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教育 > 自考

    考研英语2008年阅读(考研英语历年阅读理解真题精析)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30 09:53:15

    许多学生担心英语阅读能力难以提高。其实,在英语复习中,一条容易被忽视的捷径就是通过分析以往的论文来提高阅读质量。在做英语阅读部分时,不仅需要阅读技巧,还需要了解各类题型的命题规则,掌握一些有效的答题技巧。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的复习,一定要充分利用以往的试卷。原因很简单。历年真题可以帮助你准确、全面地理解考研英语。在分析真题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和规律,将帮助你更有针对性,提高考研英语成绩。考研英语考试有它自己的规则,比如题型和题中隐藏的陷阱等等。考研真题是众多专家潜心研究的结果,其难度是任何其他辅导材料无法比拟的。因此,考生要特别关注真题,切不可忽视学习计划中的这一重要项目。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近年来试题的整体特点以及命题趋势的分析和解答技巧。

    2002年英语考试试题点评

    考试中心统计调查显示,2002年英语试卷符合考试大纲精神,总体难度控制得当,基本能够检验考生的实际英语能力和水平。抽样分析结果(含听力)为:平均分49.18分。各分项平均分如下:听力7.20;英语知识应用4.92;阅读理解22.94;翻译4.75;写作9.36。

    自2002年起,英语知识应用(2002年之前称为完形填空)旨在从语篇层面测试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语篇关系、词汇定义、语义关系、结构等方面的测试。匹配。从以往的试题中可以看出,英语知识应用题主要侧重于同义词和同义短语的分析,其次是连词和关系代词的使用。但2002年试题中介词等词语的使用比例较往年有所下降。有了相当大的增加,但以往英语知识应用试题中出现的同词的派生词、语音、时态等项目却很少出现。 21题考查考生对语境的逻辑把握,24题涉及介词短语的使用,33题设计过于偏颇,36题涉及词语搭配知识,37题涉及大纲词义的延伸,44题涉及单词搭配知识。显然,要想在英语知识的应用上取得高分,仅仅记住单词是不够的。它还需要大量的阅读和良好的语感。

    阅读理解难度与2001年相同,依然以经济、科普、法律和社会生活为主,体裁以议论文为主。第四篇文章是最难的。原因之一是考生不熟悉新闻文章的内容特点。可见,考生有必要阅读一些英文报纸文章来增强理解。从题目来看,难度较大的有四道题。共有第42、43、59、60题,其中第59题为词义题,其余三题均为推理题。推理题和词义题一直是研究生阅读中最难的类型。考生有必要对近年来的推理题和词义题进行总结和比较,找到解题规律。

    翻译题的一些难度与文章的技术性内容过多有关。然而,词汇、语法、阅读能力等综合能力较强的考生会得到高分,甚至满分,而那些不能分析句法结构、不能利用上下文灵活分析词义的考生只能得到低分,或者甚至零分。例如,问题64:它们是传统理论中自主(自治)人的财产,对于一个人对其行为负责并对其成就给予认可的实践至关重要。我们来分析一下句子中的代词they,可以推断,它应该是指复数名词或概念等。因此,根据上下文,可以看出they指的是上面提到的自由和尊严。考生要想在翻译题上取得高分,就必须做大量的翻译练习。更要注重句法、词法的分析和积累,因为归根结底,翻译问题是关于单词和句子的。

    作文题涉及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考生应该有话可说,完全符合三段论的基本发展模型。关键是考生能否用规范、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这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指出的是,仍有少数考生审题不严格。他们只看图片不看标题,文章严重偏离主题。可见,标题、大纲、图片三要素都需要审核,缺一不可。

    2003年英语考试题评

    总体来说,2003年英语试卷的难度设计为中等,比2002年试卷要高。样本结果平均分为46.47分。有效反映考生的实际英语水平。

    英语知识应用主要考验考生的词汇知识和词汇的实际运用。它还测试考生的语感和利用上下文的连贯性来判断问题的能力。另外,词汇的考试并不局限于大纲中列出的词义。例如,问题22的选项[D]是适应,问题33的选项[D]是安全。如果你不知道前者有“适应、顺应”的意思,后者有“安全感”等意思,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词汇表中给出的规定、规定”或“安全”。如果你不理解不负责任、承诺感和寿命的含义,你将无法把握上下文之间的关系,这会影响你对第38题的选择,该题测试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学大纲中列出的相关含义有:“责任:责任、责任感;责任、任务(ir是需要掌握的反义词前缀)”:“commit:委托.提交;犯(错误)”,做(坏事)”:“跨度:跨度,跨度”。考生要想在这一部分取得高分,首先要熟记大纲词汇;其次,要多读书,增强语感。

