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4日明确提出(2014年3月时事要闻)
时事评论背景: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发展民办学校。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们要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的发展机会。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教育改革”问题?
每一届政府对教育问题的关注程度都很高,也出台了不少措施,尤其这几年,高考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我认为,教育不仅仅是指高考,但整个社会把高考看得太重,“一考定终身”的观念深入人心。
当前社会之所以恶性竞争愈演愈烈,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大家的观念普遍认为“大学是唯一出路”。为了孩子的高考,准备工作已经从高中延伸到初中、小升初、进小学,甚至到选择幼儿园、学前班,都在竞争。这种现象不仅中国历史上没有,就连世界历史上也罕见,包括亚洲各国比如日本、韩国等也非常重视教育,但都没有这样的状况。
根据国家的规划,我们面对的现实是,到2020年大学毛录取率达到40%。也就是同龄人之间,理论上讲,十个学生只有四个是可以读大学的。那其他60%的人干什么呢?如果能让其他60%的人愉快地从农、做工、经商或者从事其他职业,那么大学的高考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压力,这样就可以比较从容地来改革高考。
另一个思路是,既然4个名额太少,那么扩大招生。但是综观整个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也不是人人都读大学,虽然有的国家毛录取率比中国高,但中间淘汰、中途辍学的也不少,最后真正大学毕业的也就百分之四五十。那为什么其他国家压力就没有这么大呢?了解后可知,他们的年轻人在升学过程中都逐步分流了。比如德国,很多年轻人的志向就是选择做技工,所以不需要上全日制的大学,美国也是如此。还有一部分会选择先工作,然后再去接受成人教育,乃至读研究生。在高考前,大家目标就已经很明确,不会人人去考大学,从而合理分流。
目前我国政府要考虑的是如何办好义务制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引导青年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同时需要提高普通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如果他们跟大学毕业生、白领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社会的分流阻力也就变小,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年轻人才能够健康地成长发展。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我们国家需要各行各业的各种人才,并不仅限于大学生。如果只是盲目地通过扩招、增加大学的毛入学率来解决,那还是会出现不少问题:第一,钱从哪里来?第二,这些大学生将来怎么消化?这容易造成人才的浪费,因为有些岗位是不需要大学毕业就可以做的。比如说前段时间复旦大学图书馆要招一名古籍修补的员工,我的要求就是有兴趣、愿意干,手要巧、动手能力强,因为工作性质相对枯燥,我当时提出中专生都可以,但相关部门说不行,后来我也做了妥协,招了个大专生。我考虑到,这项工作的很多技艺,包括古籍知识都可以在工作中再学,类似这种现象的很多,这实际上是人才的浪费。
针对招生考试本身,也需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找到问题的症结。看到现在公布出来的新考试办法,我认为还是没有很坚实的调查数据表明现行的办法不好。现行的考试方法,实际上是多年改革的结果,比如考试的科目,也是经过不断的试验定下来的,现在要匆匆忙忙地改并不可取。比如有人提出高考取消外语,或者降低外语的权重,其实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即使要改,也应该首先调整外语教学大纲里面规定的课程、学习程度之类,不能说外语学得不好,就要减轻权重,那不就是鼓励大家不好好学习吗?
如果说考试的方式不适宜学生正常发挥,那么应该调查数据显示占的百分比有多少,不能以几个个案来涵盖一切,个案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采取特殊的政策,制度本身不应该轻易被否定。现有的办法都是经过多年的修改得出来的,应该慎重对待。
还有人建议多元录取,有一定道理,但要看到中国的现状,一旦实行多元录取,各种状况就出现了,比如伪造奥数、三好学生等证书,跑步作弊等等。当然深入改革是对的,但要慎重,要找到一个好的切入口。综合以上各种原因,我对现在提到的这些方案并不满意。很流行的一个说法叫“一考定终身”。一个人考完一次之后,难道不允许再考一次吗?即使考不上大学,怎么就定终身了呢?考不上完全可以去工作的,所以“一考定终身”这种话随意说出口,其实是鼓励学生去只走考大学这条路。
高考改革要注意适应中国的国情,比如多次考试,这一方面有利于让学生的水平得到发挥,但另一方面也加重了家长和社会的负担,考试是需要成本的,多考几次当然就花得多。大学不是义务制教育,需要投入很多钱,最后可能连成本都收不回来,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不是简单地增加录取名额,而是在于学生的分流。教育改革应该是全社会的事,应该全面改革,而不应仅仅是盯住高校,局限于招生、考试、录取这些环节。
相关文章:
第1篇 教师招聘财政补贴与财政拨款的区别 作者:李昊腾
一般来说,财政拨款指的是财政全额拨款,公务员身份人员都享受财政全额拨款,有一些教师也享受这个待遇,他们是国家或者省市在编人员,人员开支由国家或者省级财政核算资金据实拨付到本级财政发放工资;而财政补贴人员指的是一部分事业人员,他们的工资国家或者省级财政部分或者不承担,全部或者部分工资由本级财政负担或者所在单位负担,在编制上也属于地方编制(国家、省级招考事业人员除外),通常上,这两种分别叫做财政补贴与财政拨款。
第2篇 2014滨州市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南 作者:李文桌
1、哪些人员可以报考公务员?凡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滨州市2014年考试录用公务员简章》、《滨州市2014年考试录用人民警察简章》中规定的职位资格条件者,均可报考相应职位的公务员。2、哪些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下列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2)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公务员主管部门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录纪律行为且不得报考公务员的人员;(3)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五年的;(4)现役军人;(5)在读非应届毕业生;
第3篇 2014年泰安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南 作者:李昊云
2014年泰安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1、哪些人员可以报考公务员?凡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和《2014年泰安市考试录用公务员招考简章》,及公安机关招考简章中规定的职位资格条件者,均可报考相应职位的公务员(包括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下同)。2、哪些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下列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2)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公务员主管部门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录纪律行为且不得报考公务员的人员;(3)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
第4篇 2014年山东省菏泽市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 作者:李巧瑜
2014年山东省菏泽市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1.哪些人员可以报考公务员?凡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和《2014年山东省菏泽市考试录用公务员简章》(以下简称《简章》),及公安机关招考简章中规定的职位资格条件者,均可报考相应职位的公务员。2.哪些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下列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2)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公务员主管部门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录纪律行为且不得报考公务员的人员;(3)公务员被辞退未满五年的;(4)现役军人;(5)在读非应
第5篇 2014年济南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应聘须知 作者:李昊瀚
2014年济南市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应聘须知1.哪些人员可以应聘?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相关规定,凡是符合《2014年济南市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简章》规定的条件及招聘岗位资格条件者,均可应聘。2.哪些人员不能应聘?(1)在读全日制普通高校非应届毕业生不能应聘,也不能用已取得的学历学位作为条件应聘;(2)现役军人;(3)在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被认定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且不得报考的人员;(4)曾受过刑事处罚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5)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用的其他情形的人员。应聘人员不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