
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
第3篇 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人数(清华大学2018自主招生试题数学) 作者:admin
6月10日,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考试全面启动,2018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领军计划依然在全国设置多个考点,考生可就近选择。自主招生测试为初试和复试。一、笔试时间初试时间为6月10日上午9:00-12:00,共3个小时。二、笔试模式初试采用笔试形式,理科类:数学、物理、化学;文科类:数学、语文、历史。清华理科笔试都是选择,共75题,数学35道题,
第4篇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答案(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卷) 作者:admin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行旅行头行将就木行贿受贿B.给予给水自给自足不给面子C.测量掂量丈量土地量入为出D.应该应届得心应手理应如此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脉搏扶直贫困晶莹寥若辰星B.焕发一幅对联关键性格不合C.提纲情有可原厮打连年歉收D.幅射绿草如茵松弛旁征博引3.依次填
第5篇 甲烷的氧化反应现象(甲烷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作者:admin
甲烷的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供大家参考,更多关于甲烷的氧化反应知识点详解请关注高考网。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甲烷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甲烷完全燃烧:CH4+2O2=CO2+2H2O甲烷不完全燃烧:2CH4+3O2=2CO+4H2O甲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