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2019年网络安全大事件(2019年国内网络安全事件)
- ·下一篇文章:线性代数真题讲解(线性代数04184知识点)
考研英语完形填空知乎(考研英语完形填空常用词组)
时间过得真快,夏天已经结束了。众所周知,英语学习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应该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考研英语完形填空题虽然不值很多分,但确实是学生比较容易丢分的题。下面我准备了“练、查、填、读”的“四字诀”,助你赢得英语完成大满贯!
练习:这里所说的“练习”是指“做题”
做完形填空题时一定要使用正确的方法。完形填空的基本原则是“先理解文章,再补空”,即所谓“先完成意思,再完成形式”。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是填空的前提和基础。你对一篇文章理解得越透彻,你就越能更好地填空。如果您对文章的意思理解不正确或者有偏差。完形填空可能会变成“猜谜语”。许多学生每次完形填空时都依靠“猜测”。无论他们问多少问题,都没有效果。
什么样的完形填空测试更有效?如果你想取得好的成绩,建议你使用往年的完形填空试题进行训练,因为真题的选材、命题等都是比较合理的。多做真题,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掌握考研试题的特点和趋势,最能应对完形填空等考试题。每周做2到3道考研完形填空题,并坚持做几十道。效果就出来了。
第一步:跳过空格,阅读全文,掌握大意。当你第一次阅读这篇文章时,不要做问题。而是跳过空白,通读文章,填空试题中给出的空白,以获得整体印象,理清脉络,抓住大意,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大意。平时自己做题的时候,如果看一遍看不懂,就看两遍。如果读两遍还是不明白,就再读一遍。一定要记住“不懂文章就不要做题”。因为如果你看不懂文章,那就白费力气了。既浪费时间和精力,又欺骗自己和别人,危害很大。简而言之,在开始回答问题之前,你必须理解文章的含义。
另外,第一次阅读文章时,要注意理解文章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因为这两句往往不是空心句。它们往往是全文的关键句,是文章的“窗口”和“引导”,可以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通过阅读文章的第一句,可以大致判断文章的体裁、人物、时间、事件、事态。一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往往是故事发展的结果、所述事件的结论、启发性的提醒或整篇文章的总结。因此,先阅读最后一句对于理解文章很有帮助。
第二步:结合选项,综合考虑,选择答案。在理解全文意思的基础上,结合给出的备选方案,再次仔细阅读全文。联系上面和下面的内容。注意语境和语境中的语法结构和单词组合,从选择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先把词义和句子的意思放在一起,然后分析句子结构,综合考虑文章的意思、语法规则、固定的词组等,一一分析、比较、筛选备选方案,排除干扰项,初步选择答案。如果您确定,请先执行此操作;如果您不确定,请“跳过”。
第三步:先易后难,向前看,向后看,一一击败。首先做那些更明显、你最有信心的答案。如果你不能立即确定答案,请先跳过此空格并继续做。最后回去集中精力解决难点。这时,你可以用已经确定答案的选项再读一遍这篇文章。随着对文章理解的加深,试题的难度自然会降低,选择的准确性也会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高考完形填空中纯语法题目很少。完型填空主要考验考生根据不完整的上下文推断文章发展方向的逻辑思维能力。测试的重点不是语法和词法知识。任何文章的句子结构和内容都不会孤立存在。句子之间有很强的逻辑关系。因此,你必须利用上下文中的一些提示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第四步:重读全文,一步步验证,有遗漏的地方补上。填完所有空格后,用选定的答案填空,通读文章,仔细审阅每个空格,看看选定的答案是否使文章的意思连贯、逻辑性强,语法结构是否正确,语法结构是否正确。它符合习惯。表达方法,发现选错的答案或有疑问或不清楚的答案,重新复习,并进行更正。
核:这里所说的“核”是指“核对答案”
检查答案时,要注意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回答问题的本质。考生不能只看答案,还要看选项的内容。检查完答案后,要特别注意自己做错的题,并分析错误的原因。做完这道题后,最好将所有答案填回原文,然后从头到尾阅读全文,以保证文章上下文流畅连贯,语法准确,逻辑是合理的。完形填空文章通常是具有相关含义的话语。讨论一个话题,文字的重复、替换、重复、共现在所难免。根据这个原理,某个空间对应的答案很可能是在上下文中重复出现或同时出现的相关词。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动词之间的有机联系来确定答案。因此,解决问题时应联系上下文,寻找相关线索。
检查答案时要着眼大局,整体把握,宏观考虑。只有必要时我们才能详细阐述具体答案。一两个答案可能很困难。检查答案,反复思考,从整体到具体,再从具体到整体。采用的方法是再次把选项放在一边,把答案放在文章中,检查答案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文章的精神和作者的意图。和风格特征。所以要考虑全局,不要只看语法,只检查语法,不要逐句翻译,要整体理解,再看段首和段尾。
填空:这里所说的“填空”是指“填空”
即考生不看答案,自己阅读文章,利用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完成填空。这种填空训练有利于培养考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训练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考生的“句子恢复能力”,强化考生理解、掌握话语和应用的能力。字。考生应坚持每周完成2至3道完形填空题。经过几个月的训练,考生的填空能力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训练时,建议大家把给出的单词遮盖起来,自己填空。
