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答题术语(高中必修一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
- ·下一篇文章:2013年时政热点汇总(2013年的时事政治)
高考政治命题趋势和命题基本方法是什么(高考政治命题趋势和命题基本方法的区别)
1.2010年高考命题趋势
(1)总体要求:
以《说明》为据,研读考纲,明确命题指导思想和能力要求及试卷的特点及命题走向。
夯实基础,联系实际,树立问题意识。重视综合探究,改进学习方式。
总之:重点知识突出;复习内容简洁;注重联系思考;盯住班里差生。
(2)考试内容
经济常识57点;哲学常识66点;政治常识45点,共168点。
时事政治: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3)题型示例:
具有着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的特点,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文化品位。
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在答案的设置上,体现了进一步开放的趋向。
(4)试题特点预测:
第一、坚持总体相对稳定,但稳中有变的原则,试题具有较强的区分度,体现选拔性。
相信今年高考政治试题会在命题思路、题型和风格上基本保持稳定,以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命题基本思路是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又有利于推进高中新课改。题型和风格不会有多大的变化,同时试题选材将更加典型、立意更加新颖、视野更加开阔、思路更加畅达、设问更加灵巧、逻辑更加严谨。今后的试题既能较好地测试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可能突出考查程序性知识,更为重要地是能有效地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有力地克服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的现象。另外追求区分度,体现选拔性。
第二、试题以知识的主干化、网络化为主体,更加注重政治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凸显试题的基础性。
课程标准政治科考试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从试卷的命题范围涉及得知识内容多,考查面广。因而试题在知识点的选择上,必然着重考查主干知识,突出体现试题的基础性。区分度高不等于试题就一定难,如果试题过难,恰恰没有了区分度。注重考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能根据材料和设问跨章节地灵活调用“知识库”中的储备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整合知识点,生成符合要求的答案。因此,试题的基础性也不等于死记硬背课本知识点。
第三、试题继续坚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2010年高考政治试题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紧密联系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试卷把理论观点的考查寓于学生的社会生活之中,贴近学生生活,将继续保持选材来自学生身边的生活特点,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就是知识,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引导学生通过关注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这种试题既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考查,又是对生活、实践的指导和关照。学生从被动的答题者变成了主动的探索者,体现亲身体验的快乐。当然这种对生活的关注还表现在关注经济生活,关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等。
第四、试题仍然坚持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增强探究性,加大开放性力度。
试卷将在继承往年高考命题的基础上,追求高考改革意识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一致。无论在设问形式上、还是在答案的设置上,都会有一定的探索和创新。力求并加大试题探究性和开放性的力度,是政治高考命题的基本趋势。开放性试题不仅内容具有丰富性,解法具有探索性,思维具有发散性,答案具有多元性,效能具有创造性,而且考查的目标直接指向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回答这些探究性和开放性的试题时,以所学知识为依托,发挥丰富的想象,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与视角,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考试中增进与体验健康的情感。
该类题目是对试题设问的一大创新,真正体现了新课改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要求,命题实现了角色的转换,成功地把本是被考查对象的考生“转换”成问题的探究主体,把考生从被动的答题者变成了问题的主动参与者,真正使考生成了考试的主体。
第五、坚持开发地方考试资源,着力体现地方特色,营造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
试题注意开发地方的考试资源,大量选取反映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采取的重大举措和取得成就的素材,利用校本课程特别是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发的成果,创设情境设计问题。这种设置凸现亲和力,会拉近试题与考生的时空距离。可以预料,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展开,校本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地方资源将是命题的重要素材之一。
