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考研英语完型填空真题(2004考研英语完形填空解析)
整体分析
总体来说,2004年考研完形填空的难度并不高。无论是文章本身的阅读难度,还是测试的词汇难度,都处于平均水平。从文章背景来看,这是一篇探讨青少年犯罪因素理论的社会科学说明性文章。仍沿袭近年来的传统,格式塔文章基本上都是社会科学话题的说明性或议论文。
从文章的布局和结构来看,仍然遵循了最典型的已完成文章的总分比较结构。总论概括了一条中心主线。整篇文章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主线展开的。具体文章结构及中心主线分析如下:
本文采用总分比较结构。文章第一句话是本文的总结句,直接界定了本文的核心主题:“许多关于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成因的理论要么着眼于个人,要么着眼于社会。主要贡献影响。”
也就是说,本文的主题是关于青少年犯罪的理论,这些理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侧重于个人因素的影响,另一类侧重于社会因素的影响。文章的小节是围绕这些理论进行详细展开的,并具体列出了导致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几个因素。
词汇测试点分析
从考试词汇分布来看,2004年的格式塔考试仍然侧重于三大考点:动词的使用、同义词的分析,以及考察考生通过语词对上下文(句子)逻辑关系的理解。连词的检查。
测试动词用法的题共有6 题,包括第21、26、29、30、33、40 题;
名词同义词分析考试共6题,包括第23、24、32、36、38、39题;
形容词同义词分析考试共2道题,较往年减少,分别为28题和37题;
副词同义词分析只有一项,34题;
测试同义词分析的题目一共有9道;
通过连词测试来测试上下文(句子)逻辑关系的题有3个,分别是第22题、第25题、第35题。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三大考点占了18题。完形填空20 个问题。问题。其他包括1个介词测试(27题)和1个固定搭配测试(31题)。
分析每年完形填空的词汇考点,对于考生有针对性地复习词汇很有指导意义。
英语知识应用分析
21.答案:[C]居中
分析:本题是典型的“重现”题,即作者在文章的不同地方使用相同或不同的词汇来表达相同或相似的意思。在本文的第一句话中(许多关于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原因的理论要么关注个人,要么关注社会作为主要影响因素),使用了这样的短语: focus on(集中于、集中于、集中于)解释该理论的重点是什么;而本段最后一句在解释另一个理论所关注的内容时又使用了focus on(Theoriesfocused on the role ofsocial.),因此,作者为这个问题给出了一条明确的已知线索——“focus on”。只需从4个选项中选择centering on即可表达与focus on相同的含义。
22.答案:[D]因为
分析:本题为连词题,考查上下句之间的逻辑联系。从前后两句话来看,必然存在因果关系。下面的句子(他们没有因之前的不当行为而受到充分的惩罚或.)是对前一句中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的解释。只有[D],因为可以选择。如果选择其他三个选项,上下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就没有意义了。
23. 答案:[A] 相互作用
解析:本题显然考验词义分析,考验考生对这四个名词的含义和用法的深入理解。四个选项中最令人不安的是[B]同化(吸收、同化)。这个词不应该被理解为“模仿”。它在英语中的准确含义是:(to成为一个群体或社会等的一部分,或使某人或某物成为群体或社会的一部分),即改变成为某物的一部分,即“同化。”本题句子提供的信息是要表达:青少年犯罪的方式是什么?介词through 表示Yes, it is the way through 该填空部分所选择的名词表示这种方式。青少年显然不可能通过“互动”二字做出“成为他人的一部分”的动作。它的意思是(与他人交谈和做事的活动)。它表达了“与他人交往”的含义,使其与前面青少年“习得的犯罪行为”的动作形成合理的匹配。选项[C]cooperative(合作)和[D]consultant(咨询、讨论)与本题含义不一致。
24.答案:[D]回应
分析:首先可以看出,本题与前面22题中的“因为”选项相呼应,即本题也选择了一个选项来表达“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什么”。因此,排除in return to(返回)和in reference to(关于、相关,注意crimes in reference to是指“与……有关的犯罪”); inreplyto的意思是“对……的回答或答复”,reply在这里的含义很狭隘,仅限于“回答或答复”,所以只有inresponseto表达“对……的反应或反应”。这里,“由于或出于”的含义可以引申为表达一种因果关系。关系。
25. 答案:[A] 或
分析:这道题很简单。从逻辑关系上看,本题连接的两个成分并行表达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而且,作者在解释第一个理论时所使用的句型中已经使用了“或”(……他们因之前的不当行为而没有受到足够的惩罚,或者他们通过……学会了犯罪行为),上下两句的结构是实际上是等价的,查找对应关系时很容易选择[A]或。
26. 答案:[B] 忽略
