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高中地理记忆法(高考地理考前速记)
- ·下一篇文章:高中历史选择题有哪些答题技巧和方法(高中历史选择题有哪些答题技巧呢)
大气压强物理课件(大气的压强教学视频)
大气的压强
一、地位和作用:
“大气的压强”是压强概念的巩固和延伸,也为下一章学习“气体浮 力”作必要的准备。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比较熟练掌握了压强,液体的压强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某些知识的转移和类比作了铺垫。本章内容的编排是在认识大气压强存在的基础上,步步深入,循序渐进的,因此符合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二、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特点和大纲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2.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4.知道大气压强的值是托里拆利实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
为105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
维,培养学生从实验研究思考获得知识的能力。
思想目标:
让学生掌握由实验探讨物理知识的认识过程,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
点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材重点和难点处理:
1.大气压强的存在是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的和其在教材中的作用,学生基础和思维水平。
处理: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现象感知大气压的存在。
2.托里拆利实验及原理是难点。
依据:教材只要求像课本中那样简单说明大气压强支持着玻璃
管内的水银柱就行,而学生难于理解和接受。
处理:利用演示实验与水柱类比突破此难点。
四、教材的看法:
课本以马德堡半球实验引入新课,尽管故事很吸引人,但是由于文
117
中已解释原因,对部分预习过的学生来说,已经失去神秘感,没有
了悬念。如果教师以此实验引入,这部分学生满足于已有的答案,
不能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我采用
取硬币的思考题,由于学生没见过,因此每个同学都积极思考,却
又得不出正确答案,因此好奇心更大,观察实验更仔细、认真。
五、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多媒体、启发式引导等多种教学法。
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双边活动,每一个结论都
让学生参与探索,教师因势利导。
六、教学过程安排: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
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一些主要环节采取了以下安排:
1.实验引入新课(约5分钟)
①. 出示思考题:
把一块硬币放在平底大盘里,倒上红墨水,刚好淹没硬币,请同
学们把硬币拿出来而不沾湿手。
然后让学生讨论,此时气氛活跃,学生得出各种结论,教师不作
解释,让学生观察。
演示:
把点燃的纸放入杯子,倒扣在硬币附近的盘子里,实验效果明显,
水全被吸入杯子,学生一片惊讶、好奇,这就迅速抓住了学生的
注意力。
②.纸片托水实验:先空杯,再装水,两次实验结果不一样,原
因是什么?
此时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过渡到本节的学习。
2.大气压强(约15分钟)
①. 讲述大气压强的定义。
②.气体与液体类比找出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以及大气压的方向。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气体也受到
重力,因此气体也能产生压强;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液体压
118
强的方向是向各个方向,气体同样具有流动性,所以气体压强
的方向也向各个方向。
③ .演示纸片托水实验,旋转不同的方向,证明大气压的方向也是向各个方向的。
④.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强的存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要做好演示实验。
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问号,然后师生共同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因为实验室的马德堡半球容易漏气,师生共同参与,有利于
教师控制场面)。
接着,师生共同分析此实验的作用:首次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
在。
最后,引导学生分析马德堡半球很难打开的原因。
⑤.学生实验:用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提问学生实验时的感觉,以及此实验证明了什么问题。
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
此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接受知识。为了加深学生对大气压强
存在的认识,此时再看一段录象。
⑥.录象演示瓶子吃鸡蛋的实验(即课本图11-4)。
启发学生此实验证明了什么?
教学进行到这里,学生已经完全接受了大气压强存在的事实,
这时教师趁机引导,转入大气压大小的教学。
3.大气压的大小(约15分钟)
由纸片托水实验,知道大气压可支持水柱,换用量筒,发现大气
压可支持一量筒水,那么到底大气压可支持多少水柱,历史上有
人用10米长的玻璃管做实验,发现玻璃管仍充满水,还是没测出
大气压的值,说明用水测大气压不方便。此时,引导学生由P=ρgh
分析得出用密度大的水银来实验,引出托里拆利实验。
①. 介绍实验装置。
②. 模拟操作过程。
③. 录象演示操作过程。
119
④.分析:为什么大气压支持的是76cm高的水银柱?
如果玻璃管上端有进气口,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⑤.演示(用水类比):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在水槽中装满水,
用一手堵住一端的开口,从水中把玻璃管提起,让学生观察水
柱。然后把手慢慢松开,让学生观察哪段水柱由大气压强支持。
通过此实验,学生很容易接受哪段水银柱是由大气压支持的,
因此可得出:
P大气=ρ水银gh=13.6×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76米=1.01×105帕≈105帕。
⑥.讲述大气压1.01×105帕的物理意义。同时提问学生大气压很
大,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为什么房子不会被压垮。
4.大气压强的应用(约8分钟)
①.解释取硬币的实验。
②.演示喷泉实验,让学生解释。
本节第一个实验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此时学生已经知道为什么。
但是物理语言的驾驭能力还比较差,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
关键,规范这类简答题的答法。
喷泉实验,让学生自己解答。
5.小结和作业(约2分钟)
回顾讲解的知识点、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实验是学习物
理的重要手段。
作业:练习1、2、3。
相关文章:
第1篇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技巧(物理高中力的合成与分解) 作者:admin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
第2篇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 作者:admin
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
第3篇 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人数(清华大学2018自主招生试题数学) 作者:admin
6月10日,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考试全面启动,2018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领军计划依然在全国设置多个考点,考生可就近选择。自主招生测试为初试和复试。一、笔试时间初试时间为6月10日上午9:00-12:00,共3个小时。二、笔试模式初试采用笔试形式,理科类:数学、物理、化学;文科类:数学、语文、历史。清华理科笔试都是选择,共75题,数学35道题,
第4篇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答案(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卷) 作者:admin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行旅行头行将就木行贿受贿B.给予给水自给自足不给面子C.测量掂量丈量土地量入为出D.应该应届得心应手理应如此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脉搏扶直贫困晶莹寥若辰星B.焕发一幅对联关键性格不合C.提纲情有可原厮打连年歉收D.幅射绿草如茵松弛旁征博引3.依次填
第5篇 甲烷的氧化反应现象(甲烷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作者:admin
甲烷的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供大家参考,更多关于甲烷的氧化反应知识点详解请关注高考网。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甲烷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甲烷完全燃烧:CH4+2O2=CO2+2H2O甲烷不完全燃烧:2CH4+3O2=2CO+4H2O甲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