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高考诗歌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高考诗歌鉴赏常用典故)
- ·下一篇文章:背诵困难是病吗(背诵困难怎么办好)
高考评卷现场大揭秘(高考评卷视频)
评卷归来话高考
康同杰
今年受教研室和学校委托,参加了2006年浙江省高考文综试卷的评卷工作,并被任命为文综第11改卷组小组长。高强度的10天工作,我们小组不仅顺利完成了自己承担的任务,还帮助其他地理试题组完成了部分改卷任务。在工作中,我熟悉了新的改卷模式下的改卷程序,也了解了高考试卷改卷评分标准的制定过程和原则,知道了全省学生在地理客观试题答题的基本情况,对指导学生高考答题做到了心中有数。
网上阅卷系统主要分为三部分,即扫描试卷与客观题判分、网上阅卷主观题和试卷合成总分。试卷运送到招办后,工作人员就开始了紧张的扫描工作,高速扫描仪以每分钟70-160张的速度进行扫描。扫描的同时,考生客观题分数通过计算机阅读答题卡已经自动计算出来;而每个考生主观试题的答案则按题切割成一个个图片。扫描、客观题判分、主观题切割三项任务完成后,系统将以考生准考证号通过加密算法生成的条码号为文件名,为每个考生建立文件库并存入服务器。
一、试卷的扫描分割
每个考生主观试题的答案则按题切割成一个个图片,每个图片都由电脑重新编码,考点评卷专家组根据每个题需要的评改工作量再把一些答案重新组合,形成不同的操作组。例如今年的高考文综试卷地理部分分为4个操作组,第一操作组的任务是36试题(1)~(3),第二操作组的任务是(4)~(5)两题,第三操作组(文综的第11操作组)的任务是39题的(3)和(5),第四操作组(文综的第12操作组)的任务是39题(4)。
发现的问题:由于今年答题卷设计问题,即仅仅划定了试卷答案的答题空间范围而没有划定每个题的答题范围,不少学生答题中出现了答案错位现象,在答案切割过程中这个题的答案被切到了那个题,导致改卷老师无法看到答案而失分。有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半行文字,但由于无法准确判读,只好不给分。一天2000多份试卷的评改量,不可能在某份试卷上花更多时间。
解决方法:考生要严格控制答题的范围,绝对不能超区,否则等于白写!
二、评分细则的制定
根据各自的职责,老师分为阅卷老师、小组长、大组长和科目组长。
1.地理大组长与各操作组小组长提前学习高考评分标准,初步拟定试卷评分细则。
2.组织所有评卷老师进行试评,一是熟悉操作规程,二是发现更多的答案,提出新的评分标准。
高考试卷命题者只给出了答案要点或参考答案及给分标准,但学生答题是千差万别,什么样的语言给分,什么样的语言不给分,需要操作组全体评卷老师共同协商,最后由小组长执笔统一界定并报大组长审定。
三、试卷的评改过程
1.阅卷系统也依层次设定了不同的权限:阅卷老师只能看到切割的试题图片,无法进行查询、也无法看到其它老师判分的痕迹。小组长可以实时看到该小组内各个老师改分情况的曲线图,系统事先设置出整体试卷的分数人数比曲线,老师改卷时也会有个人分数人数比曲线,如果两个曲线偏离太远,小组长有权对这个评卷老师提出质疑并可以调阅任何一张该小组老师改过的题目图片。负责数个小组改卷的大组长看到的则是各个小组阅卷的曲线图,大组长可以实时监控。科目组长则对整个阅卷点负责,他将和大、小组长一起判定问题卷。
2.服务器根据指令将每个考生的答题图片通过专网随机分发到各个阅卷老师的计算机,每个阅卷老师根据评分标准给分。每份试卷至少要经过2位老师评改,至于谁评改,是由电脑随即发放的。只有两位老师评分误差在确定的范围内,评改分数才是有效,最后给的分数是两人的平均分。我们这组题目要求误差为零。如果两个老师给分超过误差范围,则由电脑自动分发给第三位老师,第三位老师所给分数如果与前两位老师中的任何一位吻合,则这两位老师的给分有效。如果三位的给分仍然在误差之外,这份试卷就作为问题卷发给小组长进行仲裁──组长给分就是最终分数。
3.如果某个阅卷老师感到对前几个试题判断有误,可以在30份试题的允许额度内进行调看,超过了这个范围,试题将连同分数流到数据库,而不在老师的计算上保留任何痕迹。
4.试卷评改若干份后(100份),会把前面自己评改过的某一试题重新发过来重新评改,以监测这个改卷老师评分的尺度是否有改变。这些都可以在小组长的电脑里进行监测。
5在老师的阅卷过程中,试题图片是不带有考生任何信息的,任何一位老师都无法通过系统查找到某一位考生的试卷。阅卷工作结束后,上千万条数据将回流到原始数据库,自动合成,考生的高考分数由此尘埃落定。在每个考生的文件夹里,有考生的高考分数、试卷整体扫描图片,各科客观题分数、各科主观题的切割图片、各主观题的分数,甚至连各题经过了几个老师判分,每次判分是多少都能一览无余。
四、出现的问题
①文科学生的基本地理能力欠缺。本试卷非选择题部分有16分属于记忆性的问题,一个有8个知识点,都是属于中国地理最基本的知识点,例如中国主要地形单元──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及中国主要的铁路干线京广、京九、京沪线,在评卷时我们看到,学生对诸如地理(地区)名称、区位特点回答正确率较高,但对需要自己分析判断得出结论的试题得分偏低,如非选择题第39题(3)(5)两题,属于低难度题目,是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最基本的知识内容,但学生得分仅仅有6.59分,出乎改卷老师的预料。