分析:这道题,考生只要能正确理解上下句的线索,就很简单了。第一个线索是大多数理论将青少年犯罪归因于他们来自贫困家庭(弱势家庭),第二个线索是富裕家庭的孩子也可以犯罪;这说明前面的理论没有考虑到后一个事实(fact)。唯一能准确表达这个意思的词是[B]忽略; [D]discarding(丢弃)与此处的客观事实不符;和[A]考虑(考虑)和[C]强调(使重要)与问题的含义不一致。
27. 答案:[C] 为
分析:句中的“后者”(后者可能会犯罪(27)____缺乏足够的家长控制)指的是前句中的“富裕家庭的孩子”,所以本题还是选项A字“原因”表达因果关系的“青少年犯罪”显然是[C] for。
28.答案:[D]主题
分析:本题中的这句话(All theories, 然而,是尝试性的,并且是(28) ____ toritic)实际上是一个小总结,即对前面提到的理论的定义。因此,这个问题的线索就很明显了:上一篇文章已经明确指出了各种理论的缺陷,那么这些理论与批评(批评)的关系必然是“容易受到批评”的。选项[A]免疫和[B]抵抗与线索不匹配。 [C]sensitive(对.敏感)这个意思与这个问题无关。
29.答案:[A]影响
分析:本题的句子是本段的第一句,从上下文可以判断是本段的概括句。本题可以应用“总分结构比较法”,也就是说本题要选择的动词是以下几点的总结。该段子部分明确指出“经济变化引起的失业增加导致犯罪率上升”,即一切围绕“社会变化如何导致犯罪率变化”。掌握了以上线索后,这个问题的答案一定是【A】影响。其他选项[B]reduce(减少)和[C]chock(稳定)不受文章中已知线索的支持; [D]reflect(反映)不能表达本句与后面各小节的对应关系。这也让这句话的意思变得不明确。
30. 答案:[B] 铅
分析:本题考查固定短语的含义和用法。首先,根据本题句子提供的信息,不难看出,之前的“经济变化”导致或造成了下面的“年轻人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上升”的出现。表达这个意思的短语是“导致”;其他选项都不能准确表达这一点。
31. 答案:[A] 一般情况
分析:从问题的角度来看,一般只有[A]是合适的。 [B] onaverage(平均)、[C]bycontrast(相反)、[D]atlength(详细)都不符合题意。
32.答案:[C]转
分析:本题根据:这四个短语所表达的含义“in case”表示“万一”,“inshort”表示“简而言之”,“inessential”表示“本质上,本质上”,“依次” ”的意思是“依次”;而从这句话与上一句的联系来看,显然只有反过来才能符合这句话的意思,即经济波动导致失业增加,使得失业变得困难。找工作,由此产生的不满反过来又导致犯罪率上升;
33. 答案:[D] 有经验
分析:本题考察谓语动词,主要从主语(主谓搭配)和宾语(动宾搭配)两条线索来判断。只有[D]经历的变化既符合宾语组合,又符合题意,即家庭这些年也经历了变化;选项【A】survived(生存、幸存)和【B】notice(通知)所表达的含义与本题无关; [C] 采取的行动不形成有变化的动宾组合;
34.答案:[B]因此
分析:从本题涉及的上下句的逻辑关系来看,一定是因果关系,所以[B]因此(结果)是最佳选项;其他选项[A] 相反(相反)、[C] 类似(相似))和[D] 同时(同时)不能表达因果关系。
35.答案:[A]比
分析:从本题涉及的句子提示的信息来看:(孩子在家中很可能受到较少的监督(35)____在传统家庭中很常见),如果你选择[B]那个或[C]哪个它意味着传统家庭中普遍存在监督较少的情况,这显然是不正确的;选项[D] as 不符合语法;其实可以从less与以下常见、传统家庭等线索的呼应关系来判断。前后是一个“比较”的关系,所以最好的选项是[A]比。
36.答案:[B]结构
分析:从本段第二句(更多家庭由一个父母家庭或两个在职父母组成)可以看出,这是一道关于“家庭结构”的问题,因此本题应选择[B]结构;家族制度是指家庭制度。
37.答案:[B]可识别
解析:本题考的是形容词,主要看其与下列名词造成的攻击行为的修饰。此外,本文还从上下文中列举了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因素。据此,只有[B]可识别(可以识别)才符合题意;其他选项[A]assesable(可以评估)、[C]negligible(可以忽略)和[D]immediately(令人难以置信)与问题的含义不一致。
38. 答案:[D] 可用性
分析:本题考察的名词增加了(38)____毒品和酒精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因素,所以[B]限制(restriction)可以立即消除;而[A]费用(expense)和[C]分配(Distribution)无法表达“毒品和酒精越来越容易获得”的概念,所以[D]可用性(availability)是最合适的。
39.答案:[A]发生率
分析:本题还考了一个名词,列出了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因素。 [A]发病率显然是最合适的。其他选项【B】awareness(认知度)、【C】exposure(曝光度)和【D】popularity(大众化、大众化)意义不合理。
40.答案:[C]虽然
分析:本题考查连接词,主要是判断上下句的逻辑关系。这里的逻辑关系显然是让步,表达了“尽管”的意思。
附录: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完形填空题
第二节英语的使用
Directions: 阅读以下文字。为每个编号的空白选择最佳单词,并在答题卡1 上标记A、B、C 或D。(10 分)
