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2014年重要经济事件(2014年国内经济问题)
- ·下一篇文章: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要求(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大力弘扬)
申论作文立意怎么找(申论作文怎么找立意和分论点)
在申论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们通常会看到关于文章立意的诸多要求,比如“明确、正确、深刻”等要求。很多同学往往忽视掉这些看似平常的要求,导致在找取立意的时候,用了一样的方法,却没有找出出题人最核心想表达的观点,进而与高分数失之交臂。接下来,中公教育带大家逐一来分析一下这些要求的深刻内涵。
一、立意明确
无论写什么文体,写文章总要有个目的,或是表达一种思想感情,或是说明一个主张道理,我们把这个“目的”叫做文章的中心主旨,即立意。
比如2019年省考作文为一道考察题目为信与用的命题作文,实际上是希望我们阐述信与用之间关系,因此我们文章的开头可以这样写: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信用。正所谓“人无信不立,信无用不兴”。诚信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社会良序发展的基石。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良好的诚信带来的不仅仅是口口相传的信誉,更有逐渐量化的信誉变现,事实上,信与用之间,相互决定,共同作用,方能成就自我。可以看到,在文章的结尾直接阐明了信与用的关系,这就是文章的中心主旨。
因此,没有中心主旨的文章,是一盘散沙,毫无意义。对于申论议论文来说,立意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我们要在短时间内,让阅卷老师能马上看到我们文章的中心主旨,以便他能迅速判定文章的分数类别。所以,文章立意必须明确,通常情况下:
文章的观点应该体现在题目、首段的尾句、分论点段的首句以及尾段的位置处。
二、立意正确
立意有了明确的位置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让文章的主旨与命题人的意图保持高度一致。申论的作答原则早就告诉我们“材料为王”,对于写作来说,不偏离出题者命题的主要角度,最容易获得高一点的分数。
有同学会有这样的疑问,就是对于一个既定的主题,我可以从文章中找出N多个不同的角度,而且每个角度似乎都有道理,于是就一厢情愿的按照自己认为的“角度”写下去,结果获得的分数并不理想。
实际上,一个主题能够包含的角度有很多,而且每个角度都可能正确,但是这些角度一定会有差别:或过于宏观,不易把握;或过于微观,难以展开;或过于浅显,浮于表面;或过于艰深,难以说透;或缺乏材料,流于空泛。不一定能写好。
比如以“水滴石穿”为主题,其实,考生可以从以下多个角度立意:从“水”的角度,可以论以柔克刚;从“滴”的角度,可以论“小”的重要性;从“石”的角度,可以联想困难终可战胜;从“穿”的角度,可以论持之以恒,坚持就是胜利。这些都是从主题本身出发延伸出的角度,但是最切合出题人意图的显然是“持之以恒”,这也符合“水滴石穿”的核心主旨。
寻找立意角度,我们可以使用“题干点睛法”和“材料分析法”,最终要寻找出来就应该是材料主要在论证的、能够表达作者意图的角度。
三、立意深刻
立意是否深刻,与两方面有关:
一是对主题的意义挖掘是否达到了比较深的程度。这也是通常情况下,相较于策论文而言,分析类的议论文比较难写,但写好了往往能获得比较高的分数的原因。
比如孔子说:“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围绕这句话进行立意,如果单从“登东山而小鲁”来看,得到的主题可以是“站得高望的远”;如果单从“登泰山而小天下”来看,可以得出“格局决定眼界”、“博大心胸”等主题。
但是,这些还不是最深刻的,因为这种立意只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没有发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整句话存在着比较的思想。所以,更为深刻的立意应该是“学无止境”、“奋斗不止,生命不息”,这也更贴近孔子说这句话的本意。
二是要联系社会实际,寻找能揭示当前社会普遍意义的立意。毕竟申论具有时效性,历年的主题也是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蓝本,选取其中几个领域有代表性、时效性的话题进行命制。这也就要求广大考生在平时多去了解当下的时政热点,阅读《人民日报》《半月谈》等杂志期刊,以便对材料的背景有更深层次的把握。
比如以“推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为主题写一篇文章。我们在材料中可以找到很多角度,比如“提升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加大对基本农业的外贸投资”等角度。但统揽全篇材料,不难发现材料着重在“提升农业技术含量”和“减少农业污染”方面着墨最多。
而且,结合当下“农业现代化”的特征来看,农业现代化可以简单概括为“四化”,即机械化、科学化、水利化和电气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所以,提升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理应成为“推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分论点。这样的文章也会取得不错的分数。
当然,在以上要求的基础上,如果在论证的过程中破除定式,让言语规范严谨,不落俗套,能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辩证分析,例理结合,不断练习,写出的文章必然可圈可点。
四、立意寻找方法
1、题干分析法(优先使用)
分析题干信息,通过题干的内容确定作文的总分论点。首先需要提取关键词,可以是高频词或者中心词,然后对关键词进行逻辑关系分析,最后提取总论点或分论点。
总论点是作者围绕材料和题干主题所持有的的观点、态度、看法。考生需要通过阅读材料,深刻理解材料,掌握命题人的态度、看法,找到总论点,同时结合题干进行加工梳理。
分论点是用来支撑论证总论点的论据构成部分,分析题干给定标题或者给定话题,判断是否存在表示并列或者递进关系的对策、意义的语句。
有些材料可以利用题干分析法找出总分论点,但有些题中总分论点的确立却不能够从题干中得出,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梳理材料来寻找总分论点。
