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高考选择题秒杀技巧(高考瞟选择题)
- ·下一篇文章:高中历史怎么学才能提高成绩(高中历史怎么学好)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高考真题(高中经济生活第三单元试卷)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与分配
一、分配制度
考点 1:生产决定分配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考点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⑴按劳分配的含义: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⑵原因
①可能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现实性,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必要性。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⑶意义:
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⑷地位: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因为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
考点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⑴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①含义: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②特点: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⑵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含义: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②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③按劳动要素分配: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
④按资本要素分配: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
⑤按技术要素分配: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取得的收入。
⑥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形式。
⑶意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二、分配原则
考点 1: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
⑴效率原则:
①效率含义: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②.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生产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③.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因。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⑵公平原则:
.①:公平的含义:这里说的公平指收入分配的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②公平的收入分配的作用: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考点 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与公平的影响
⑴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提高经济效率,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③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正确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考点3:如何贯彻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
⑴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⑵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带后富。
⑶要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这个考点也是一个单独的要点)。
①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就是要将个人收入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充分调动人们参与社会财富创造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②在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得缔非法收入。通过完善税收,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
【第八课】 国家收入的分配
一、财政收入与支出
考点1:财政收入的构成
⑴含义:国家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⑵财政收入: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简而言之:税、利、债、费的收入。其中,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考点2:财政与税收的关系
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最主要来源。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居主导地位,它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最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在我国现阶段, 税收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90%以上.
考点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⑴财政收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是其主要因素。
⑵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⑶分配政策的影响:
①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②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③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财政收入和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考点4: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通过财政资金的分配,国家的职能才得以实现,也就是说财政支出是政府实现职能的物质条件,财政支出的状况反映了政府的政策。
考点 5:财政支出的构成
⑴财政支出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
⑵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
⑶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⑷社会保障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指国家财政为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各种费用。其内容:
社会保险:主要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等。
社会救济:包括自然灾害救济、失业救济、孤寡病残救济和 困难户救济等。
社会福利:指社会服务事业及设施。如对公民义务教育,特殊社会福利,如孤儿院等。
社会优抚:包括牺牲、病故优抚费、烈军属、复员军人补助费、伤残抚恤费、见义勇为者奖励等。
⑸债务支出。
考点6: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对比,有三种情况:收大于支,存在节余;支大于收,出现赤字;收支相等。
⑴在国家财政预算和决算中,收入和支出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它表明国家筹集的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⑵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⑶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⑷国家通过财政收入支出控制经济运行。
①扩张性财政政策
在经济增长滞缓(收大于支)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供大于求),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②紧缩性财政政策
在经济发展过热(供小于求),经济的正常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时,物价会上涨,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来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支大于收)。[而货币政策是
二、财政的作用
考点1:集中力量办大事
⑴国家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的建设,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而财政就是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②原因:国家基础设施,基础工业以及高科技研究开发等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这些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周期长,技术要求高,难以获得较高利润,甚至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国家财政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⑵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收支的调控促进经济增长(.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
⑶国家通过财政收支方向,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与优化。
考点2:人民生活有保障
⑴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⑵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
⑶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作用:财政通过收入的再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制度牵动着千家万户,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共同富裕的原则下,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
考点3:财政与宏观调控
⑴财政是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⑵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收支的调控促进经济增长
⑶国家通过财政收支方向,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与优化
⑷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收支的调控,建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⑸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收支的调控,保障社会公平.
【第九课】 征税与纳税
一、税收及其种类
考点1:税收及其含义
⑴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①税收必然性:有国必有税。国家通过税收形式组织财政收入,为其自身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②同其他财政收入相比,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
⑵有税必有法。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考点 2:税收的基本特征
⑴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⑵税收的三个特征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考点3:我国税收和种类
⑴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共二十多种。
⑵增值税和个人所得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
①增值税
含义: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种。
它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
作用:增值税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可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偷漏税行为。
②个人所得税(重点)
含义: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分类: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特点: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高收入者多纳税,少收入者少纳税)。从 2008年3月8日 开始,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已从1600元提升到2000元。这是高考的一个热点,要注意分析(比如一个月收入为5000元的白领, 3月8日 以后所交的个人所得税会比以前少交多少钱呢?)
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的个人收入。
作用: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考点4:税收的作用
从税收与财政的关系看: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最主要来源。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居主导地位,它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最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在我国现阶段, 税收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90%以上。
不同的税收种类,其作用是不一样的(参见上面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二、依法纳税
考点1:纳税人和负税人
⑴含义: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是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⑵纳税人和负税人之间的关系
纳税人不一定是税款的实际承担者,即纳税人不一定就是负税人。
①当纳税人所缴的税款是由自己负担时,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
②当纳税人通过一定的途径将税款转嫁给他人负担时,纳税人就不是负税人。
③在我国现有税法规定的范围内,不一定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的纳税人,但人人都是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者,因而都是实际的负税人,都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作出了贡献。
考点 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⑴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社会主义税收与资本主义税收的主要区别)。
⑵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⑶四种违反税法的表现:
①偷税,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②欠税,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③骗税,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④抗税,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⑷公民要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和征管和使用。公民应积极行使纳税人的权利。公民要增强自己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源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相关文章:
第1篇 2020攀枝花中考政治(2019攀枝花中考政治试卷) 作者:admin
12.下图中,P是价格,Q是数量,D是需求曲线。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鼓励社会资本办学对区域内办学资源的影响符合图(I)②成昆线扩能升级对攀枝花市航空客运的影响符合图(I)③玉米等饲料价格下
第2篇 高考英语完型填空怎么提高(高三英语完形填空怎么提高) 作者:admin
2016年高考正在紧张的备考阶段,高考英语的学习依然至关重要,不仅靠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同时也需要学习的方法和做题的技巧,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攻克高考英语的学习,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高考英语复习资料和解题技巧,以下是《2016高考英语一轮复习:提高完型填空的实战经验》,
第3篇 高考提升语文(提高高考语文成绩的方法) 作者:admin
高考冲刺:大幅提高高考语文成绩高考越来越近了,很多学生宁愿把时间用在数学和英语上,也不愿“浪费”在语文上。在最后100多天的时间里,要使自己的语文水平语文素养有一个大的提高,我看是不现实的,但要使自己的考试成绩提高一个层次,却完全是有可能的。回顾展望:对历年高考试卷作一回顾和梳理首先是“回顾展望”。我们必须对高考5年、10年,甚至15年、20年的试卷作一个回顾和梳理。鉴往知来,看一看这些年高考到
第4篇 高考前失眠怎么办(高考前一段时间失眠) 作者:admin
离高考还有最后四天,考生和家长的神经绷得越来越紧。有的考生看书看不进去,不看又担心考不好;一些家长更是无所适从干着急。临考前到底应该注意啥?最后五天应该怎样科学度过?就这些话题,6月1日,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采访了同泽高级中学
第5篇 高考语文如何备考好(高考语文如何备考作文) 作者:admin
作者:李丽平亲爱的高三同学们:时间如白驹过隙,来不及迟疑你们就已踏上高三的旅程。回首过去的日子,走过的高一、高二是那么的轻松快乐。而刚步入的高三路却无异于没有硝烟的战场,困难与压力瞬间倍增。高三将是你们人生中最重要,最浪费不起的时光。因为一旦虚掷,就会失去一个改变人生的难得机会。人们常说,生命的奇迹,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同学们,高三便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