许多关于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原因的理论要么关注个人,要么关注社会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关于个人的理论(21) ____ 表明儿童从事犯罪行为(22) ____ 他们没有因以前的不当行为而受到充分的惩罚,或者他们通过(23) ____ 与他人一起学会了犯罪行为。关注儿童在(24) ____ 中犯罪的社会作用的理论,认为他们未能超越其社会经济地位(25) ____ 作为对中产阶级价值观的拒绝。
大多数青少年犯罪理论都集中在弱势家庭的儿童身上,(26)____来自富裕家庭的儿童也会犯罪。后者可能会犯罪(27) ____ 缺乏足够的父母控制。然而,所有理论都是试验性的,并且(28) ____ 会受到批评。
社会结构的变化可能会间接(29)____青少年犯罪率。例如,经济变化(30) ____ 导致青年就业机会减少和失业率上升(31) ____ 使获得有酬就业变得越来越困难。由此产生的不满情绪可能会在(32) ____ 导致更多青少年陷入犯罪行为。
这些年来,家庭也发生了(33) ____ 变化。更多家庭由单亲家庭或两名在职父母组成; (34) ____,孩子在家里可能受到的监督较少(35) ____ 在传统家庭中很常见(36) ____。缺乏父母监督被认为是青少年犯罪率的一个影响因素。其他(37) ____ 原因包括在学校受挫或失败、毒品和酒精的增加(38) ____ 以及虐待儿童和忽视儿童的增加(39) ) ____。所有这些条件都会增加儿童实施犯罪行为的可能性,(40)____尚未建立直接因果关系。
21.[A]作用[B]依靠[C]居中[D]固结
22. [A] 在[B] 之前,除非[C] 直到[D] 因为
23. [A] 相互作用[B] 同化
[C]合作[D]咨询
24. [A]返回[B]回复[C]引用[D]响应
25. [A] 或[B] 而是[C] 但[D] 或其他
26.[A]考虑[B]忽略[C]强调[D]丢弃
27. [A] 对[B] 在[C] 中对[D] 进行
28. [A] 免疫[B] 耐药[C] 敏感[D] 对象
29. [A] 影响[B] 减少[C] 阻碍[D] 反映
30.[A]点[B]引[C]来[D]量
31. [A] 总体[B] 平均[C] 对比[D] 详细
32.[A]案例[B]短[C]转[D]本质
33. [A] 幸存下来[B] 注意到[C] 承担[D] 经历过
34. [A] 相反[B] 因此
[C] 类似地[D] 同时
35. [A] 比[B] 那[C] 其中[D] 作为
36.[A]体系[B]结构[C]概念[D]传承
37. [A] 可评估[B] 可识别[C] 可忽略不计[D] 难以置信
38. [A] 费用[B] 限制[C] 分配[D] 可用性
39. [A] 发生率[B] 认知度[C] 曝光率[D] 受欢迎程度
40. [A] 提供[B],因为[C],尽管[D] 假设
相关文章:
第1篇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技巧(物理高中力的合成与分解) 作者:admin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
第2篇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 作者:admin
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
第3篇 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人数(清华大学2018自主招生试题数学) 作者:admin
6月10日,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考试全面启动,2018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领军计划依然在全国设置多个考点,考生可就近选择。自主招生测试为初试和复试。一、笔试时间初试时间为6月10日上午9:00-12:00,共3个小时。二、笔试模式初试采用笔试形式,理科类:数学、物理、化学;文科类:数学、语文、历史。清华理科笔试都是选择,共75题,数学35道题,
第4篇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答案(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卷) 作者:admin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行旅行头行将就木行贿受贿B.给予给水自给自足不给面子C.测量掂量丈量土地量入为出D.应该应届得心应手理应如此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脉搏扶直贫困晶莹寥若辰星B.焕发一幅对联关键性格不合C.提纲情有可原厮打连年歉收D.幅射绿草如茵松弛旁征博引3.依次填
第5篇 甲烷的氧化反应现象(甲烷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作者:admin
甲烷的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供大家参考,更多关于甲烷的氧化反应知识点详解请关注高考网。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甲烷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甲烷完全燃烧:CH4+2O2=CO2+2H2O甲烷不完全燃烧:2CH4+3O2=2CO+4H2O甲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