第六、试题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运用图表漫画、图像和图表等形式设置新情境,力求图文并茂,生动活泼。
科学精神的本质在于求真,即正确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人文精神的本质在于求善,即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运用图表漫画、图像和图表等形式设置新情境将抽象的理论观点寓于形象直观生动的图片之中,既减少了文字阅读量,又提供了丰富的试题信息。
以古训、名言、诗词、警句和俗语的形式设计考题。古训、名言、诗词、警句、俗语语言精练,内涵丰富,哲理深刻,令人深思,给人启迪。以诗词典故为载体,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体参与,体现人文关怀。考查考生的人文素养,既增加了试题的灵性和丰厚的文化含量,又体现了高考考核能力立意的特色。
2010试卷将更好地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尤其会突出科学发展与奥林匹克精神、众多民族精神、感动中国杰出人物、感恩等的结合。史料、图表和漫画是命题专家设置问题新情境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这样既可以充分体现政治的学科特色,又可以增加试题的可读性和形象性,有利于激发考生阅读兴趣而发挥好自己的水平。
2.命题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1)试题构成的要素
不论什么类型的试题,归纳起来,皆由立意、情境、设问和答案与评分参考四个要素构成。
①立意
立意反映考查目的:是试题的核心或主题。包括知识与能力。对立
意的具体要求是:
★立意要正确实现考试目的,体现能力考查的主旨;
★立意要准确,每题的考查目标应独立、完整;
★立意要重点突出,考查目标要有层次和相关性。
(审设问的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形成答案提纲的能力;规范表达的能力。)
②情境
情境是实现立意的材料和介质。其关系着立意表达的程度。在试题中对情境设置的要求是:
★服从立意,根据立意的要求剪裁、选择有关的知识内容。尽量避免无用信息。
★根据考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解程度设计情境。
★情境科学、可信。
★情境新颖并有趣味性,有相当的信息量和一定深度。
③设问
设问是试题的呈现形式。其关系着立意实现的程度。对设问的具体要求是:
★围绕立意、根据情境选编设问;
★设问针对重点内容并涵盖其他内容;
★设问方式新颖、巧妙、灵活;
★设问语言准确、简明、通俗;
考试语言的特点是准确、简明、通俗。避免出现影响答题的罗嗦而含义不清的设问。
④答案与评分参考
答案与评分参考是试题构成的重要部分,没有答案与评分参考不能称其为完整的试题。
★选择题答案要惟一,具有排他性;
★答案与评分参考的关系要一致。
主观题答案要符合解答要求,评分参考应明确。只要观点(或结果)对就可以给分,还是因叙述或解答的正确顺序分步给分,或是部分对就部分给分。主观题评分参考要鼓励考生有创见地答题;评分细则可操作性强,易于控制评分误差。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关注学生思维过程;关注学生情感体验过程,突出答案的生成性
(2)试题编制的基本原则
①科学性原则
试题内容不发生知识性和科学性的错误是保证测量科学的前提。
②准确性原则
试题的准确性主要指试题内容与学科测量目标的一致性问题。具体说,试题必须遵循各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命题。并且较完整考查学科的重点知识内容和能力要求,才能保证测量的有效性。
③公平性原则
试题的公平性是指考查的内容,试题选取的素材、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要考虑到全体考生,防止偏、怪、异。避免因种族、民族、地域、风俗、性别等社会各部门、行业间的差异引起的不公正的结果。
④规范性原则
主要指试题表述要科学、严谨,应使用语法规范的语言。要使用国家规定的专业术语和计量单位。图、表要清晰、准确、规范,指导语要明确、简洁、合理。
(3)试题编制的基本要求细则
考试是在规定时间内由考生完成一定量的试题的解答任务,由于题型对考生的作答要求不同,考生对不同试题的反应的结果也会不同。教育测量学理论对题型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一般地说,可分为客观性试题(选择题、填空题等)和主观性试题(材料分析题、解答题、写作题等)。
从试题的功能来讲,客观题性试题适合于考查考生对基本知识的识记、领会和简单的应用能力,不偏重于具体思维过程的考查。客观题性试题量大、分值小,有利于提高试题覆盖面和信度。主观性试题适合于考查考生对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思维过程。主观性试题相对较灵活,题量小、分值大,有利于提高考试的效度。
①选择题
★题干应包括解题所必须的全部条件,选项不再做条件上的论述。
★题干把问题交待清楚、表述准确、简洁、不出现与答案无关的线索。
★题干与选项内容属同一范畴。
★题干慎用否定结构。不是绝对不可以使用,适当地使用否定结构形式,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使用否定结构应在否定用词下加着重记号,如“不能”,适当提醒考生,以免在紧张的应答情况下,疏漏了否定结构的关键词。
★干扰项(错误项)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且看上去似乎有理,不要错得太明显。
★正确选项和错误选项都应当在逻辑上与题干一致。正确选项和错误选项长度、结构等尽量相近。
②非选择题
★要测量考生在哪方面的能力,要求考生在解答这道试题时应该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
★要使每一个考生都能明确试题所提出的问题,不要因题意模糊或用词不当而影响考生回答问题,从而影响测量目的的实现。