完形填空文章的第一句通常是一个没有空格的完整句子,并且第一句往往是文章的主题句或包含主题词的句子。考生可以利用它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为回答后面的问题打下基础。根据。我们需要通过第一句话来预测文章的中心内容,为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了解格式塔文章的整体结构。做格式塔时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整体阅读的概念,忽略了文章的整体中心句及其核心主题,把20个填空题当成20个孤立的信息。分句和20个孤立的句子,所以抓住前两点,才能分析整个句子、上下句和整篇文章。
阅读:这里所说的“阅读”是指“熟悉的阅读”
了解第一句:完形填空文章的第一句通常是一个没有空格的完整句子,并且第一句往往是文章的主题句或包含主题关键词的句子。考生可以通过它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为回答下列问题奠定基础。我们需要通过第一句话来预测文章的中心内容,为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阅读全文:开始做题后,要根据掌握的线索快速反应,找到关键词,抓住全文的大意。如果有一些困难的问题,可以暂时跳过或者起草答案。随着文章中的篇幅越来越少,全文的意思也会越来越清晰。
注意上下文,先易后难:完形填空所选择的文章都是有逻辑关系、意义相通的文本。因此,文本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重复出现的单词、同义词或反义词。相互关怀等现象。因此,在解决问题时,应该联系上下文,寻找相关线索。培养在完形填空时捕捉和记住相关信息的能力。
重读全文并检查你的答案。由于选择答案时保持一致很重要,因此在初步选择后,您还应该根据上下文检查您有疑问或不确定的答案。这时,你应该重新阅读文章,从语义和逻辑的角度检查文章是否存在问题,并根据上下文调整答案。
在日常练习中,完成的论文必须阅读5遍以上才能达到熟练程度。熟读的目的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语感形成、头脑中积累的语言材料丰富后,完形填空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在无形中得到有效提升。考生做题时要放松、放松,把握时间,速度要快。无需仔细阅读整篇文章,但可以根据测试点回答问题。注意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尽量在20分钟内完成20道完形填空题。
考研提醒大家,除了注重复习之外,我们还可以想办法不断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那我们一定会在考场上展翅高飞,飞向自己的理想王国!
相关文章:
第1篇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技巧(物理高中力的合成与分解) 作者:admin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
第2篇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 作者:admin
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
第3篇 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人数(清华大学2018自主招生试题数学) 作者:admin
6月10日,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考试全面启动,2018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领军计划依然在全国设置多个考点,考生可就近选择。自主招生测试为初试和复试。一、笔试时间初试时间为6月10日上午9:00-12:00,共3个小时。二、笔试模式初试采用笔试形式,理科类:数学、物理、化学;文科类:数学、语文、历史。清华理科笔试都是选择,共75题,数学35道题,
第4篇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答案(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卷) 作者:admin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行旅行头行将就木行贿受贿B.给予给水自给自足不给面子C.测量掂量丈量土地量入为出D.应该应届得心应手理应如此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脉搏扶直贫困晶莹寥若辰星B.焕发一幅对联关键性格不合C.提纲情有可原厮打连年歉收D.幅射绿草如茵松弛旁征博引3.依次填
第5篇 甲烷的氧化反应现象(甲烷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作者:admin
甲烷的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供大家参考,更多关于甲烷的氧化反应知识点详解请关注高考网。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甲烷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甲烷完全燃烧:CH4+2O2=CO2+2H2O甲烷不完全燃烧:2CH4+3O2=2CO+4H2O甲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