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2015上海卷数学(2015上海数学一模)
- ·下一篇文章:2018年汉中市二模(2018年汉中市中考分数线)
诗歌鉴赏中的虚和实是什么(诗歌鉴赏中的虚和实是指什么)
导语:
诗歌鉴赏中虚实相结合是最难的,今天就给大家根据简单的诗歌分析一下,希望大家看完以后能有所帮助!
第一、诗歌中的“虚”。
在中国画传统技法中,“虚”,是指绘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常常采用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的“虚”,就是指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或表现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仙境就是一个虚象,“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等,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b、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在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c、联想之境。这类虚境是借联想而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是绵延而不断绝的。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情境: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杜甫《月夜》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诗人不写战乱中自己如何思乡,而说家人怎样想念自己,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抽象的情感(思念妻子)附丽于具体的形象画面(对月怀人)上,令读者驰骋想象于虚实之间,从对妻子想念之深去推想妻子对丈夫思念之切。又如高适《除夜作》中的“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亦属此类。
第二、诗歌中的“实”。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绘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阕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之势;《雨霖铃》中上阕所写的分别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在诗歌中,通俗的理解,“实”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情景。
第三、虚实相生 “虚”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象而虚拟的情景,“实”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情景。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相互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了诗的意象,开拓了诗的意境,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审美空间。虚实结合,大致有两种情况:
a、化实为虚
化实为虚,即将客观的真实境象转化为充满作者主观情意的艺术形象,也就是前人所说的“化景物为情思”。以实为虚,由具体实物生发抽象的情思,诗歌就能产生无穷的意韵,创造幽远的境界。下面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天净沙·秋思》为例简析这一手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此诗后两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没有明写伫立凝望、送别亲友的依依不舍之情,而是以“孤帆远影碧空尽”所寓言外之意去表达。末句再以“唯见”写“不见”,以“一江春水浩荡东去”这一景物描绘让人生发故人远离、江水长流、离思无涯的联想。在这首诗中,“孤帆远影”、“浩荡长江”是实,“情谊深厚”、“离思无穷”是虚,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成就了一首韵味无穷的送别诗。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槁的藤,苍老的树和黄昏疲惫的乌鸦;灵小的桥,轻流的水和村居的农家;凄冷的西风,不断吹袭着,一匹消瘦的马孤独地走在古道上。小令的上段三句十八字,用九个名词把不同的景物和谐地放在一起,看似纯景,实则寓情,通过这些有形可感的景物把天涯沦落人的凄苦愁楚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秋思》堪称是虚实结合的佳作。
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也就是要景中寓情,借景抒情,这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手法。
b、化虚为实
化虚为实,即把抽象感情与哲理赋予具体而生动的形象。下面以《青玉案》和《观书有感》为例简析这一手法。
青玉案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历代诗家写“愁”的名句可谓数不胜数,而此词写愁可谓别具一格。在词中,作者抒写的是由思慕佳人生发的无限惆怅之愁情。但作者没有明言,而是把它比作“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变无形的愁情为有形的景物,化虚为实,把闲愁之恍惚,凄迷、深广描绘得淋漓尽致。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多而不绝的愁绪是虚,“一江春水”是实,也同样运用了化虚为实的手法,与《秋思》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古典诗歌中,把抽象感情赋予具体形象,往往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实现。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一首谈读书感受的说理诗。全诗清新活泼,富于理趣。半亩方塘为什么能如此清新澄澈呢?因为有“活水”源源而来,方塘才不会陈腐,不会枯竭,才能给人一种清新的美感。读者由此展开联想:人的思想就像那半亩方塘,只有不断从书中吸取新鲜知识,不断地更新,才能永远充实,永远保持一颗澄澈明净之心。在这首说理诗中,“方塘”、“活水”为实,所寓之理为虚,作者把抽象哲理赋予具体生动的形象,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让读者在吟咏咀嚼中领略无穷意趣。
相关文章:
第1篇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技巧(物理高中力的合成与分解) 作者:admin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
第2篇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 作者:admin
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
第3篇 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人数(清华大学2018自主招生试题数学) 作者:admin
6月10日,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考试全面启动,2018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领军计划依然在全国设置多个考点,考生可就近选择。自主招生测试为初试和复试。一、笔试时间初试时间为6月10日上午9:00-12:00,共3个小时。二、笔试模式初试采用笔试形式,理科类:数学、物理、化学;文科类:数学、语文、历史。清华理科笔试都是选择,共75题,数学35道题,
第4篇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答案(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卷) 作者:admin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行旅行头行将就木行贿受贿B.给予给水自给自足不给面子C.测量掂量丈量土地量入为出D.应该应届得心应手理应如此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脉搏扶直贫困晶莹寥若辰星B.焕发一幅对联关键性格不合C.提纲情有可原厮打连年歉收D.幅射绿草如茵松弛旁征博引3.依次填
第5篇 甲烷的氧化反应现象(甲烷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作者:admin
甲烷的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供大家参考,更多关于甲烷的氧化反应知识点详解请关注高考网。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甲烷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甲烷完全燃烧:CH4+2O2=CO2+2H2O甲烷不完全燃烧:2CH4+3O2=2CO+4H2O甲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