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历教育 > 考研

    认识的发展是怎样的过程(认识的发展过程原理及方法论)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9-05 23:39:51

    赢在起跑线上,初级阶段的一切准备都是为了让后期的强化复习更加扎实。对于第一次参加考研的同学来说,还需要提早做好2021年考研政治复习的准备。尤其是对于马原哲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早期学习打好基础非常重要。

    一、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及其认识过程中的辩证关系

    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事物和现象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的特点。

    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的特点。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辩证统一:

    (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是坚持认识论的唯物主义。

    (2)感性认识必须发展为理性认识,这是坚持认识论的辩证方法。

    (3)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容。第一,理性指导下的深刻感性。正如毛泽东所说,感受到的东西不能立即理解,只有理解了才能更深刻地感受。第二,感性支撑理性。正如黑格尔所说,同一句话,年轻人的理解并不像经验丰富的老人的理解有那么多内容。

    4、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错误:经验主义片面夸大感性认识,从根本上否定理性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经验主义;理性主义片面夸大理性认识,从根本上否定感性认识,表现为实际工作主义的教条。

    知识延伸

    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都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经验主义与唯心主义经验主义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感性经验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唯物理性主义与唯心理性主义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理性知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2、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到实践的飞跃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1、必然性:感知只能解决现象问题,表面上是肤浅的;理性可以解决本质问题,其内涵是深刻的。因此,感性必须上升到理性,并接受理性的指导。

    2、基本条件:一是拥有丰富、真实的感性材料;其次,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处理感性材料。

    (二)从理性到实践的飞跃

    1、必要性:首先,从实践角度看,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否则就是盲目实践;第二,从一个

    从理性知识本身来看,理性知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容易出错的提示

    理性必须回归实践,这说明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理论是灰色的,但生命之树常青”、“理论不能成就任何事,要实现理论,需要用实际力量的人”。这些说法并不是理论不重要,而是脱离实践的理论不重要。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

    2、基本条件:首先,理论必须尽可能正确;第二,理论必须为群众所掌握;第三,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

    知识延伸

    理解的第一步是观念的形成(物质变成精神);理解的第二个飞跃是思想的实现(精神变成物质)。两者分工密切,共同推动知识的发展。

    三、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

    1、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思维能力,对认识起主导作用。

    2、非理性因素的类型和作用:

    (1)狭义的非理性是指人类的情感和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仰、习惯、本能等,它们是自发的、非逻辑的,对认知活动的启动和停止以及认知活动的发展和发展发挥作用。认知能力的抑制。心理动力学的作用。马克思说过:科学没有平坦的道路。只有勇于攀登的人,才能到达辉煌的顶峰!

    (2)广义的非理性还包括人的灵感、顿悟、直觉和幻想等,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心理品质。其功能是借助少量事实,通过创造性联想,快速完成问题的答案,从而使认知活动发生。不合逻辑的跳跃。

    容易出错的提示

    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认知活动的发展;但非理性因素必须建立在理性因素的基础上(袁隆平说:灵感使智慧之花在汗水的沃土中生长)。看不到非理性因素的作用、片面夸大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是错误的。

    4.认识到理解过程的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与实践的具体历史统一。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相关链接

    这套考点,结合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内容,就能引出大问题。

    (1)认知过程的重复性和无限性

    1、理解的迭代性是指对事物的正确理解往往不是一次性完成的;理解的无限性意味着对事物的正确理解不能总是停留在同一个水平上。总之,人类的认识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迭代和无限发展。

    2、知识的迭代性和无限性的原因:一是客观地讲,事物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人类的知识也受到社会实践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其次,从主观上来说,主体的生理状况、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总是存在局限性的。

    (二)认识与实践的具体历史统一【重要考点】

    1、认识的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统一。这种统一是具体的,是指主观认识与客观实践在特定条件下是一致的;这种统一是历史性的,这意味着主观认识应该随着客观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容易出错的提示

    主观(认识)和客观(实践)的统一,不仅意味着主观正确反映客观,即主客观一致,而且意味着主观反作用于客观。

    2、认识与实践统一分离的“右”误和“左”误:右偏是指主观认识滞后于客观实践,左偏是指主观认识超越客观实践。都给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造成了重大损失。

    (三)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1、创新的认识论基础是认识和实践具体历史的统一原则。事物的变化和人类实践的发展要求人们不断创新。

    检测中心指导

    创新的哲学基础还包括:创新的唯物基础是意识能动性原则(第二章第三节);创新的辩证基础是事物永恒发展的原理(第三章第一节)。

    2、创新的意义:

    3. 创新的类型及其关系:

    (一)理论创新:是人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创造性提高,是创新的前提和关键。 (2)实践创新:是人们改变客观世界活动的创造性发展,包括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

    (三)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基础;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和社会变革的先导,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等)。

    4、创新的基本要求:

    (一)首要条件是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从旧思想、旧制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才能从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形而上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2)必要的前提是增强创新意识。无论什么样的创新都是创新意识的体现。只有增强创新意识,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复习2021年考研,需要同学们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有迎难而上的精神。以上是文都小编整理的2021年考研政治基础复习相关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请关注网站。

      相关文章:


      第1篇    减法的四种算法(减法的四个运算定律)    作者:admin

       8月底,考研大纲即将公布。预注册将于9月进行,正式注册将于10月进行。考研初试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朋友们早出晚归,努力复习、收集各种材料。很多人的状态可以用“忙、累、慌、乱”来形容。是不是意味着复习越努力、收集的信息越多,考研成功的概率就越大呢?并非如此。考研,你要学


      第2篇    mpa管理类联考考什么(管理类mpa联考过国家线难吗)    作者:admin

       1.学校声誉虽然MPA的学习内容与各学校的基础课程非常相似,但附加课程却明显不同,具有很强的特色。课程的设置和重点与各学校的专业特长和教学领域有很大关系。例如,对外经济贸易学校有以海关为主的课程,农业院校有以农业或扶贫为主的课程等。考生在选择时应根据自己的喜好考虑学校的声


      第3篇    考研政治真题试卷pdf(考研政治真题试卷2022)    作者:admin

       摘要本文主要从五个角度论证研究生政考试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研究生政治考试试卷是研究生政治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真题真题可以帮助你更好的应对考试。其次,通过分析真题,可以了解考研政治的考点和命题思路,有助于提高备考效果。第三,通过分析真题,可


      第4篇    云南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2020年云南大学研究生)    作者:admin

       云南大学研究生2023录取摘要云南大学是云南省重点大学之一,以优良的学风和丰富的研究资源而闻名。随着时间的流逝,云南大学2023年研究生招生即将拉开帷幕。本文将从五个角度论证并详细介绍云南大学2023年研究生招生的重要性以及招生政策的变化。1.录取政策的变化云南大学的研究生招生政策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2023年招生


      第5篇    南京大学的新闻传播研究生好考吗(南京大学新闻传播专业考研)    作者:admin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硕士考研经验摘要本文旨在分享我作为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的经历。我将从多个角度来论证这一点,包括准备计划、复习方法和技巧、面试准备、学术研究和准备阶段的实践经验。本文总结了我在考研期间所学到的知识,希望对即将考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