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与高考政治有关吗(诺贝尔经济学奖与高考政治有关系吗)
诺贝尔经济学奖与高考政治
江苏镇江第一中学 徐永辉
诺贝尔奖是世界最高水平、最具权威性、影响最大的科学成就奖,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召力,是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世界观、探究方法和技能等方面教育的良好课程资源。近年来高考命题者巧妙运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成果命制高考题,这类试题既能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考查考生对新材料的处理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在高中政治课教学及高考复习迎考中,教师应有意识关注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新成果,日常教学中链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成果,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一。
一、诺贝尔经济学奖简介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于1833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他不仅从事理论研究,而且进行工业实践,积累了巨额财富。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在遗嘱中他提出,将大部分遗产(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学者,即诺贝尔奖,于1901年第一次颁发。1968年起,在瑞典中央银行建立300周年之际,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最早诺贝尔奖基金提供者)而拨出专项基金增设诺贝尔经济学奖金,基金数额为100万美元。该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委任组成的“经济科学委员会”评定,从1969年起,在每年的10月中旬与其他各项诺贝尔奖同时公布。诺贝尔经济学家奖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奖,被称为当代经济学家的“王冠”。
二、诺贝尔经济学奖与高考政治
自2003年起,几乎每一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相关内容都会出现在次年的高考试卷中。此类试题具有高新科技信息,而涉及的知识以基础性和综合性呈现出来,考查考生对科技新成果的理解能力,引导高中教学关注科技进展的最新成果。
例1.(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题6-8题)经济发展一向是世人关注的中心,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回答
6.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朋斯教授认为,“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商品市场日益多彩,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生产厂家在作出商品生产的决策时,要根据
A.消费者的物质消费进行生产 B.消费者的精神消费进行生产
C.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进行生产 D.消费者的家庭消费进行生产
[解析]该组题目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引起广泛关注和研究”为背景材料,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从知识上看,本题侧重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的价值规律的作用、市场经济的要求、宏观调控的手段以及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等知识点;从能力上看,本题侧重考查考生识记知识、理解知识和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以及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判断的能力。从题干的主意看,主要考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该如何按价值规律办事。只要考生懂得“交换、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厂家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根据市场和消费的需求来组织生产,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就能够明确答题方向。从题肢的设置看,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消费分类的了解。从消费的内容看,可分为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从消费用途来看,可分为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即家庭消费)。材料中所提到的“生产厂家”是普遍意义上的厂家,不是具体的某一类企业。因此A、B、D三选项单纯把消费者的物质消费、或精神消费、或家庭消费作为厂家决策的依据,都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应该排除。而C项所说的“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包括物质消费、精神消费,也包括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符合题干所设定的概念的外延,应选。答案选C。
7.斯朋斯教授还认为,中国存在着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应当充分披露市场信息,处理好信息流通的问题。对这一个问题,我国政府的对策应当是
A.完善市场信息流通的法律法规制度
B.建立集中的市场信息搜集和发布体系
C.要求市场主体提供更多的信息
D.要求发展电子网络的购销系统
