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物化自己(物化生基础知识)
- ·下一篇文章: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单词特殊发音)
小说,体裁(小说体裁的特征)
作者:林承雄
【名题精选】(2011高考语文浙江卷第13题〖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第9车厢》)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3分)
【思路解析】
分析叙述人称需扣住题干中的“主体部分”,从主体部分看,小说末尾两段中的“他”和“讲述故事的人”对叙述人作了提示。还可联系叙述内容,从叙述视角的角度作出判断。小说的叙述视角常见的有“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本文主体部分使用全知视角来讲述故事,由此也可确定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分析叙述人称的表达效果可借助自己的知识与阅读积累并结合本小说的叙事特点,一般说来,第三人称的叙事效果可以从“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的自由度和叙述者作为旁观者而产生的距离感等角度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第三人称叙述。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
【方法导引】
分析小说体裁特征,首先要了解有关小说体裁特征的基本知识。
小说是一种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多角度、多层次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它的主要特点是:用艺术概括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一般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对环境做具体描写。
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因此比现实中的原型更为典型。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场面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小说不仅勾勒人物的轮廓,刻画其性格的一个或多个侧面,还要在情节的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的演变。
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小说情节组成部分通常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情节往往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
小说是时间的艺术,又是空间的艺术。所谓空间主要是指环境。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活动的特定场所。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具体而言,社会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有:①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自然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有: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③烘托人物性格,或表现某种心理; 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旨;⑥对人物的性格或小说的主题起到特定的象征或暗示作用。
小说的叙述方式常见的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顺叙是按时间或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倒叙是指不按时间先后顺序写,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以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是指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丰满充实。补叙是指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平叙是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小说的叙述视角有“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两类,全知视角大都见于传统小说,叙述者如上帝一般俯瞰人间,对所发生的故事、各个人物都了如指掌,有时候还会跳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有限视角的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
小说的叙述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他”。第一人称叙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第三人称的叙述则较为自由,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
分析小说体裁特征,要在充分细读小说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小说内容,运用上述体裁特征的基本知识来解答相关问题。对于人物形象性格分析一类的问题,应从小说情节与人物的关系、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小说中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入手来理解;对于情节结构梳理与概括一类的试题,应从小说中的情节发展的组成部分,矛盾冲突设置的环节、线索安排等角度来分析;对于小说中环境描写分析一类的试题,应从环境描写的类型与描写手法来探究其意图;对于小说的叙述方式、人称、视角的分析,则应从作者何以选择该叙述方式、人称、视角的角度来解说。
类题训练
一、阅读下文,回答1-5题。
预备党员
姚霏
⑴郑一凡随时写点儿入党申请。
⑵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级时,他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那时他25岁。
⑶认识他的人都说:这个人,很严肃。就是说,他有三套服,全都是中山装。老师很喜欢他,系里准备让他毕业后留校当辅导员。
⑷你不能想象他读书的认真。他能在教室里一坐5个小时不改变姿势。因此他的考试成绩总是全班第一——开卷考的除外。他开卷考试成绩历来不好。好在开卷科目多是选修。只记及格和不及格。没有人不及格。他严格遵守校规,不谈恋爱,尊敬老师,不随地吐痰,敢和坏人坏事做斗争。关于最后一条,有这样一个例子:他有个同乡,在经济系,他们是好朋友,常在一起讨论理想问题。有一次他到同乡寝室,发现同乡在烧电炉。他转身就走,左思右想,觉得应当到宿管科报告,就去了。那同乡就被罚了40元(大学里是严禁学生使用电炉的)。因为他报告有功,奖了他10元。他把10元奖金全部买了青春、理想、爱情之类的书,送给那个同乡。同乡很感动,就写了一篇催人泪下的随感,登到校刊上。据说,郑一凡的入党申请被批准,与这件事有关。
⑸了解他的人说:“这个人,聪明。”也不加任何注解。这话传到老师耳里,他们很不高兴,就去找这些人谈心,谈到深刻处,就说:“你们不但自己不要求进步,还对别人要求进步不满,是什么态度呀!”那些人就不敢乱说了。郑一凡就成了没人注意的人。
⑹没料到就在他成为预备党员的3个月之后,却成了轰动全校的人物。
⑺郑一凡被开除了!
