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政策法规

    提升职业素养(提升职业素养的具体措施)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5 02:38:29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为各位考生提供申论范文题库《2018事业单位热点速递:提高职业素养》,帮助考生丰富热点话题知识,剖析答题技巧。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一、热点案例

    【案例一】

    吴斌驾驶客车从无锡返杭途中,一块铁块从对向车道迎面飞来,击碎了面前的挡风玻璃,砸向他的腹部和手臂,导致吴斌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肺、肠挫伤。危急关头,他强忍剧痛,换挡刹车将车缓缓停好,拉上手刹、开启双跳灯,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用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职业精神,保住了车上的24名乘客安然无恙。

    【案例二】

    22岁的汪伟,毕业后被分配到财务科当出纳员。采用将旧发票重复报销、直接开支票提取现金等手段在短短一年里贪污3万多元。可好景不长,单位对他经手的账目进行清查,这时汪伟才明白自己走的是一条犯罪的道路。

    【案例三】

    为了在外国对我国高铁技术封锁面前实现“技术突围”,李万君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取得了一批核心试制数据,积极参与填补国内空白的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先后技术攻关100余项。

    二、深度解读

    问题分析

    1. 大学生就业缓慢,频繁跳槽现象严重。

    2. 部分单位就职人员不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致使不能胜任工作,导致出现社会问题。

    3. 人才培养与单位用工需求脱节。

    原因分析:

    1. 大学生在就读期间没有很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人生规划。

    2. 用人单位贪图低成本聘请不合格人员。

    3. 学校教育专业设定机制不健全。

    影响分析:

    1. 就业压力大,单位不愿意培养新人。

    2. 出现诸如医患关系冲突、幼儿园师资力量低等问题。

    3. 毕业生不能很好胜任工作。

    对策措施:

    1. 引导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

    2. 加强监督监管机制,对于特殊岗位要加强完善引进人才的机制。

    3. 合理设置专业科目,学校与用人单位多沟通,培养合格人才。

    三、开头、结尾示例

    【开头】引出主题+解释内涵+强调重要性+提出总论点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它包括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和作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等。职业素养它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高度,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要培养自己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不断进取的精神等,成为具备合格职业素养的人,使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及工作中更加的优秀。

    【结尾】主题重要性+总括全文+升华主题

    职业素养在我们的工作、生活等各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应该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尽自己的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使我们更优秀,为自己的梦而努力,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四、范文赏析

    以专业素养赢得职业尊荣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它包括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和作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等。职业素养它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高度,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要培养自己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不断进取的精神等,成为具备合格职业素养的人,使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及工作中更加的优秀。

    引导大学生培养职业意识是前提。职业意识就是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包括自己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以及自己的个性倾向,包括兴趣、动机、需要、价值观等。中国社会调查所完成的一项在校大学生调查显示,中国有69%-80%的大学生对未来职业没有规划、就业时容易感到压力;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41.7%的大学生表示目前没考虑太多;只有8.3%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充满信心。因此,大学生必须了解自己的个性是否与理想的职业相符: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结合环境如市场需要、社会资源等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行业选择范围,明确职业发展目标。

    配合学校的培养任务,完成知识、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的培养是关键。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比较容易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学校的教学及各专业的培养方案是针对社会需要和专业需要所制订的。旨在使学生获得系统化的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知识的运用,并使学生获得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培养计划,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尽可能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师、图书馆等获得知识和技能,做为将来职业需要的储备。

    有意识地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等方面的隐性素养是核心。隐性职业素养是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调查发现,缺乏独立性、会抢风头、不愿下基层吃苦等表现容易断送大学生的前程。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异常,知识经济浪潮汹涌,给大学生的就业以及职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大凡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是通过艰苦创业而成才的。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勇于正视职业世界的机遇和挑战,努力培养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艰苦奋斗的吃苦精神,才能不断发掘自己的才能,让你更好地的发挥,成为一个成功者。

    职业素养在我们的工作、生活等各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应该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尽自己的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使我们更优秀,为自己的梦而努力,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更多申论热点范文内容,请访问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相关文章:


      第1篇    教师招聘财政补贴与财政拨款的区别    作者:李昊腾

       一般来说,财政拨款指的是财政全额拨款,公务员身份人员都享受财政全额拨款,有一些教师也享受这个待遇,他们是国家或者省市在编人员,人员开支由国家或者省级财政核算资金据实拨付到本级财政发放工资;而财政补贴人员指的是一部分事业人员,他们的工资国家或者省级财政部分或者不承担,全部或者部分工资由本级财政负担或者所在单位负担,在编制上也属于地方编制(国家、省级招考事业人员除外),通常上,这两种分别叫做财政补贴与财政拨款。


      第2篇    2014滨州市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南    作者:李文桌

       1、哪些人员可以报考公务员?凡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滨州市2014年考试录用公务员简章》、《滨州市2014年考试录用人民警察简章》中规定的职位资格条件者,均可报考相应职位的公务员。2、哪些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下列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2)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公务员主管部门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录纪律行为且不得报考公务员的人员;(3)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五年的;(4)现役军人;(5)在读非应届毕业生;


      第3篇    2014年泰安公务员考试报考指南    作者:李昊云

       2014年泰安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1、哪些人员可以报考公务员?凡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和《2014年泰安市考试录用公务员招考简章》,及公安机关招考简章中规定的职位资格条件者,均可报考相应职位的公务员(包括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下同)。2、哪些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下列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2)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公务员主管部门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录纪律行为且不得报考公务员的人员;(3)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


      第4篇    2014年山东省菏泽市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    作者:李巧瑜

       2014年山东省菏泽市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1.哪些人员可以报考公务员?凡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和《2014年山东省菏泽市考试录用公务员简章》(以下简称《简章》),及公安机关招考简章中规定的职位资格条件者,均可报考相应职位的公务员。2.哪些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下列人员不能报考公务员:(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2)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公务员主管部门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录纪律行为且不得报考公务员的人员;(3)公务员被辞退未满五年的;(4)现役军人;(5)在读非应


      第5篇    2014年济南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应聘须知    作者:李昊瀚

       2014年济南市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应聘须知1.哪些人员可以应聘?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相关规定,凡是符合《2014年济南市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简章》规定的条件及招聘岗位资格条件者,均可应聘。2.哪些人员不能应聘?(1)在读全日制普通高校非应届毕业生不能应聘,也不能用已取得的学历学位作为条件应聘;(2)现役军人;(3)在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被认定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且不得报考的人员;(4)曾受过刑事处罚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5)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用的其他情形的人员。应聘人员不得报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