[解析]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背后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即信息流通不畅问题)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题干运用斯朋斯教授的这一认识,引出政府在处理“信息流通”问题时,应采取的对策。本题的立意旨在考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应该如何进行宏观调控,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要正确选好本题,必须明确题目的立意,正确理解和把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内涵,国家不能直接参与市场的生产经营活动,只能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从B项看,“建立集中的市场信息收集和发布体系”应该是企业的事情(即信息业的事情),选B的考生显然没有正确把握政府宏观调控的内涵,不懂得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信息的流通问题,国家只能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引导和规范信息业的发展来解决,不能直接去建立信息服务体系。从C项看,信息是一种资源,作为市场主体没有直接向社会提供信息的义务,政府不能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企业提供更多的信息,因此应排除C。我国当前市场信息披露不充分、不流畅,是信息业发展不完善所造成的,与电子网络的购销系统发展状况没有直接关系,故应排除D。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解决好信息流通问题,除了国家通过政策引导外,必须加强完善市场信息流通的法律法规,保障信息产业健康发展,因此“完善市场信息流通的法律法规制度”,正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调节经济的表现,故应选A项。答案选B。
8.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教授在研究中发现单纯的外在因素不能解释复杂的决策和行为,因此将心理学的深人分析融入到了经济学中,从而为一个崭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这表明了
A.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必须借助心理分析
B.人们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扩展、推移
C.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D.客观形势发展了,主观认识也应跟着发展
[解析]本题以卡尼曼经济学研究成果为背景,考查认识的根本任务和认识的发展等知识,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题干强调卡尼曼教授在研究中遇到难题,促使他去分析、去研究,从而为一个崭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这说明人们对经济问题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扩展、推移,故B项符合题意,应入选。CD两项不合题意,A项表述错误,应舍去。答案选B。
例2.(2004年两广卷·辨析第37题)现代著名学者赫伯特·A·西蒙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的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辨析:人为的世界是主观的。
【解析】人与自然关系是近年来高考常涉及的话题,该题从理论上来说并不复杂,但要注意答案组织的逻辑性。首先要肯定人能有意识地改造世界。其次,要说明为什么“人为的世界是主观的”的说法是错误的。通过仔细阅读背景材料,可简单归纳为我们周围世界都有人的技能痕迹,结合辨题,强调世界是主观的,人改造的产物。联系哲学常识有关知识,人具有主观能动力性,但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和正视客观条件,可以发现此命题只看到人的主观能动,而忽视了客观条件与客观规律对人的影响,这些是客观的,人的实践活动具有客观性。由此可得此辨题合理中也包含不正确的因素,是属于正误混合性辨题。解此题首先要肯定合理的一面,对于合理的语言表述可以简洁些;其次要指出其不正确的方面,结合相关原理作出详细的分析。
参考答案:(1)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有意识地改造世界,使世界打上人的意识的印记,满足人的需要。(2)人们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世界,是以自然世界的客观存在与客观规律为前提的,这种客观存在与客观规律不会因为人们的活动而消失;人的实践活动本身也具有客观实在性。因此“人为的世界是主观的”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例3.(06年广东考卷第12题)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指出,在解释农业产量的增长差别时,土地的差别是最不重要的,物质资本的质量差别是相当重要的,农民的能力差别是最重要的。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业生产,舒尔茨的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不再需要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②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③要大力提高农民的文化与科学素质 ④要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答】这是一道组合型选择题,其理解有一定难度,因为题干中出现了一些学生少见的“产量增长差别”、“土地差别”、“物质资本”等新鲜名词。材料中提到土地差别是“最不重要”的,但并不等于放弃;物质资本的质量差别和农民的能力差别都重要,所以要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力推广并运用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故D符合题意。
例4.(07年文综北京卷第40题)下表显示了A、B两国在国际贸易博弈中的策略选择及其结果。“打贸易战”策略指大规模地采取高关税及不合理的非关税壁垒等行为,阻止别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不打贸易战”策略指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的各项基本原则,进行公平、自由的对外贸易。
(1)(2)略
(3)分析说明上表。(2分)
(4)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应该选择不打贸易战,追求第四种结果。请说明这种选择的经济学理由。(8分)
参考答案:(3)在国际贸易中,如果双方选择打贸易战,则双方利益都受到损害,如果一方选择打贸易战;另一方选择不打贸易战,则一方获利一方受损,但不能获得最大利益;如果双方都选择不打贸易战,则双方利益最大化。(用其他方式解读表格,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4)①公平自由的国际贸易符合市场经济竞争性的要求,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让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②公平自由的国际贸易符合市场经济开放性的要求,可以突破国内市场狭小的界限,同其他国家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在世界范围的优化配置;③公平自由的国际贸易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可以推动良好世界经济秩序的形成;④公平自由的国际贸易体现了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中平等互利的基本原则,可以使双方都能获得各自利益。