    阅读理解有点困难。从文章内容来看,这样的选材有点“另类”。第一篇文章讨论互联网如何改变情报人员的工作方式,第二篇文章讨论动物实验与医学的关系,第三篇文章讨论近年来的美国铁路公司。第四波联合浪潮涉及对安乐死的态度问题。从体裁上看,第1篇和第3篇是新闻文章,主要陈述事实并介绍他人的观点和态度。作者不想过多强调自己的观点;第2条和第4条是典型的议论文。作者常常在第一段陈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在后面论证或扩展。从问题的角度来看,选项具有很强的颠覆性。要么是针对考生对文章理解不全面而设计干扰题,如第44题和第56题(均为推理题);或者干扰项的设计使用含义模糊的词语。比如第41题、第45题、第52题、第58题和第59题。看来,要想在这部分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首先要记好词汇,其次要记对词汇。大量阅读较新、较难的报纸文章(较难的文章一定要精读)。

    阅读理解B部分(英汉翻译部分)是一篇关于人类学的文章。考生需要翻译五个句子,共148个单词。语言规范,有的句子句型复杂。它考验考生准确理解结构复杂的英语材料的能力。英汉翻译属于阅读理解的一部分,因此本次试题更加注重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进行翻译。对于所选文本中的单个生词,考生可以根据上下文或构词知识推断出该词的含义。对于一些词义超出范畴的词语,如第65题中的“set”一词,具体评分规则规定,如果该词翻译错误,不扣分。

    2003年的论文题提供了一组图片,题为“温室里的花经不起风雨”,要求考生简单描述并评论其含义。问题宏观,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拓展,更能考验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传统的三段式写作:第一段描述画面,第二段因果分析,第三段个人观点。这篇文章的内容也很容易挖掘,可写性很高。最难的是如何用规范、优美的文字来表达,而这取决于考生长期的积累和反复的练习。

    2004年英语考试试题点评

    2004年英语试卷中没有超出《英语考试大纲》规定范围的题目,也没有偏题、奇怪的题。总体难度控制得当,但较2003年略有下降。抽样分析结构平均分49.55分。测试内容覆盖面基本合适,基本能够测试考生的实际英语能力和水平。

    英语知识应用部分的难度与2003年持平,但仍有几道题难度较大。英语知识应用题的最大特点是以阅读的形式考查英语知识(词汇、语法等)的应用。要想获得高分,仅仅记住单词是不够的。您还需要大量阅读和良好的语感。例如:第21题涉及动词短语的知识。 Ccentering on 的意思是“集中/聚焦于……”,符合句意,与上下文相呼应。

    阅读理解A部分的题目难度主要在0.3到0.7之间。整体辨别力为0.869,仍然是整卷中最好的部分。其中,53道疑难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但考生的正确答案率很低。推理题和词义题多年来一直是考研中最难的题型。考生有必要对近年来的推理题和词义题进行整理和比较,找出解题规律。

    翻译考试的内容重点测试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考试目的的能力。翻译题的难度与文章内容技术性太强有关。然而,词汇、语法、阅读等综合能力较强的考生仍然会得到高分,甚至满分,而那些不能分析句法结构、不能利用上下文灵活分析词义的考生只能得到低分,甚至零分。翻译题要想取得高分,考生必须做大量的翻译练习,而且要更加注重句法、词法的分析和积累,因为翻译题归根结底是关于单词和句子的。

    论述题涉及大家都熟悉的话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写。这也完全符合三段论的基本发展模型。关键是考生能否用规范、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这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指出的是,论述题在难度和效度上很好地达到了科学检验考生生产性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问题内容具有宏观性、普遍性,与当前形式密切相关。它让来自不同专业学科的考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表达了试题的内涵。它还确保绝大多数候选人都达到了规定的数量要求。从效度角度看,论述题客观、准确地反映了考生的活跃思维和语言能力水平;从问题的复习、文本的组织、内容的表达到词汇和语法,可以让阅卷者更好地理解考生的语言。准确把握输出能力。但根据作文命题的设计原则,这类题目的写作相当于考生群体的认知和语言水平。考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背景才能写出一定质量的文章。因此,我们希望考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素质,多加练习,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2005年英语考试试题点评

