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政策法规

    辩证法5大范畴(辩证法的五大基本范畴)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5 07:45:43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如果要问各位广大的考生在考试中最难的是哪部分?最容易丢分的是哪部分?各位考生的回答都是政治理论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部分。但是提醒各位考生注意的是面临困难的同时也给大家提供了机遇,此部分掌握好后可以与自己的竞争对手拉开距离。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的考点理论性极强且不容易了解,所以导致各位考生严重丢分。下面就给大家剖析一下辩证法的五大范畴。

    现象和本质,本质具有普遍性、稳定性、深刻性的特点,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是借助于人的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的事物内部矛盾。比如说:闪电的本质是云层中的正电与负电相遇而发生猛烈放电的过程。而现象是个别的、片面的、多变的、易逝的、丰富的、生动的,比如海市蜃楼这种现象。 有真相从正面表现事物的本质现象,也有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现象就是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表面特征之间的外部联系。它是人们凭借感官或仪器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外部形态。本质和现象之间既有对立又存在统一。首先,现象是表面的,而本质是内在。其次,现象是个别的、片面的;而本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最后,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而本质则是稳定的。从这些点看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的。然而本质和现象又存在统一。首先,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其次,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从不同的侧面表现本质。因此呢,在实际工作中要通过现象去认识本质,不要被假象所迷惑。就内容和形式来说,内容是指构成一事物内在诸要素的总和。即事物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决定的事物的特征、成份、运动的过程、发展趋势等的总和。而形式是指把内在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和外在表现方式。有内在形式和外在形式。

    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所具有的内在要素和它们的结构及其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内容是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指内在要素的组织和结构。内容和形式也是即统一又对立的。由于内容不同于形式,他们之间是对立的。但是二者又相互依赖,任何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相互作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相互转化,相对不同的范围和关系,内容和形式可以相互转化。同一内容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同一形式也可以表现或容纳不同的内容。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注意事物的内容,反对形式主义。还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各种形式为内容服务,发展内容,繁荣形式。更要不断变革旧形式,创造新形式满足内容的发展。

    原因和结果,首先,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由一定现象而引起的现象,原因和结果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具有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有原因必会造成某种结果(或影响),有结果又必来源于某种原因。其次,在一定的关系上,二者的区分是确定的。二者是互相依赖、互相依存的关系。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二者可以相互转化。在事物无限发展的链条中,相对于不同的关系而言,二者可以相互转化;原因和结果可以互为因果。一般来讲,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同一个现象,依据不同的条件,可以是原因也可以是结果,前一个原因的结果也可能是后一个结果的原因;

    同时,一个原因可以引起几个结果,一个结果也往往由几个原因所引起。因此,在认识上,承认因果关系的客观普遍性是进行科学研究,获得科学认识的重要前提。在实践上,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总结实际经验做好工作,少犯错误。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可以科学的预见未来,增强工作的自觉性。

    可能性和现实性。可能性是指事物包含的种种可能的发展趋势,现实性是指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即实际存在的事物和过程。可能性和现实性是辨证的统一。首先,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对立和排斥:可能性是一种潜在的趋势,它着眼于未来,预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景;现实性着眼于现在,标示事物现状,它们具有质的区,二者不能等同。其次,二者是统一:互相依赖,可能性以现实性为基础,现实性是由可能性转化而来的。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制定计划、方案要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使好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

    偶然性和必然性。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它是由事物内部根本矛盾引起的。而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当然,唯物辩证法认为偶然性和必然性也是是一对辩证统一关系:二者因趋势不同;原因不同;作用不同。而相互区别,但是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关系。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把计划和行动建立在客观必然性的基础上。要重视和利用一切有利的偶然因素,促进事物的发展。

    题目练习:

    唯物辩证法认为( )。

    A.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

    B.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的

    C.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

    D.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

    【解析】本题考查对唯物辩证法部分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解与掌握。两者是对立的,必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产生于事物内部的 根本矛盾,是比较稳定的趋势,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不一定要发生的不确定趋势,产生于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是不稳定的趋势和个别表现,居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促进或延缓作用,使事物发展趋势出现某种偏差。两者又是统一的,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本题答案为D。

      相关文章:


      第1篇    教师招聘财政补贴与财政拨款的区别    作者:李昊腾

       一般来说,财政拨款指的是财政全额拨款,公务员身份人员都享受财政全额拨款,有一些教师也享受这个待遇,他们是国家或者省市在编人员,人员开支由国家或者省级财政核算资金据实拨付到本级财政发放工资;而财政补贴人员指的是一部分事业人员,他们的工资国家或者省级财政部分或者不承担,全部或者部分工资由本级财政负担或者所在单位负担,在编制上也属于地方编制(国家、省级招考事业人员除外),通常上,这两种分别叫做财政补贴与财政拨款。


      第2篇    2014滨州市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南    作者:李文桌

       1、哪些人员可以报考公务员?凡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滨州市2014年考试录用公务员简章》、《滨州市2014年考试录用人民警察简章》中规定的职位资格条件者,均可报考相应职位的公务员。2、哪些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下列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2)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公务员主管部门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录纪律行为且不得报考公务员的人员;(3)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五年的;(4)现役军人;(5)在读非应届毕业生;


      第3篇    2014年泰安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南    作者:李昊云

       2014年泰安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1、哪些人员可以报考公务员?凡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和《2014年泰安市考试录用公务员招考简章》,及公安机关招考简章中规定的职位资格条件者,均可报考相应职位的公务员(包括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下同)。2、哪些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下列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2)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公务员主管部门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录纪律行为且不得报考公务员的人员;(3)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


      第4篇    2014年山东省菏泽市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    作者:李巧瑜

       2014年山东省菏泽市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1.哪些人员可以报考公务员?凡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和《2014年山东省菏泽市考试录用公务员简章》(以下简称《简章》),及公安机关招考简章中规定的职位资格条件者,均可报考相应职位的公务员。2.哪些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下列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2)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公务员主管部门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录纪律行为且不得报考公务员的人员;(3)公务员被辞退未满五年的;(4)现役军人;(5)在读非应


      第5篇    2014年济南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应聘须知    作者:李昊瀚

       2014年济南市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应聘须知1.哪些人员可以应聘?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相关规定,凡是符合《2014年济南市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简章》规定的条件及招聘岗位资格条件者,均可应聘。2.哪些人员不能应聘?(1)在读全日制普通高校非应届毕业生不能应聘,也不能用已取得的学历学位作为条件应聘;(2)现役军人;(3)在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被认定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且不得报考的人员;(4)曾受过刑事处罚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5)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用的其他情形的人员。应聘人员不得报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