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政策法规

    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申论(社会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5 18:30:30

    背景材料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于2013年11月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这是党首次明确地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题目示例

    “给定资料 1”中说“物无妄然,必由其理”,这句话对提升治理效能有深刻的启示。请你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以“‘治’慧”为题,写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篇幅 1000 字左右。

    参考范文

    社会治理遵循客观规律,坚持以群众为中心

    社会治理是一个老课题,同时又是一张新试卷。从坐吃山空到山绿人富,是治理观念和治理方式的改变;从唱戏到种戏,展现的是社会治理的新逻辑;从污水横流到河水清澈,折射的是温暖人心的治理之道;从胆战心惊到惬意行走,是对治理认识的不断更新。物无妄然,必由其理。社会治理要遵循客观规律,坚持以群众为中心,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规律,发挥群众参与治理的主体作用。靠山吃山、砍树卖钱,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解决生态保护和村民生存的矛盾?需要把群众的力量发动起来,既让大家吃饱穿暖,又能保护好生态。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建立人人都能接受的管理制度,既能满足村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各种资金需求,又能激发村民保护生态的内生动力,让群众参与治理成为一种自觉。

    回归基层,遵循发展规律,从群众需求出发,创新社会治理。社会治理基础在民间、活跃在民间、创新在民间。社会治理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有回归民间,回归群众,才能在在基层开花结果。要在基层确保治理效能,就要借助基层的生活礼仪,培育治理在基层生存发展的土壤。针对不同年龄段群众的不同需求,吸引年轻人的关注,从基层挖掘治理资源,再反哺基层,治理创新才能得以持续。

    尊重民意,遵循社会规律,让治理更有温度、更有生命力。治理只要用心给予群众最 大的温暖,社会慢慢地就会变得越来越美。针对老年人群体,治理不仅要满足他们的需求,更要引领他们的生活方式,让老人消除与时代的隔阂感,找到归属感、共鸣点。针对违规 行为和不文明现象,要引入监管模式,督促整改。基层治理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主动 倾听群众意见,反而更容易推进和实现。

    统筹兼顾,遵循运行规律,提升治理能力,维护群众权益。只有不断更新和提升对城市运行规律的认识,真正从社会治理的本质功能出发,统筹做好建设和管理,才能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人行道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但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人行道被非机动车占用的情况普遍存在,维修摊点也把生意做到了人行道上,人车混行现象严重。由此必须提升治理能力,维护群众的通行权益。

    经邦有术,持之以理。社会治理为了人民,社会治理依靠人民。治理遵循自然规律, 最终会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遵循生存发展规律,治理成果将在基层留得住、传得开、唱得响;遵循社会历史规律,将会滋长出绵长的生命力,促进治理效能的提升。

    中公精讲

    【点睛论点】

    文章开篇引出社会治理这一主题,从老到新点明“社会治理”的重要性,结合材料中的民生话题引出社会治理要遵循客观规律,坚持以群众为中心,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总论点,主体从自然规律、发展规律、社会规律、运行规律的几个方面进行论述,论点明确,论证有力,架构清晰,语言简洁,较为的实用。

    【文章点评】

    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晰,采取并列式结构展开文章,显示出逻辑的层层递进,语言畅达。

    文章开篇从老到新点明“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引出话题。结合材料中的民生话题,利用排比句式引出当前社会治理的需求,从而自然的引出“物无妄然,必由其理”与“社会治理”的关系,亮明总论点。

    主体从自然规律、发展规律、社会规律、运行规律的几个方面,有条不紊的结合材料进行论述,显示出作者逻辑的清晰和思维的缜密,同时让文章的层次感更加清晰。

    文章结尾使用高档表达,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联系,增加文章的深度,深化主题。同时,再次罗列四个分论点与社会治理的关系,既呼应开头又再次点明主题。

    【妙言隽语】

    1.社会治理是一个老课题,同时又是一张新试卷。

    2.经邦有术,持之以理。

    3.物无妄然,必由其理。

    4.今社会治理要遵循客观规律,坚持以群众为中心,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相关文章:


      第1篇    教师招聘财政补贴与财政拨款的区别    作者:李昊腾

       一般来说,财政拨款指的是财政全额拨款,公务员身份人员都享受财政全额拨款,有一些教师也享受这个待遇,他们是国家或者省市在编人员,人员开支由国家或者省级财政核算资金据实拨付到本级财政发放工资;而财政补贴人员指的是一部分事业人员,他们的工资国家或者省级财政部分或者不承担,全部或者部分工资由本级财政负担或者所在单位负担,在编制上也属于地方编制(国家、省级招考事业人员除外),通常上,这两种分别叫做财政补贴与财政拨款。


      第2篇    2014滨州市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南    作者:李文桌

       1、哪些人员可以报考公务员?凡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滨州市2014年考试录用公务员简章》、《滨州市2014年考试录用人民警察简章》中规定的职位资格条件者,均可报考相应职位的公务员。2、哪些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下列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2)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公务员主管部门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录纪律行为且不得报考公务员的人员;(3)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五年的;(4)现役军人;(5)在读非应届毕业生;


      第3篇    2014年泰安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南    作者:李昊云

       2014年泰安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1、哪些人员可以报考公务员?凡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和《2014年泰安市考试录用公务员招考简章》,及公安机关招考简章中规定的职位资格条件者,均可报考相应职位的公务员(包括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下同)。2、哪些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下列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2)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公务员主管部门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录纪律行为且不得报考公务员的人员;(3)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


      第4篇    2014年山东省菏泽市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    作者:李巧瑜

       2014年山东省菏泽市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1.哪些人员可以报考公务员?凡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和《2014年山东省菏泽市考试录用公务员简章》(以下简称《简章》),及公安机关招考简章中规定的职位资格条件者,均可报考相应职位的公务员。2.哪些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下列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2)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公务员主管部门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录纪律行为且不得报考公务员的人员;(3)公务员被辞退未满五年的;(4)现役军人;(5)在读非应


      第5篇    2014年济南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应聘须知    作者:李昊瀚

       2014年济南市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应聘须知1.哪些人员可以应聘?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相关规定,凡是符合《2014年济南市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简章》规定的条件及招聘岗位资格条件者,均可应聘。2.哪些人员不能应聘?(1)在读全日制普通高校非应届毕业生不能应聘,也不能用已取得的学历学位作为条件应聘;(2)现役军人;(3)在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被认定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且不得报考的人员;(4)曾受过刑事处罚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5)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用的其他情形的人员。应聘人员不得报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