    总体来说,今年的试题难度略有增加。例如:去年英汉翻译部分的平均分是5.57,相对较高。这也使得今年的赛事难度略高。

    今年,英语知识应用难度略有增加,重点考查考生对段落特征(连贯性、一致性)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以及运用语言要素(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能力。不存在有偏见的问题或奇怪的问题。

    至于阅读理解,今年文章本身语言难度一般,但题目中的选项侵入性太大。稍有不慎或理解上的小错误就会错过正确答案。今年的阅读理解确实从选材到命题都非常好。问题简短、简洁、简洁。今年的试题要求考生正确理解全文的主旨、各段落的中心思想、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以及文章的结论。为此,考生必须做好两件事:1、练习基本的语言技能,特别是词汇的多义性和一定语境下的内涵,提高理解的准确性。 2.正确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

    至于搭配题的选择,今年的试题考验的是考生对篇章结构的理解能力,即如何从文章整体结构分析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对此,2005年的考生由于新题型训练较少,遇到了很多困难。整篇文章语义逻辑性很强,主题设置难度很大。特别是第43题和第44题的选项非常令人困惑。

    今年的英汉翻译试题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要求,确实无可非议。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都很好,体现了往年命题的四个不成文的规则: 1、句子结构比较复杂,难以理解; 2、划线句子中的某些代词或关系代词必须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其指称关系并翻译其确切含义; 3、划线句子中有大纲规定的成语; 4.句子中的一些词、短语或句子必须根据上下文进行延伸和意译,死译往往不能表达原文内涵。

    2006年英语考试试题点评

    2006年试题的四篇文章分别涉及美国文化的同质化/同化、莎士比亚故居旅游、海鱼过度捕捞、不快乐的艺术等,这些内容的时效性都比较强。强烈的问题,尤其是最后两篇文章。难度由易到难排列,第一部分最简单,第四部分最难。

    文章来源是《:经济学人》、《新闻周刊》、《时代》等几家重要杂志的精选文章,其中700-1500字可以轻松删除,改成400字左右的试读文章。例如:第三篇文章选自《经济学人》文章《海洋的第十一小时?》 2003年5月15日删除,改为考试时写的文章;第四篇文章选自《时代》杂志2005年1月17日的文章《不快乐的艺术》,该文章已被删除,改为考试时写的文章。

    文章中存在一些生词,但生词总数没有超出大纲,并且可以根据上下文推导出这些生词的含义,不影响理解和解决问题。每篇文章都有三到四个长难句,而且都是30字以上的句子。第三篇文章更多。

    阅读部分预计难度与2005年基本持平,但第四篇难度较大,主要是涉及人文内容较多,是理工科专业考生的“天敌”。如果考生平均分在50分左右,那么这部分的平均分预计在22分左右。

    从阅读理解题的考核点和题型来看,本次考试没有特别出格的题型,格式也不复杂。主要涉及词汇题(21、37)、句意题(33)、图解题(24、31、36)、态度题(25)、细节题(如22)等。其中,有很多插图问题和细节问题。需要仔细阅读并定位原文的要点。最后一篇文章是关于人文学科的。阅读时,要注意作者的态度。不过,2006年的阅读理解题不仅考的是词汇和难句,更重要的是考题内容体现了今后对西方文化知识的理解。

    2007年英语考试试题点评

    2007年英语阅读题难度与往年基本持平,出题角度也出现在往年真题中。这再次证明了英语复习过程中研究真题的重要性。 2007年我读到的每一道题,几乎都可以在往年的真题中找到相似甚至相同的类型。

    从近年来考研英语试题特点来看,阅读理解题型可分为以下几类:

    1. 细节。这是研究生英语考试中最常见的题型。它占了过去几年中大部分真正的问题。它通常出现在文章的重要点或转折点处。对于这类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回到文章中提出问题的地方,在提出问题的地方附近寻找问题的答案。正确选项通常与原文含义相同,但只是另一种说法。 2007年的考试题中,这样的题还不少。例如,问题28(第2 部分,问题3)询问为什么人们在当今的智商测试中无法获得像Savant 一样高的分数。是什么原因?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该回到最初的问题点,也就是文章的第四部分“像vos savant这样的超高分已经不可能了,因为现在的评分是基于年龄同龄人之间的统计人口分布,而不是而不是简单地划分心理年龄…………”再看四个选项,只有第一项与这句话的意思相同,即IQ的计算方法发生了变化,其他三项要么与文章的意思相反,要么文章没有。根本不提它。

