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省考吃面什么意思(公务员面霸)
- ·下一篇文章:平津战役详解(平津战役战役)
异地补办身份证领取(异地补领身份证和异地换领身份证的区别)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2017事业单位面试热点《异地换领、补领身份证全省铺开,让群众少跑腿》,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提高面试水平,顺利进军事业单位面试考试。
2016年4月5日起,贵州省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居民身份证省内跨区(县)异地受理工作,使居民身份证受理从以前的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延伸到了如今的居住地公安机关,以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真正方便广大办证群众的目的。对此,你怎么看?
【中公解读】
身份证可异地办理举措,既是行政改革的主动作为,亦是现实发展的顺势而为,破解了关乎广大民众的老大难问题,对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提升行政改革公信力,增强人民获得感可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具体来讲,此举措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1)异地办证,省时省力省成本,减轻群众负担。
(2)拉开职能部门信息共享的序幕,践行“互联网+”战略的生动体现,有利于便利解决更多民生问题。
(3)折射出“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提高政府公信力。
为使该项便民举措落到实处,还需做好以下配套举措: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知晓度。利用多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并结合社区宣传等,将有关办理流程、所需资料、受理条件公示说明,使群众减少跑断腿的可能性。
(2)加大推行面,扩大受理点。将办理点扩大延伸至各市州、县,甚至乡镇,不管群众身在省内何处,只要有派出所,都可以申办,以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相关文章:
第1篇 教师招聘财政补贴与财政拨款的区别 作者:李昊腾
一般来说,财政拨款指的是财政全额拨款,公务员身份人员都享受财政全额拨款,有一些教师也享受这个待遇,他们是国家或者省市在编人员,人员开支由国家或者省级财政核算资金据实拨付到本级财政发放工资;而财政补贴人员指的是一部分事业人员,他们的工资国家或者省级财政部分或者不承担,全部或者部分工资由本级财政负担或者所在单位负担,在编制上也属于地方编制(国家、省级招考事业人员除外),通常上,这两种分别叫做财政补贴与财政拨款。
第2篇 2014滨州市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南 作者:李文桌
1、哪些人员可以报考公务员?凡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滨州市2014年考试录用公务员简章》、《滨州市2014年考试录用人民警察简章》中规定的职位资格条件者,均可报考相应职位的公务员。2、哪些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下列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2)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公务员主管部门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录纪律行为且不得报考公务员的人员;(3)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五年的;(4)现役军人;(5)在读非应届毕业生;
第3篇 2014年泰安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南 作者:李昊云
2014年泰安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1、哪些人员可以报考公务员?凡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和《2014年泰安市考试录用公务员招考简章》,及公安机关招考简章中规定的职位资格条件者,均可报考相应职位的公务员(包括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下同)。2、哪些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下列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2)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公务员主管部门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录纪律行为且不得报考公务员的人员;(3)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
第4篇 2014年山东省菏泽市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 作者:李巧瑜
2014年山东省菏泽市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1.哪些人员可以报考公务员?凡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和《2014年山东省菏泽市考试录用公务员简章》(以下简称《简章》),及公安机关招考简章中规定的职位资格条件者,均可报考相应职位的公务员。2.哪些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下列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2)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公务员主管部门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录纪律行为且不得报考公务员的人员;(3)公务员被辞退未满五年的;(4)现役军人;(5)在读非应
第5篇 2014年济南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应聘须知 作者:李昊瀚
2014年济南市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应聘须知1.哪些人员可以应聘?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相关规定,凡是符合《2014年济南市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简章》规定的条件及招聘岗位资格条件者,均可应聘。2.哪些人员不能应聘?(1)在读全日制普通高校非应届毕业生不能应聘,也不能用已取得的学历学位作为条件应聘;(2)现役军人;(3)在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被认定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且不得报考的人员;(4)曾受过刑事处罚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5)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用的其他情形的人员。应聘人员不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