★为了更好地达到能测量考生各种能力的目的,在编制试题时,最好不要照抄书本上的例子和材料。应当使用新材料或采用经过改造的编排方式。以便使主观性试题能更好地评价考生使用资料的能力。
★每道题一般占分比例较大,评卷中容易产生评分误差,以至影响考试的信度。因而可以采取一道大题中又分成若干小题,小题之间所用的条件互有联系,但小题的解题过程既可独立也可相联系,尽量不因前面小题的错误影响后面小题的作答。评分也不要“株连”,从而方便评分及减少误差。
★要注意试题解答的长度与复杂性。使试题的复杂程度和难度有一定的梯度,有难有易。
★在命制试题的同时,还要写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评分参考,应规定每一个问题的分值,在评分过程中应坚持同样的评分方法。若试题解答并未包括全部解法(如计算题的多种解法),而考生的解答可能不在拟定的答案之内,最好注明其他合理答案也应给分,或注明合理地评分细则。
★为方便考生解答试题,要编写好试题的指导语,对每一道试题有什么不同的要求都应当有所说明,防止考生误解而影响成绩。
(4)试题难度控制
难度控制是根据当年的招生计划录取的群体人数和要求区分的各种层次的大致百分比来决定的。难度的调节有多种方法
★是单个还是多个知识点,回答问题时使用原理是否完整?
★是直接给出的信息,情境还是需要考生开发的隐藏的隐含的信息、包括标点符号使用。
★解题时所用的思维方式属于什么层次?
★要求学生回答时的用语、方式是还容易表达、规范,是直接表达答案,还是需要转换才能表达?
★试题所设情境是否为考生所熟悉,陌生度是否较高?
★试题是否可能有多个答案,是否要求考生进一步选择最佳答案。
(5)难度调整的一般方法
★答案设置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和时政热点表述的准确性;
★情景设置注重分析材料之间的联系性;
★设问设置注重复杂性的分析。
(6)试题考查方式主要有两种:
显性与隐性考查:显性考查即对热点问题直接考查,试题材料一般直接引用党和国家的有关文件,设问直接明了;隐性考查,即对热点问题折射考查,试题切入点小,材料具体化、生活化。试题情景也有宏观、中观、微观三种情况考查。
(7)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命题趋势
①注重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试题的基础性。淡化单一知识点和单纯识记能力的考查,突出知识的理解能力、迁移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查。
②关注社会时政热点重在考核考生对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把握,特别是政策、法律、法规的调整变化更是高考涉及的焦点。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社会和人生,突现试题的拓展性。
③组合式、综合性试题比重增大,近三年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
设置情境由传统的单一漫画到现在的图画、图像、图表,力求直观多元。
④开放性和探究性的题目开始出现,这是命题上的一种创新,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展示个性特长。这种题型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⑤总体趋势偏易。(试题要体现节俭和精明,控制文字量,突出主干知识)
相关文章:
第1篇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技巧(物理高中力的合成与分解) 作者:admin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
第2篇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 作者:admin
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
第3篇 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人数(清华大学2018自主招生试题数学) 作者:admin
6月10日,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考试全面启动,2018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领军计划依然在全国设置多个考点,考生可就近选择。自主招生测试为初试和复试。一、笔试时间初试时间为6月10日上午9:00-12:00,共3个小时。二、笔试模式初试采用笔试形式,理科类:数学、物理、化学;文科类:数学、语文、历史。清华理科笔试都是选择,共75题,数学35道题,
第4篇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答案(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卷) 作者:admin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行旅行头行将就木行贿受贿B.给予给水自给自足不给面子C.测量掂量丈量土地量入为出D.应该应届得心应手理应如此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脉搏扶直贫困晶莹寥若辰星B.焕发一幅对联关键性格不合C.提纲情有可原厮打连年歉收D.幅射绿草如茵松弛旁征博引3.依次填
第5篇 甲烷的氧化反应现象(甲烷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作者:admin
甲烷的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供大家参考,更多关于甲烷的氧化反应知识点详解请关注高考网。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甲烷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甲烷完全燃烧:CH4+2O2=CO2+2H2O甲烷不完全燃烧:2CH4+3O2=2CO+4H2O甲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