[资源参考]博弈论是一门研究决策者在多个可能的行动方案中进行选择的逻辑决策科学。最早的博弈论思想产生于中国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孙子兵法》中论述的十三篇军事思想和治国战略,便闪烁着博弈论的光辉。100年后孙武的后代孙膑,演绎孙子兵法,用于田忌赛马,可以说是最早的博弈论案例。1944年由冯·诺意曼和摩根斯特恩出版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成为博弈论的开篇之作,同时也使博弈论成为一门科学。1950年和1951年,纳什的两篇论文《N人合作博弈的均衡点》及《非合作博弈》,给出了纳什均衡存在定理,揭示了博弈均衡与经济均衡的联系,奠定了现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础。1994年,纳什、海萨尼、泽尔腾三位博弈论专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1995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卢卡斯也是博弈论专家。在现实生活中,博弈可以说无处不在,除了经济领域的广泛存在外,国际问题、军事领域、现代企业管理、教育、社会问题、农村问题,甚至家庭生活都存在着博弈。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著名案例,最早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家曾克1950年提出来的,大致内容是:被指控共同参与某项犯罪的A和B,被检察官分隔开来提审,两人面临如下选择:
1、如果他们都不坦白,那么根据已有证据,两人都将判1年的监禁;
2、如果两人都坦白,每人将判5年监禁;
3、如果一人坦白,另一个不坦白,那么坦白的一人将被释放,而另一人将被判10年的监禁。
从上面的结果看,A和B两个都不坦白要比两个都坦白得好,而实际结果是,两个都坦白了。这是因为,假定A选择坦白的话,B最好是选择坦白,否则将被判10年监禁;假定A选择不坦白的话,B最好还是选择坦白,因为坦白可以使其不获刑。因此,不论A是否坦白,B都会选择坦白;反过来也一样。结果,两个人都选择了坦白,各被判刑5年。
被判5年的结局被称为“纳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每一方在选择策略时都只是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而不考虑任何其他对手的利益。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局中人的最佳策略组合构成。囚徒困境反映了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冲突──以自己的最大利益为目标,结果是无法实现团体最大利益,同时也揭示了个体理性本身的内在矛盾──从个体利益出发的行为最终也不一定真正实现个体的最大利益。这个博弈在经济学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市场竞争的各个领域和方面,军备竞争,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普遍存在类似于囚徒困境的问题。
传统经济学认为:经济学只需关注如何让每个求利者能够自由参与尽可能展开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只要市场机制公正,自然会增进社会福利。亚当·斯密在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描述市场机制:“当个人在追求他自己的私利时,市场的看不见的手会导致最佳经济后果。”自利会带来互利。但是囚徒困境的结果,恰恰表明个人理性不能通过市场导致社会福利的最优。每一个参与者可以相信市场所提供的一切条件,但无法确信其他参与者是否能与自己一样遵守市场规则。在一个集体里,有可能每个人的选择都是理性的,但对于整个集体来说其结果却不是理性的。
用诺贝尔经济学奖为载体编制考题,不仅可以拉近前沿知识与高中政治教育的距离,使学生多了解本学科甚至是交叉学科前沿知识,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的热情,更能培养他们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链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成果,尝试编制一些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成果作为载体的习题,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章:
第1篇 2020攀枝花中考政治(2019攀枝花中考政治试卷) 作者:admin
12.下图中,P是价格,Q是数量,D是需求曲线。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鼓励社会资本办学对区域内办学资源的影响符合图(I)②成昆线扩能升级对攀枝花市航空客运的影响符合图(I)③玉米等饲料价格下
第2篇 高考英语完型填空怎么提高(高三英语完形填空怎么提高) 作者:admin
2016年高考正在紧张的备考阶段,高考英语的学习依然至关重要,不仅靠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同时也需要学习的方法和做题的技巧,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攻克高考英语的学习,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高考英语复习资料和解题技巧,以下是《2016高考英语一轮复习:提高完型填空的实战经验》,
第3篇 高考提升语文(提高高考语文成绩的方法) 作者:admin
高考冲刺:大幅提高高考语文成绩高考越来越近了,很多学生宁愿把时间用在数学和英语上,也不愿“浪费”在语文上。在最后100多天的时间里,要使自己的语文水平语文素养有一个大的提高,我看是不现实的,但要使自己的考试成绩提高一个层次,却完全是有可能的。回顾展望:对历年高考试卷作一回顾和梳理首先是“回顾展望”。我们必须对高考5年、10年,甚至15年、20年的试卷作一个回顾和梳理。鉴往知来,看一看这些年高考到
第4篇 高考前失眠怎么办(高考前一段时间失眠) 作者:admin
离高考还有最后四天,考生和家长的神经绷得越来越紧。有的考生看书看不进去,不看又担心考不好;一些家长更是无所适从干着急。临考前到底应该注意啥?最后五天应该怎样科学度过?就这些话题,6月1日,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采访了同泽高级中学
第5篇 高考语文如何备考好(高考语文如何备考作文) 作者:admin
作者:李丽平亲爱的高三同学们:时间如白驹过隙,来不及迟疑你们就已踏上高三的旅程。回首过去的日子,走过的高一、高二是那么的轻松快乐。而刚步入的高三路却无异于没有硝烟的战场,困难与压力瞬间倍增。高三将是你们人生中最重要,最浪费不起的时光。因为一旦虚掷,就会失去一个改变人生的难得机会。人们常说,生命的奇迹,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同学们,高三便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