    另一个例子是第21题,询问出生现象。为了解释这些运动员之间的主题是什么,正确选项是C。他指出了它的主题。这并不是第一次测试此类问题。第一段的目的是解释一个现象或例子来介绍文章的主题。 2004年的第一篇文章谈到了电子间谍活动的问题。这已在第一段中讨论过。问题的目的是介绍主题。这个问题的主旨和那个问题一模一样。给出这个例子是为了找出这个例子的论点。找出这个例子的论点是什么,这就是本文开头的主题。这个例子的目的是介绍文章的主题和核心内容。

    2.猜词义题。此类问题中所问的单词要么是教学大纲之外的单词,要么是教学大纲中单词的不常见含义。因此,你不能仅仅依靠你所记忆的单词的含义来回答这类问题。否则,很容易出错。你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判断。例如:第一篇文章中的第22题是几乎每年必考的题。它询问“mania”一词的含义。以往的考试题中,这类题的解题方法都是在你想猜的单词附近搜索,肯定会有提示。遵循这个规律,我们很容易在“mania”前面找到“mad”。结合句子结构,我们可以判断这两个词的意思相同,对应的选项是“疯狂”,所以选B。

    3.推理题。这类题是根据文章内容推断文章未明说的意思。这是研究生英语考试中比较难的题型,但也是几乎每年必考的题型。解决这类题首先要根据题目的提示定位推理的依据,然后仔细区分四个选项的含义差异。一般可以排除12项明显与原文意思不符的项,然后从剩下的与原文意思一致的选项中进行选择。与全文含义最接近的条目。如有必要,还可以采用“逆推法”,即看能否从选项中推导出原文的含义。例如,2007年的第34题(第3部分第4题)“可以从最后一段推断出”。首先,我们应该把最后一段的推论依据。通过阅读最后一段,我们可以消除与原文差异很大的A、B两项;而C和D两项具有相似的含义。一是经济问题会带来政治问题,一是经济问题表明政治问题。按照原文最后一句,“金融余波已经开始,政治余波或许也不远了”。可见,经济问题已经出现,但政治问题还没有出现。两者是平行关系,不是从属关系,故应选C。

    4.观点和态度问题。这类问题需要对文章有宏观的认识,以及作者对文章所讨论问题的态度。分析这类话题时,需要多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它们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倾向。例如,2007年的第30题询问了作者对智商测试的态度。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能基于文章的特定部分。只有全面掌握文章整体内容才能得出答案。根据作者在文章“智商测试分数低的人也能在其他测试中取得高分”中引用的例子,表明作者对智商测试持消极态度。理解了这一点,就很容易选择概念性的并排除其他与你的情感倾向不相符的选项。

    2007年的英语阅读,从出题的角度来看,属于往年的常见类型。对于认真研究过往年真题的同学来说,回答问题并不是很难。对于准备2008年考研的同学来说,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往年真题。他们需要仔细研究题型、出题角度、文章难度和特点,从而把握考试出题方向,指导日常英语复习。

    通过对2002年至2007年英语真题的分析,相信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理解的出题目的和解答方法一定有所了解。最后提醒考生:掌握考研真题,提高阅读成绩。

      相关文章:


      第1篇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技巧(物理高中力的合成与分解)    作者:admin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


      第2篇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    作者:admin

       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


      第3篇    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人数(清华大学2018自主招生试题数学)    作者:admin

       6月10日,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考试全面启动,2018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领军计划依然在全国设置多个考点,考生可就近选择。自主招生测试为初试和复试。一、笔试时间初试时间为6月10日上午9:00-12:00,共3个小时。二、笔试模式初试采用笔试形式,理科类:数学、物理、化学;文科类:数学、语文、历史。清华理科笔试都是选择,共75题,数学35道题,


      第4篇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答案(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卷)    作者:admin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行旅行头行将就木行贿受贿B.给予给水自给自足不给面子C.测量掂量丈量土地量入为出D.应该应届得心应手理应如此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脉搏扶直贫困晶莹寥若辰星B.焕发一幅对联关键性格不合C.提纲情有可原厮打连年歉收D.幅射绿草如茵松弛旁征博引3.依次填


      第5篇    甲烷的氧化反应现象(甲烷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作者:admin

       甲烷的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供大家参考,更多关于甲烷的氧化反应知识点详解请关注高考网。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甲烷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甲烷完全燃烧:CH4+2O2=CO2+2H2O甲烷不完全燃烧:2CH4+3O2=2CO+4H2O甲烷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