⑻据与这件事有关的李凡(他和郑一凡同寝室)说,完全是个小玩笑,没想到郑一凡会当真。冬天冷,郑一凡穿着件滑雪衫,考试的时候,他在滑雪衫里藏了个录音机,把耳塞顺着袖子拉到手心。作弊。没有一个老师知道。但不知怎的让李凡知道了。考试结束后,李凡在寝室里只有他俩人时,就一本正经地说:“老郑,你现在是中共预备党员,可不能用现代化手段作弊呀!“郑一凡吓得脸色发白。李凡觉得好玩,就说:”要么拿一千块钱出来,咱们私了;要么我告诉系里。”李凡说完就踢球去了,完全没把事放在心上。那晚很晚郑一凡才回寝室,他悄悄地把李凡叫到没人处,递给他一个沉甸甸的黑皮包,李凡打开一看,吓得要命,全是钱!郑一凡说:“咱们私了。”李凡说:“我是开玩笑呀!你怎么当真了呢?这些钱是哪儿借来的?”郑一凡说:“开玩笑,丢了党票可不是开玩笑。你别管这些钱是哪儿弄来的。我只是问你,你还要到系里告我作弊吗?”“不,不,”李凡说,“我说过我只是开玩笑。”郑一凡就走了。李凡只好拎起黑皮包回寝室。第二天,公安局的人来把他俩一起带走了。
⑼郑一凡被开除,李凡得了个警告。
⑽郑一凡走的时候,他的同乡去送他。同乡说:“老凡,你是聪明反被聪明误。那次烧电炉,我昧着良心成全你,可你……不说了,这电炉送你留着作个纪念吧,反正是你掏钱买的。”
⑾郑一凡说:“在哪儿跌倒,还在哪儿爬起来。”
⑿他家在河南农村,回去不久,就给他的同乡来信说,他当了生产队长。
(选自《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精品赏析》)
⒈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第⑷段采用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的手法表现了郑一凡认真学习、严格自律、积极上进的思想品质。
B.第⑸段概括叙述老师对同学非议郑一凡现象的批评,突出表明郑一凡善做表面文章的手段之高明。
C.“郑一凡被开除了!”这一句单独成段,用感叹句式强调郑一凡的突变,设置悬念,使行文有波澜。
D.第⑽段用插叙手法交代电炉事件的最初根源来自于郑一凡的赠送,从中可见郑一凡处事的工于心计。
E.本文叙述郑一凡成为预备党员的前后经过,运用先抑后扬手法,写活了他的表面言行和思想灵魂。
⒉细读第⑶⑸段中画线语句,简要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⒊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郑一凡形象的特点。
[1][2]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1篇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技巧(物理高中力的合成与分解) 作者:admin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
第2篇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 作者:admin
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
第3篇 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人数(清华大学2018自主招生试题数学) 作者:admin
6月10日,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考试全面启动,2018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领军计划依然在全国设置多个考点,考生可就近选择。自主招生测试为初试和复试。一、笔试时间初试时间为6月10日上午9:00-12:00,共3个小时。二、笔试模式初试采用笔试形式,理科类:数学、物理、化学;文科类:数学、语文、历史。清华理科笔试都是选择,共75题,数学35道题,
第4篇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答案(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卷) 作者:admin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行旅行头行将就木行贿受贿B.给予给水自给自足不给面子C.测量掂量丈量土地量入为出D.应该应届得心应手理应如此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脉搏扶直贫困晶莹寥若辰星B.焕发一幅对联关键性格不合C.提纲情有可原厮打连年歉收D.幅射绿草如茵松弛旁征博引3.依次填
第5篇 甲烷的氧化反应现象(甲烷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作者:admin
甲烷的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供大家参考,更多关于甲烷的氧化反应知识点详解请关注高考网。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甲烷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甲烷完全燃烧:CH4+2O2=CO2+2H2O甲烷不完全燃烧:2CH4+3O2=2CO+4H2O甲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