②答题顺序错,因为是答题卷答题,一个题目中答案的顺序必须按照先后顺序不能颠倒,试卷中出现的第一个答案,改卷老师即判断是对应了第一个答案。即使第一个不会写空了一格,继续写第二个,也会把第二个答案当作第一个,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答题中一定要按先后顺序,否则虽然写对了内容,照样不给分。
③关键字写错。现在地理评卷对文字的错别字要求不是太高,但对一些关键文字(指的是影响答案内容的关键字)要求比较严格,如果关键文字写错,则本题不得分。例如京沪线中的沪,写错了则不是这条铁路线了,肯定不给分。
④答案要点不够
地理试题里的简答题要写多少内容,还要看命题老师的思维,应该来回答多少内容才算可以,这要看题目给分。地理给分起点一般是每个问题2分,如果一个简答题给分8分,那么需要至少回答4个要点,少了肯定要扣分的,为了保证命中率,还是多回答几条为好。
五、原因分析
1.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比较薄弱,审题能力亟待提高。
第36题⑴,学生根据中国的轮廓图,一眼就能判断经过的地形单元。问题是让学生说明图5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指出图6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因时。学生对题目呈现的材料观察不完整、不细致,信息的利用不充分,不能将考察地点的发生的次数逐月与季节相联系起来,导致判断的表述不准确。
还有39.(3)(5),相当多同学根本不知道这是长江,把地名写错,把铁路名称的顺序写错,学生的获取地理信息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比较薄弱,相当多被题目中的运河信息干扰,仅仅答出上海的发展与运河的关系而忽视了长江河口。
可见,帮助学生学会从试题提供的有关资料中,获取信息资料的有效内容并运用地理知识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找出对试题要求和考查意图有关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十分重要。
2.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描述和阐释能力比较薄弱。
在地理卷面失分的考点中,第36题(3)(4),39题(3)(4)有许多学生表述不规范、不完整,甚至不能使用地理学科语言进行表述,词不达意,答非所问,前后矛盾造成错误。加强地理学科语言表达和答题规范的训练,是学生能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解释事物的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结合材料,对事物进行理性描述与阐释,意义力求完整,在今后的考试和讲评中要从严要求,给与足够的重视。
3.学生对地理问题的论证和探讨的能力比较薄弱。
第36题(5),许多部分学生无法看出沙尘暴发生的规律性,表述出周期性这个特定的规律。
第36题(4),学生在论证共同的地理因素时,往往不知道地理因素的含义。
今后的复习中要从形成学生的地理知识结构着手,使学生面对地理问题能用检索的办法,对号入座式地回答问题,全面、系统、完整。后者,要加强概念教学,在论证过程中使学生审题、答题伊始就能明确题目的意图,知道从什么角度切入,应当回答到什么程度才算到位。
六、对高三地理复习的感想
1.加强区域地理学习,强化地理空间定位。
要加强中国各国土整治区域、我国周边毗邻的国家和地区地理的学习。对这些地区:一要从经纬位置、海陆位置及其它相关位置(区域轮廓图、地势剖面图、特征事物)等,熟记重要的经线、纬线经过的沿线地区和重要的国家,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定位的参照体系,能进行左邻右舍地理事象的空间推断,形成空间逻辑能力;二要把重点区域的分层设色地形图转变为等值线(地形、温度、降水)图进行判读训练;三要加强地理位置的有关应用,推断和概括区域特征,如水文、气候、地形、经济、人文状况等。
2.扎实地理“双基”,避免偏深繁难,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
在地理高考的的高三复习阶段,不引导学生钻研深繁难题,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削弱“双基”的巩固与提高。要引导学生将已有的学习内容如自然地理的影响因素,人文地理的区位因素,有机地梳理整合,形成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或框架,确保学生在考试中作答思维的完整性、逻辑性。
3.发挥地理学科主干性内容的支撑作用,关注学科主干要素的交汇点,学科主干要素与社会热点的结合点。
地理区域与空间定位、地图与地球运动、天气与气候、工农业城市交通区位与环境保护、区域国土整治与可持续发展这5个地理的主干性内容,地理高考每年长盛不衰,考点频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注意强化。
