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创新执法方式申论(执法手段创新)
- ·下一篇文章:公考不定方程问题(不定方程例题解法)
古诗词中的离愁别绪(古诗中的离别愁绪诗句)
【导读】
在古代,文人墨客借助诗词来表达送别之意。下列选项中与送别没有关系的诗句是:
A.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案】:D。解析:A选项是唐朝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诗中体现出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心酸,因为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一、A选项相关小常识
王维:唐朝田园诗人、字:摩诘、别称:诗佛。
苏轼在《东坡题跋·书摩诘》中说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著有代表作:《相思》、《山居秋暝》、《使至塞上》等。
B选项是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二、B选项相关小常识
江南三大名楼:
江西南昌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中写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湖北武汉黄鹤楼。崔颢《黄鹤楼》中写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湖南岳阳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写道:“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C选项是高适的《别董大二首》。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作品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三、C选项相关小常识
1.高适唐朝边塞诗人,与他著名边塞诗人的还有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2.岑参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描写的是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
3.王昌龄有“七绝圣手”之称。著名代表作:《出塞》其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4.王之涣著名代表作《凉州词》其中“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写出西北一带的孤峭冷寂,一个凄凉得连春风都吹不到的地方。
D选项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此句体现了诗人对于困难迎难而上,坚信光明的未来就在前方的信美好念。
四、D选项相关小常识
陆游是我国现存诗人最多的诗人,约9300多首。被称作“诗神”。
古诗词的的考察方式多样,需要考生平时多积累诗词量和了解诗词中的典故。以上为大家归纳诗词中的相关考点,和作者概况。希望能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祝大家一举成功,早日上岸。
相关文章:
第1篇 最优选择算法(最优选择定律) 作者:admin
作为行测考试中必考题型,并且题量较多的定义判断,很多考生做起来非常“痛苦”,因为大量的练习未必能够保证正确率的提高,究其原因——过分“较真儿”。现在的题目经常出现无法找到“正确”答案或者多个“正确”答案的情况,于是很多考生就会“佛系”选择——随便选。以此得出的答案,正确率可想而知。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针对怎样避免“较真儿”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实际很简答——选择
第2篇 安徽公务员面试考官是怎么安排的(安徽公务员面试考什么) 作者:admin
安徽公务员面试考场如何表现才能更受考官青睐呢?本文,安徽公务员考试网(小编将为大家讲一讲面试考场考官最欣赏的考生类型,马上参加面试的你可以参考下!一、气场强气场是一个综合实力的体现。包含着装、眼神、举止、情绪状态、表达流畅度、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等等。气场影响因素很多,如着装、表情等。而考官最看重的,是心态。心态会影响语言表达,影响到考生能否和考官自
第3篇 2020年国考言语理解备考应该怎么做题(2020年国考言语理解备考应该怎么做答案) 作者:admin
多做真题,善于总结在学习完笔试课程中的方法精讲、强化提升、真题实战等内容后,同学们就要坚持每天做题,尤其是历年国考的真题,能帮助同学们了解国考的命题趋势和各类常考题型,方便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中分清侧重点,有的放矢。像是近五年,在行测言语模块的片段阅读部分,中心理解题的占比最多,其解题方法和技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4篇 公务员考试 结构化面试(公务员结构化面试的答题技巧有哪些) 作者:admin
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不学礼无以立”事关礼仪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往往在面试考试过程当中我们的考生就会认为只要将自己的内容答好就可以了,俗不知礼仪才是面试环节当中的第一块敲门砖,因为当考生走进考场的第一时间,每
第5篇 2020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归纳概括题型分析答案(2020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归纳概括题型分析) 作者:admin
在2020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中,归纳概括是最基础的题型,相对而言得分也不算什么难事。但往往同学在归纳概括能够找到要点之后,发现要点不仅找完,而且也是按照材料表述内容作答的,但就是无法拿高分甚至满分,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条理上还不够清晰。一、条理清晰是归纳概括的基本要求众所周知,无论是在国考还是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