2、材料分析法
材料分析法是题干分析法的延伸,需要记住以下几个原则:
(1)题干所在材料
首先,优先阅读题干提到的材料或者题干中划线词、句、段落所在的段落。这些段落很有可能直接反应出作文主题即总论点,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总结材料大意。
(2)未使用过的材料
其次,阅读所有小题都没有使用过的材料。我们申论材料每一则都有其作用,不会出现无用段落。所以当有一则所有小题都没有提到过的段落出现时,那么这段材料就一定是用于作文,而且多数情况能直接找出总分论点。
(3)小题材料
最后,阅读小题材料或者小题答案。这些材料或者答案能直观的总结出材料的大意,因此能够节省不少时间,所以可以优先使用这种方法,但是一般来说这种方法不一定能总结出正确的总分论点,因此还要结合另外两种方法一起使用。
以上就是立意的寻找方法,中公教育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相关文章:
第1篇 教师招聘财政补贴与财政拨款的区别 作者:李昊腾
一般来说,财政拨款指的是财政全额拨款,公务员身份人员都享受财政全额拨款,有一些教师也享受这个待遇,他们是国家或者省市在编人员,人员开支由国家或者省级财政核算资金据实拨付到本级财政发放工资;而财政补贴人员指的是一部分事业人员,他们的工资国家或者省级财政部分或者不承担,全部或者部分工资由本级财政负担或者所在单位负担,在编制上也属于地方编制(国家、省级招考事业人员除外),通常上,这两种分别叫做财政补贴与财政拨款。
第2篇 2014滨州市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南 作者:李文桌
1、哪些人员可以报考公务员?凡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滨州市2014年考试录用公务员简章》、《滨州市2014年考试录用人民警察简章》中规定的职位资格条件者,均可报考相应职位的公务员。2、哪些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下列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2)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公务员主管部门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录纪律行为且不得报考公务员的人员;(3)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五年的;(4)现役军人;(5)在读非应届毕业生;
第3篇 2014年泰安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南 作者:李昊云
2014年泰安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1、哪些人员可以报考公务员?凡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和《2014年泰安市考试录用公务员招考简章》,及公安机关招考简章中规定的职位资格条件者,均可报考相应职位的公务员(包括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下同)。2、哪些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下列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2)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公务员主管部门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录纪律行为且不得报考公务员的人员;(3)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
第4篇 2014年山东省菏泽市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 作者:李巧瑜
2014年山东省菏泽市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1.哪些人员可以报考公务员?凡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和《2014年山东省菏泽市考试录用公务员简章》(以下简称《简章》),及公安机关招考简章中规定的职位资格条件者,均可报考相应职位的公务员。2.哪些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下列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2)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公务员主管部门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录纪律行为且不得报考公务员的人员;(3)公务员被辞退未满五年的;(4)现役军人;(5)在读非应
第5篇 2014年济南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应聘须知 作者:李昊瀚
2014年济南市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应聘须知1.哪些人员可以应聘?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相关规定,凡是符合《2014年济南市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简章》规定的条件及招聘岗位资格条件者,均可应聘。2.哪些人员不能应聘?(1)在读全日制普通高校非应届毕业生不能应聘,也不能用已取得的学历学位作为条件应聘;(2)现役军人;(3)在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被认定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且不得报考的人员;(4)曾受过刑事处罚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5)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用的其他情形的人员。应聘人员不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