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202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基建物业管理中心面向应届生招聘公告
- ·下一篇文章:2023年山东省考填写报名信息时应当注意什么
2020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春雨惊春晴谷空,夏芒芒连夏暑。
秋有露,秋有霜,冬有雪,冬有小严寒。
每个月的两节都没有变化,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是621个,下半年是823个。
大多数考生都熟悉《二十四节气歌》。今天公考(www.chinagwy.org)给大家带来的常识就是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知识。希望考生能够掌握。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根据黄道面的划分制定的。它们反映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属于太阳历。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髓。
立春:当北斗七星的柄指向东北时,为立春。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对应十二地支的阴月,阴月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其意为立春,“太阳升起冬眠,万物皆春”。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的四个季节开始了。
雨:此时春风四起,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较多,故名雨。人们常说:“立春渐暖,雨忙送肥”。
惊蛰:这个节气是指“立春”过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响起,蛰伏在泥土中的各种冬眠动物苏醒,开始活动,故称惊蛰。在此期间,越冬昆虫的卵也将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已进入春耕季节。俗话说:“虫醒后暖,蟾蜍老角唱山歌”。 “虫醒耕地,春分清气”。 “惊雷未至,大雨如龙。”
春分:春分时太阳位于赤道上方。这是春天90天的中点。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相等,故称春分。这一天之后,太阳的直射位置继续从赤道向北半球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开始变长,夜晚变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天的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已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各地农谚有:“春分先来,争米争钱”(广东)、“春分多雨,夏分火旺”(四川)、“春分下雨,家家户户都忙,先种瓜种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盛夏摘瓜”(湖南),“春分种麻、豆,秋分种麦、蒜”(安徽)。
清明: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开始抽出新枝,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着春耕春种。清明节这天,人们到郊外踏青、扫墓。这是一个古老的习俗。《淮南子·天文训》 汉语:说:“春分十五天,斗志乙乙初露,清明风至。” “清明风”指的是清爽、清澈、纯净的风。《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明,故名清明。”
谷雨:指雨水产生谷物。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五谷”的意思。俗话说:“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立夏:立夏。从此,夏天来临,万物生长旺盛。习惯上把立夏视为最重要的节气,此时气温明显升高,酷暑临近,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
小满: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季作物已结果实,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故称小满。
穗籽:此时最适合播种芒谷类作物,如晚粮、黍、黍等,如果在这个时间之后种植芒类作物,它们就不会成熟得很好。同时,“芒”是指小麦、大麦等有芒的农作物,“种”是指种子。穗子表明小麦等有芒的作物已经成熟。芒中时节前后,我国中部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增多,气温升高。进入梅雨季节,持续阴雨,空气十分潮湿,天气极其闷热,各种器皿、衣物容易发霉。因此,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称“霉菌雨”。
夏至:当太阳位于黄经90的“夏至点”时,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中午太阳最高。这一天是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开始,炎热的季节开始了,此时正是世间万物生长最旺盛的时候。因此,在古代,这一天被称为北至,意思是太阳到达最北点的日子。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天开始逐渐变短,夜晚开始逐渐变长。民间有“吃完夏至面,白昼缩短一缕”的说法。我国唐代诗人魏应物在《夏至避暑北池》中也写道:“日晷已至极,夜空自此渐长”。
小暑: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还不是最热的时期,所以叫小暑。此时,正是楚府左右的时候。
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秦二伏前后,长江流域多地经常出现40的高温。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较多。俗话说“小暑大暑淹老鼠”。注意防洪、防涝。
立秋:从这一天开始,秋天开始了,空气清新,月明风清。之后,气温从最热逐渐下降。
暑气结束:此时,夏季的炎热已经结束。热气即将散去。这是气温下降的转折点。它是天气凉爽和夏季结束的象征。
白露:天气转凉,水汽凝结在地面上。
