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备(封建国家教育制度的建立)
2018年教育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专业课程审核正在进行中。暑假即将结束。相信大家的第一轮专业课复习已经结束了。下面我们分享中国古代教育相关知识点的练习题。学生可以查看自己的复习进度!
第四章封建国家教育制度的完善
参考答案
1.多项选择题
1.B 2.A 3.C 4.D 5.D 6.B 7.B 8.A 9.D 10.A
11.B 12.A 13.C 14.A 15.D 16.C 17.B 18.D 19.C 20.B
2.简答题
1.简述科举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答:(一)科举制度的萌芽和建立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集中选拔进士的权力,采取考试方式,划分科举考生。这是隋朝的一大创新。当时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出现。
唐朝继承了隋朝的制度,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举进士制度。唐朝建国之初,选拔人才就被纳入国家的重要政治事务。唐太宗在位时,实行习武修文的国策,不断推动科举制度的发展。唐高宗以后,科举考试的考生人数有所增加。武则天开创了通过武术考试选拔军事人才的先河。开元、天宝时期,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越来越多。科举制度中的大部分考试科目已经形成。考试内容和形式基本确定。科举制度逐渐成熟和完善。
(二)科举考试的程序、科目和方法
一、科举考试的程序
唐代,科举考试的考生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学生、弟子,二是乡贡。凡通过中央和地方官立学校规定的学业考试,被派往尚书省参加考试的人,称为学生。未入图书馆而取得成功的进士,自行到所在州、县报考,经县、州考试选拔送尚书省参加考试的,称为进士。相公。
报考时间为每年仲冬,次年二月初春,考生到尚书省礼部贡院参加考试。明经、进士考试分三期,每期为一天。通过考试后,将根据年级和出生状况授予资格。一般来说,进士每年取一二人,明经大约十人中取一二人,进士每年大约取一二人。考试录取后,不能直接任命为官。必须通过人事部考试才能成为官员。
二、科举科目
唐代的科举考试分为两类:文科考试和武科考试。
文科考试分为常规科目和正式科目两种。其中,常举行的六科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子、明双。
三、科举考试的方法
唐代科举考试有五种方式:经书、墨书、口试、策题、诗文。
(三)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科举制度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是培养人才的制度。在科举制度出现之前,选拔进士的制度和进士教育的制度基本上是脱节的。科举制度的出现将两者结合起来。学校按照科举考试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学校教育成为科举的前提,科举是学生入仕的必由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科举制度的出现激发了人们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然而,由于封建社会的弊端,社会只重科举,不重教育,使学校教育成为科举制度的附庸,从而导致了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最终终结。科举制度与学校关系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学校教育的盛衰直接影响科举考试的质量和数量;科举的标准和方法指导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四)科举制度的影响
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已经存在了1300多年,这说明它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教学内容也就统一了人们的思维;给予下层民众参政的机会,缓和阶级矛盾。
(二)紧密结合学者的选拔和教育;
(三)做到人才选拔公平、客观。
科举制度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纵观政治发展历程,从隋唐到宋代,科举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到了明清时期,其负面影响日益明显,最终被社会所淘汰。其负面影响主要有:
(一)国家只注重选科取得学历,而忽视学校教育;
(2)科举制度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三)科举制度束缚思想,败坏学风。
2.分析韩愈的三性论及其教育作用观。
答:(1)性的三种品质:
韩愈从唯心命论出发,认为人是天命所定的,人性也是由天注定而形成的。人性的基本观点:
首先,他提出了性和情感的问题。他相信人有性和情感。性是与生俱来的,情感是后天获得的。自然与情感之间存在着完全的对应关系。
其次,性与情都分为三类。性有五德,情有七情。性的具体内容包括仁、义、礼、智、信五德;情的具体内容包括喜、怒、哀、恐、爱、恶、欲七情。上品的性质是好的,主要是仁爱,相应地产生上品的情感,是动态的、温和的,符合五德的标准;中品之性可善可恶,尚未定型,仁德不足或违背。七情有时过度,有时不过度;下性是恶的,违背仁义的,直接行事而不受控制。
第三,性别可以移动,但性别的等级不能移动。中上层的人可以受到教育,下层的人只能受到惩罚。三等的人,都固定在自己天生“等级”的范围之内,是“不可改变的”。
(2)教育的作用
