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线性代数线性方程组例题(线代线性方程组例题)
- ·下一篇文章:数学逻辑推理题目(数学逻辑推理题30题)
世界古代史考研资料(历史学世界古代史参考书目)
从猿到人。人类从哪里来?十九世纪之前,这个问题主要有两个答案。人们认为人类是上帝创造的,比如中国古代女娲用泥土造人的传说,以及基督教上帝创造人类的说法。另一种认为人类是从某些动物(例如鱼)进化而来的。数百年后,罗马哲学家卢克莱修推测人类是由低等物种经过漫长的时间进化而来的,等等。这两种观点虽然不同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但却无法为人类起源问题提供科学答案。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进步,人类起源科学逐渐发展起来。 1809年,法国学者拉马克出版了《圣经》一书,首次提出人类起源于猿类的科学假说。 1859年,英国学者达尔文在其名著《动物哲学》中科学地揭示了生物体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规律。 1871年,达尔文在其著作《物种起源》中用大量数据论证了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指出人类和今天的猿类有共同的祖先,而人类是由远古猿类进化而来的。达尔文的理论为人类起源科学奠定了基础。然而,猿类成为人类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人类和猿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达尔文未能给出科学答案。 1876年,恩格斯发表第《人类的起源和性的选择》号文章,明确指出从猿到人转变的决定性因素是劳动,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是劳动。因此,他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类本身”的名言,把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渐进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群爬树的猿猴、一个正在形成的人、一个完全成形的阶段。男人。近百年来考古资料的发现和研究。恩格斯的论断的正确性已经得到证明。
1. 一群猿猴在爬树。爬树猿是指生活在树上的古猿。根据现有资料,爬树猿一般指三类猿类:(1)原猿: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物种。古猿于1911年在埃及法云被发现。它们生活在大约3000万年前。它们有32颗牙齿,体长如猫,能在树间灵活跳跃。 (2)埃及猿:也发现于埃及法云,生活于约28-2600万年前。它们也有32 颗牙齿,排列方式与现代猿类和人类的牙齿相似。 (3)森林古猿:1856年在法国首次发现。后来在欧洲、亚洲和非洲也发现了类似的化石。它的生存年龄约为23-1000万年前。和猿类一样,它们也是森林动物,用四肢爬行,也能用手臂攀爬。许多人类学家认为,上述三种古猿可能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
2. 正在形成过程中的人。新兴人类是指从猿到人过渡时期的生物。其主要代表是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
腊玛古猿化石于1932年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北部边境的斯瓦利克山脉首次发现。后来在中国云南禄丰、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和希腊雅典附近的皮尔戈斯被发现。全部都找到了。它的生存时间大约是14-800万年前。腊玛古猿的犬齿较小,并且与其他犬齿对齐。犬齿窝与人类的牙窝相似。臼齿的宽度超过长度。脸变短,下巴缩回。牙弓是V形而不是U形。脑容量约为300ml。南方古猿生活在大约5.5至100万年前,其化石主要发现于南非和东非。南方古猿分为两种类型:粗壮型和细长型。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粗壮型是人类发展的旁系,大约在60万年前灭绝,而细长型则发展成为后来的人类。修长的南方古猿和腊玛古猿更接近人类,脑容量为600毫升,拇指可以用四个手指握住。
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都可以直立行走并使用棍棒和石头等天然工具,但他们不会制造工具。同时,他们在共同的生存斗争中,逐渐形成并产生了语言。据一些人类学家的研究,灵长类面部衰退始于腊玛古猿,这是产生语言的基本条件。
3.劳动在人类形成中的作用。发展中的人在长期使用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语言和意识,最终发展到可以用手制作工具的地步。工具的制造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标志着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成为完整的人类,是从猿到人的转变,质的飞跃。那么,古猿是如何变成人类的呢?恩格斯在第《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号文章中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他认为,从猿类向人类转变的关键在于劳动。当古猿生活在树上时,它们的前肢和后肢就已经从事着不同的活动。前肢主要起攀爬、采摘的作用,后肢主要起支撑的作用。此时,身体也呈现出直立的姿势。这种分工千百年来经历了多次变化,为在地面上直立行走并进一步向人类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那么,古猿是如何到达地面的呢?据科学家分析,在第三纪中新世(距今约1200万年前)前后,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森林逐渐减少,出现了片片森林。草原和森林空地促使一些古猿迁徙到地面。地面的生活使它们的后肢摆脱了用前肢帮助行走的习惯,逐渐直立行走。 “这就完成了从猿类转变为人类的具体决定,“有意义的一步”,而前肢此时从支撑角色中解放出来,越来越多地从事其他活动,并且可以经常使用石头、木棍等天然工具经过几千万年对自然工具的经常使用,发展中的人类终于发展到用双手制造工具,因此,恩格斯说:“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而且是劳动的产物。 ” 手脚的进化影响了人体结构的一系列变化。由于直立行走,头部逐渐从前倾变为垂直,让脊柱支撑头部。这为大脑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扩大成球形,它还扩大了视野并促进了头部的各种变化。其自身的滋养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比以前更加丰富,从而能够一代又一代地发展得更加完美。另外,在集体劳动的过程中,迫切需要一种交流思想、表达意见的工具。恩格斯说:“当这些正在形成的人达到了彼此有话可说的程度时”,语言就诞生了。同时,意识也形成了。大脑和感觉器官也日益发达。恩格斯指出:“经过几万年的努力,终于确定了手脚的分化和直立行走,从而使人类区别于猿类,从而发展出明显的音节语言和心智的巨大发展。”基础已经奠定,使得人类和猿类之间的鸿沟无法逾越。”
相关文章:
第1篇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技巧(物理高中力的合成与分解) 作者:admin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
第2篇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 作者:admin
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
第3篇 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人数(清华大学2018自主招生试题数学) 作者:admin
6月10日,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考试全面启动,2018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领军计划依然在全国设置多个考点,考生可就近选择。自主招生测试为初试和复试。一、笔试时间初试时间为6月10日上午9:00-12:00,共3个小时。二、笔试模式初试采用笔试形式,理科类:数学、物理、化学;文科类:数学、语文、历史。清华理科笔试都是选择,共75题,数学35道题,
第4篇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答案(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卷) 作者:admin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行旅行头行将就木行贿受贿B.给予给水自给自足不给面子C.测量掂量丈量土地量入为出D.应该应届得心应手理应如此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脉搏扶直贫困晶莹寥若辰星B.焕发一幅对联关键性格不合C.提纲情有可原厮打连年歉收D.幅射绿草如茵松弛旁征博引3.依次填
第5篇 甲烷的氧化反应现象(甲烷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作者:admin
甲烷的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供大家参考,更多关于甲烷的氧化反应知识点详解请关注高考网。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甲烷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甲烷完全燃烧:CH4+2O2=CO2+2H2O甲烷不完全燃烧:2CH4+3O2=2CO+4H2O甲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