要关注能体现循环经济、和谐社会、能源安全、中部崛起及国家睦邻合作有关社会热点的地理问题,结合我国的区域国土整治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思考和训练,注重培养学生在空间区域、知识迁移、问题思考和解决过程中所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4.以地理考纲为指导,加强学生地理能力的训练。
⑴、帮助学生熟悉地理高考试题的考查要求和答题规范。
2006年的高考地理命题从题型、难度、结构和手法,与去年大致相同,保持了一定的稳定度,是帮助学生熟悉地理高考试题的考查要求和答题规范训练的好材料,可以利用这些材料让学生了解地理高考题目的设计意图、设问角度、呈现形式。平时设计高考练习,要向高考试题靠拢,体现相同的思路、方法、技巧和能力要求。
⑵加强地理图表判读的训练,熟练地理图形语言的应用。
地理图表是最具地理学科特点的学科语言,判读地理图表是地理学习的基本要求和能力。
⑶明确学生地理能力训练的指向性。
下学年高三的地理能力训练要围绕4个方面进行:
①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要帮助学生学会从试题提供的有关资料中,获取信息资料的有效内容,并运用地理知识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找出与试题要求和考查意图有关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②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描述和阐释能力。
要加强地理学科语言表达和答题规范的训练,使学生能规范、完整地使用地理学科语言正确的解读地理图表,辩证地考察事物和现象,进行正确的地理表述,准确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和原因。
③学生对地理问题的论证和探讨的能力。
要加强概念教学,在地理问题的论证过程中使学生审题、答题伊始就能明确题目的意图,知道从什么角度切入,应当回答到什么程度才算到位。在论证过程中,能够运用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分析方法,观点明确、逻辑严密、层次清晰。
相关文章:
第1篇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技巧(物理高中力的合成与分解) 作者:admin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
第2篇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 作者:admin
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可以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可以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可以与碱溶
第3篇 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人数(清华大学2018自主招生试题数学) 作者:admin
6月10日,清华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考试全面启动,2018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领军计划依然在全国设置多个考点,考生可就近选择。自主招生测试为初试和复试。一、笔试时间初试时间为6月10日上午9:00-12:00,共3个小时。二、笔试模式初试采用笔试形式,理科类:数学、物理、化学;文科类:数学、语文、历史。清华理科笔试都是选择,共75题,数学35道题,
第4篇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答案(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第十三套卷) 作者:admin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行旅行头行将就木行贿受贿B.给予给水自给自足不给面子C.测量掂量丈量土地量入为出D.应该应届得心应手理应如此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脉搏扶直贫困晶莹寥若辰星B.焕发一幅对联关键性格不合C.提纲情有可原厮打连年歉收D.幅射绿草如茵松弛旁征博引3.依次填
第5篇 甲烷的氧化反应现象(甲烷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作者:admin
甲烷的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供大家参考,更多关于甲烷的氧化反应知识点详解请关注高考网。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甲烷的氧化反应甲烷氧化反应最基本的就是燃烧:甲烷完全燃烧:CH4+2O2=CO2+2H2O甲烷不完全燃烧:2CH4+3O2=2CO+4H2O甲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