韩愈从性三论出发,认为中上层的人是可以受教育的。下等人虽然也有五恒品质,但性情太恶劣,总是触犯封建道德标准,所以只能受到刑罚。因此,教育对于不同人性的作用并不一致。对于高素质的人来说,教育可以弘扬他们与生俱来的仁、义、善。对于善良或可恨的中产阶级来说,教育在改变他们的人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当按照封建伦理道德标准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改造。至于下等人,生来就随心所欲,其言谈举止、行为规范总是与封建礼教、道德规范格格不入。教育对他们人性的改变没有影响。
韩愈还提出,人类生来就有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内容,教育就应该弘扬这种道德,而儒家经典就是最好的教育内容。
可见,韩愈一方面肯定了教育对于促进人性变化的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他认为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人性的三种品质是一成不变的。而且教育只能在年级范围内发挥作用。这种人性论不仅为封建制度的等级性提供了合理的论证,也为绝大多数人接受封建道德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3、简述《师说》中韩愈的教育思想。
答:韩愈被誉为“儒家的捍卫者”。其教育思想最突出的一点是在其著作《师说》中主张尊师重德。在《师说》中,他阐述了许多关于教师的意见。他不仅分析了教师师生关系的意义、任务和要求,还分析了:
1、师的意义:尊师就是卫道,“道”是封建道德的最高境界。
韩愈认为,儒学之所以衰弱,无法与佛、道相抗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负责传播儒学的教师失去了神圣的使命。他主张振兴教师。路。师与道是紧密结合、密不可分的。 “道在哪里,老师就在哪里。”传道必有师,守道必先讲究向师学习。尊师就是卫道。
2、教师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
三、以“道”为求师标准
韩愈对于教师资格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提出教师应该以“道”和“业”来衡量。谁先有“道”,谁就是老师;谁先有“道”,谁就是老师。谁有专业知识,谁就是老师。至于出身、年龄、资历、国籍等,都不是选拔教师的标准。他说:“所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比弟子强,学道有主次,功法有专精,如此而已。” ”。也就是说,师生关系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互为师。凡是先闻道、精于艺的人,都可以为人师表。
4.建立合理的师生关系
韩愈强调,师生关系在道、业面前是平等的关系,师生关系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是对维护教师绝对权威的师道尊严的否定。这种含有辩证法和民主平等要素的师生观,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的教育理论,确实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关文章:
第1篇 减法的四种算法(减法的四个运算定律) 作者:admin
8月底,考研大纲即将公布。预注册将于9月进行,正式注册将于10月进行。考研初试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朋友们早出晚归,努力复习、收集各种材料。很多人的状态可以用“忙、累、慌、乱”来形容。是不是意味着复习越努力、收集的信息越多,考研成功的概率就越大呢?并非如此。考研,你要学
第2篇 mpa管理类联考考什么(管理类mpa联考过国家线难吗) 作者:admin
1.学校声誉虽然MPA的学习内容与各学校的基础课程非常相似,但附加课程却明显不同,具有很强的特色。课程的设置和重点与各学校的专业特长和教学领域有很大关系。例如,对外经济贸易学校有以海关为主的课程,农业院校有以农业或扶贫为主的课程等。考生在选择时应根据自己的喜好考虑学校的声
第3篇 考研政治真题试卷pdf(考研政治真题试卷2022) 作者:admin
摘要本文主要从五个角度论证研究生政考试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研究生政治考试试卷是研究生政治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真题真题可以帮助你更好的应对考试。其次,通过分析真题,可以了解考研政治的考点和命题思路,有助于提高备考效果。第三,通过分析真题,可
第4篇 云南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2020年云南大学研究生) 作者:admin
云南大学研究生2023录取摘要云南大学是云南省重点大学之一,以优良的学风和丰富的研究资源而闻名。随着时间的流逝,云南大学2023年研究生招生即将拉开帷幕。本文将从五个角度论证并详细介绍云南大学2023年研究生招生的重要性以及招生政策的变化。1.录取政策的变化云南大学的研究生招生政策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2023年招生
第5篇 南京大学的新闻传播研究生好考吗(南京大学新闻传播专业考研) 作者:admin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硕士考研经验摘要本文旨在分享我作为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的经历。我将从多个角度来论证这一点,包括准备计划、复习方法和技巧、面试准备、学术研究和准备阶段的实践经验。本文总结了我在考研期间所学到的知识,希望对即将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