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如何更好地加强新时期的劳动教育)
在备战教育考研的过程中,大家要关注专业热点。小编为您带来一些教育考研热点话题:新时代如何加强劳动教育。让我们来看看。
新时代如何加强劳动教育
提示:这个热点话题比较重要。建议考生结合王道军《教育学》中的《我国普通中小学教育组成部分》和《综合教育实践活动》;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十二学校《教育学基础》《基础作文》学习。此外,考生还要立足“新时代”有深入的认识。比如,在智能时代,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的劳动,人类不再需要工作,也不再需要接受劳动教育。
在2018年教师节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指出:“我们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工劳动技能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我们要构建更高层次的学生人才培养体系。 “要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让他们长大后能够努力工作、诚实工作、创造性工作。”在这个时代,如何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价值和内涵?如何改变中小学劳动教育弱化甚至缺席的现状,使其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 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安徽省教育厅厅长李和平、学术委员刘喜朗中国教育学会的专家们做客《两会电子政务实录》媒体采访,就这一话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
强调德、智、体、艺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从德、智、体、美到德、智、体、艺、劳,虽然只加了一个字,但却是教育整个内涵的变化,也是习总书记在新时期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新时代。以“德、智、体、艺、劳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更好地认识培养谁、如何培养的问题。总书记在讲话中说得很清楚。他举例说,我们要有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精神、道德修养、知识见识、斗志。他具体谈到了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问题。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爱国的情怀、扎实的知识、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这些都与德、智、体、艺、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密切相关。
德、智、体、艺、劳全面发展的思想前面已经提到过。为何总书记此次强调劳动教育和“五育并举”会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
首先这个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很多人都有在劳动和锻炼中成长的经历。尤其是现在五六十多岁的人,都有着通过艰苦劳动成长起来的经历。也许每个人的具体经历有所不同,但这个劳动培训过程对于每个人的成长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通过劳动培训,我们学会了自立自强,学会了承担责任,培养了意志和品质。劳动培训、劳动教育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
其次,我认为是因为现在是时候加强劳动教育了。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财富不断增加。现在的儿童、青少年生活在物质条件比较富裕的环境中。有些孩子必须将手从衣服伸到食物上并张开嘴。他们逐渐养成了游手好闲、不热爱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习惯,以及受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贪图享乐,期望不劳而获。同时,也有人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到来后,机器人可以取代人,人们可以减少甚至不再工作。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认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只需要三代人就能致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劳动富民、富民强国是必要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
劳动教育被弱化,不能把责任全归咎于孩子
当今的劳动教育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开展得并不理想。据我了解学校一线工作情况,问题大概有五个方面:
一是劳动教育的价值目标定位尚未确立。这句话在以往的教育政策中是没有的。我们在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的设计中没有纳入这个环节,相应的资源也得不到保障。学校、家长、学生都没有这个意识。另外,他们还受到“勤劳者治人,劳苦者治人”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劳动在人才成长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劳动教育客观上被忽视。
二是应试教育挤占了劳动教育的空间。现在的孩子学习负担太重,应试教育压垮了他们。虽然我们一再强调体育、美育、包括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但大家还是追求分数,把智育放在第一位、优先考虑。劳动教育只能是“口头上重要,实际上没有必要”。
第三,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目标不一致。因为家长更看重考试成绩排名,而不是孩子的整体成长。当然,这不能全怪父母。现实情况是,如果你得分高,你可以进入一所好学校,但如果你得分低,你就不能。这样,家长就怕劳动耽误了孩子的学习时间,不让孩子参加劳动。更有什者,有的家长打心底里不愿意让孩子干体力活或体力活,担心孩子将来没有志向。
第四,在整个设计中,我们没有把劳动教育视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过程。我认为劳动应该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手段,应该像读书一样成为一种基本的生活习惯。然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并不是这样设计的。
第五,没有相应的评价指导体系,也就是说,缺少评价指导的指挥棒。如果未来能够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让学生的劳动状况能够对其升学、就业等方面产生实质性影响,将极大地促进劳动教育的深入发展。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理解劳动新内涵
人们对劳动教育存在很多误解。
第一个误区就是把劳动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工作。
第二个误区是把劳动教育简单地等同于技术教育。
劳动教育的核心是通过劳动培养学生的素养。在思想上要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勤劳劳动、善于劳动。除了技能之外,还有很多价值判断。通过劳动,我们可以获得智育和体育过程中无法获得的经验,从而将人的综合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是现代人的需要。
您刚才提到,人工智能时代,很多事情都是由机器来做的。我认为这根本不影响我们的劳动和劳动教育。人工智能条件下,确实有很多事情是机器可以替代人的,但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不会有劳动力的空间,尤其是创造性劳动,这是机器无法替代的,而且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从教育而不是工作的角度来看,劳动教育的功能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
如何开展劳动教育突破客观条件的制约
(1)劳动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给中小学生打扫卫生、学生义务劳动、帮助老师准备实验室、参加慈善活动等等,都是劳动。我们要善于开发这个场景,学校的各种环境和条件都可以利用。
(二)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劳动机会,利用好身边的劳动教育资源。日常的衣食住行、居室整理、庭院美化等等,这些都是进行劳动教育的机会,但我们却剥夺了他们这些机会。大人忙着做所有的家务,孩子们没有机会工作。
加强劳动教育需要学校和全社会共同努力
(一)首先要把劳动教育真正纳入整个教育体系,作为教育的实践价值追求。从实践来看,有必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者自身四位一体的互动模式。教学计划上要有总体设计,课程体系上要有具体要求,教学资源有保障,教师的指导能力和评价体系跟得上,然后按照既定的目标,德、智、体、艺教育过程必须与劳动同时进行。
(2)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首先要有课程设计,将劳动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中小学课程计划。
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教育
(一)人工智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人工智能驱动复合型人才培养
(3)人工智能助力因材施教,让教育教学管理更加精准
(四)人工智能将使未来发展更加个性化、智能化
以上就是教育考研热点话题:新时代如何加强劳动教育。更多教育考研热点持续更新。
相关建议
教育考研热点:2019年教育部工作要点
教育考研热点:2019年教育部工作要点
相关文章:
第1篇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技巧(物理高中力的合成与分解) 作者:admin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
第2篇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 作者:admin
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
第3篇 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人数(清华大学2018自主招生试题数学) 作者:admin
6月10日,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考试全面启动,2018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领军计划依然在全国设置多个考点,考生可就近选择。自主招生测试为初试和复试。一、笔试时间初试时间为6月10日上午9:00-12:00,共3个小时。二、笔试模式初试采用笔试形式,理科类:数学、物理、化学;文科类:数学、语文、历史。清华理科笔试都是选择,共75题,数学35道题,
第4篇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答案(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卷) 作者:admin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行旅行头行将就木行贿受贿B.给予给水自给自足不给面子C.测量掂量丈量土地量入为出D.应该应届得心应手理应如此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脉搏扶直贫困晶莹寥若辰星B.焕发一幅对联关键性格不合C.提纲情有可原厮打连年歉收D.幅射绿草如茵松弛旁征博引3.依次填
第5篇 甲烷的氧化反应现象(甲烷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作者:admin
甲烷的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供大家参考,更多关于甲烷的氧化反应知识点详解请关注高考网。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甲烷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甲烷完全燃烧:CH4+2O2=CO2+2H2O甲烷不完全燃烧:2CH4+3O2=2CO+4H2O甲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