秋分:秋分这一天,和春分一样,太阳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从赤道向南半球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开始变短,夜晚变长。按照我国旧历的立秋理论,这一天正好是立秋九十天的一半,故称秋分。但根据天文规律,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
寒露:白露过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寒露到来时,露水日数会增多,气温也会降低。因此,有人说冷是露水之气,先白后冷,意味着气候会逐渐变冷。水蒸气凝结成白色的露珠。
霜降:天气变冷,开始结霜,故称霜降。
立冬:立冬。冬季,作为结束的意思,意味着一年的田间作业结束,农作物收获后必须储存。入冬之际,我国大部分地区即将结冰,全国农民将逐渐转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农业活动。
小雪:气温下降,开始下雪,但尚未到大雪时期,故称小雪。小雪时节,开始下雪。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降雪一般只出现在我国岭南地区粤北的韶关、清远等地。南方部分地区晚两个节气才下雪,而北方则已进入冰冻季节。
大雪:大雪前后,积雪逐渐堆积;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
冬至:冬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开始进入最冷的白天。这一天在天文学上被指定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冬至过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北半球的白天逐渐变长。俗话说:吃冬至面,一日会长。
小寒:小寒过后,寒冷的季节就开始了。冷空气积聚久了,就变得寒冷了。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很冷,但不是极冷。
大寒:大寒的意思是天气极冷。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是大寒前后。大寒是在第三个九之后和第四个九开始时。俗话说:“三、九、四十九,如履薄冰”。
大寒过后,立春来临,天气转暖。至此,地球已绕太阳一周,完成一个周期。
【真题巩固】
(2018·内蒙古)下列四个节气中,错误的是:
A. 暑热结束:炎热的夏天即将来临
B、虫醒:天气转暖,春雷开始轰鸣。
C. 冬至:冬天最冷的一天开始
D、小满: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饱满,饱满但未成熟。
参考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二十四节气。
A 项是错误的。结束暑气,就是“出暑”,意味着暑气的离去,是气候凉爽的象征。
B项是正确的。虫醒,古称“七蛰”,标志着仲春季节的开始。在此之前,动物过冬时躲在土里,不喝不吃,称为“醒虫”。 “惊虫节”,天上的春雷将它们叫醒。冬眠的动物被称为“精”。因此,惊虫期间,蜇虫苏醒,天气转暖,春雷乍起,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之所以《惊醒》前后偶尔会有雷声,是因为地球的湿度越来越高,导致地面附近的热空气上升,或者北移的湿热空气较强。并且更加活跃,产生了“惊虫惊雷”现象。
C项正确。从“冬至”开始,北半球逐渐进入最冷的日子,称为“九寒日”。
D项正确。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意思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已经开始饱满、饱满,但尚未成熟。它们只是有点满,还没有满。
本题为选择题,故正确答案为A。
相关文章:
第1篇 最优选择算法(最优选择定律) 作者:admin
作为行测考试中必考题型,并且题量较多的定义判断,很多考生做起来非常“痛苦”,因为大量的练习未必能够保证正确率的提高,究其原因——过分“较真儿”。现在的题目经常出现无法找到“正确”答案或者多个“正确”答案的情况,于是很多考生就会“佛系”选择——随便选。以此得出的答案,正确率可想而知。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针对怎样避免“较真儿”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实际很简答——选择
第2篇 安徽公务员面试考官是怎么安排的(安徽公务员面试考什么) 作者:admin
安徽公务员面试考场如何表现才能更受考官青睐呢?本文,安徽公务员考试网(小编将为大家讲一讲面试考场考官最欣赏的考生类型,马上参加面试的你可以参考下!一、气场强气场是一个综合实力的体现。包含着装、眼神、举止、情绪状态、表达流畅度、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等等。气场影响因素很多,如着装、表情等。而考官最看重的,是心态。心态会影响语言表达,影响到考生能否和考官自
第3篇 2020年国考言语理解备考应该怎么做题(2020年国考言语理解备考应该怎么做答案) 作者:admin
多做真题,善于总结在学习完笔试课程中的方法精讲、强化提升、真题实战等内容后,同学们就要坚持每天做题,尤其是历年国考的真题,能帮助同学们了解国考的命题趋势和各类常考题型,方便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中分清侧重点,有的放矢。像是近五年,在行测言语模块的片段阅读部分,中心理解题的占比最多,其解题方法和技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4篇 公务员考试 结构化面试(公务员结构化面试的答题技巧有哪些) 作者:admin
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不学礼无以立”事关礼仪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往往在面试考试过程当中我们的考生就会认为只要将自己的内容答好就可以了,俗不知礼仪才是面试环节当中的第一块敲门砖,因为当考生走进考场的第一时间,每
第5篇 2020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归纳概括题型分析答案(2020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归纳概括题型分析) 作者:admin
在2020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中,归纳概括是最基础的题型,相对而言得分也不算什么难事。但往往同学在归纳概括能够找到要点之后,发现要点不仅找完,而且也是按照材料表述内容作答的,但就是无法拿高分甚至满分,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条理上还不够清晰。一、条理清晰是归纳概括的基本要求众所周知,无论是在国考还是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