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江苏省考行测(2015江苏行测真题答案解析)
1.【答案】D。中公解析:文段指出每个人只有在自己的优势领域才能发挥最大作用,所以使用人才应用其所长、各得其宜、量才而用。D项“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排或舒适的位置。符合文段对于人才使用的结论,故为正确答案。
2.【答案】C。中公解析:C项“加强食品安全舆情管理,强化社会监督,健全长效机制”说的是从舆论和机制方面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督,不属于“预防措施”,故C项当选。
3.【答案】A。中公解析:分析文段可知,美国管理大师强调了一个有效的管理者既要掌握“管理理论”,又要具备“管理技术与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A项表述与此一致,当选。B、C、D三项均与文意相悖。
4.【答案】D。中公解析:D项无中生有,且由常识可知,“满足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对茶叶的需求”显然不是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A、B、C 三项均可从文段中找到对应内容。故本题答案为D。
5.【答案】C。中公解析:文段首句即指出“动机和意图的社会价值要通过行为结果表现出来”,后文是对这句话的详细阐述。C项表述与此相符,A、D两项无法从文段中得出,B项与文意相悖。故本题答案为C。
6.【答案】C。中公解析:第一段末句是对此句的解释,与此相符的为C项。A项“可将改革时机延后”、B项“遇到问题再调整改革方案”、D项“回避矛盾”均与文意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为C。
7.【答案】B。中公解析:由“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可知,发展是目的,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动力,由48题②中的“快速发展恰恰是改革推动”也能得出B项说法有误,颠倒了因果,当选。
8.【答案】D。中公解析:本题可从第三段入手,第三段论述的是改革发展稳定与人民的关系,只有①是关于民生的论述,故①应排在最后,只有D项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9.【答案】A。中公解析: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也是改革的最高价值追求”可知,B项正确,排除;由“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可知,C项正确,排除;由“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可知D项正确,排除;改革开放可以改善民生,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不是说“人民只有依靠改革开放才能过上幸福生活”,A项理解错误,当选。
10.【答案】D。中公解析:A、B、C三项都可以从文中推出,排除;改革发展稳定连接着国家富强之梦与人民幸福之梦,这与每一个中国人息息相关,只有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个人才会幸福,D项评析错误,当选。
11.【答案】A。中公解析:根据文段中的“并非……而是……”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后文构成反义对应关系。分析可知,后文说的是传统剧种形成的复杂性,即形成并非轻而易举。与此对应,“一蹴而就”最恰当。其他三项均与句意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
12.【答案】C。中公解析:本题第二空为突破口。分析可知,第二空所填词语应为褒义词,“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含贬义,可首先排除A。“金玉良言”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本身与句意不符,排除D。与“不刊之论”相比,“微言大义”与文段的主体“微博”更相符。且“传达”填入句中亦恰当。故本题答案为C。
13.【答案】A。中公解析:先看第二空,由后文的“排除”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与“排除”构成近义关系,由此可排除C、D两项的“包含”、“关注”。再看第一空,由“不同的答案从不同方面提供智慧”可知,此处填“补充”更契合句意,排除B。故本题选A。
14.【答案】B。中公解析:由“谦虚”对应“赞扬”可知,所填词语应与“激动”对应。四个选项中,“清醒”最合适。故本题答案为B。
15.【答案】A。中公解析:“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多用于否定式),明显不合句意,排除B。“趋之若鹜” 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其感情色彩与语境不符,排除C。“门庭若市”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明显不能与“国内外投资者”搭配,排除D。故本题答案为A。
16.【答案】C。中公解析:分析句意可知,第一、二空所在的两个分句应构成转折关系,由此排除A、D。再看第三空,题干中的“如果”表假设,“一旦”也表假设,填入句中不恰当,故应选表条件关系的“只要”。故本题答案为C。
17.【答案】A。中公解析:分析可知,第一空、第二空所填入的词语应与“痛苦”、“追求”构成反义关系,由此排除C、D两项。再看第三空,所填词语应和“投入”构成并列关系,且程度要深于“投入”,再根据“它是我们永远的记忆”可知,与“交织”相比,“消融”更恰当。故本题答案为A。
18.【答案】C。中公解析:本题从第二空入手。结合句子可知,只有“沟通”差异,才可以避免矛盾和冲突的发生。故本题答案为C。
19.【答案】A。中公解析:“因地制宜”指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或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干某件事情或处理一些事。“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独辟蹊径”比喻独创一种风格或新的方法。“古为今用”指把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用来推动当前社会向前发展。结合句子可知,此处填“因地制宜”最适合,故本题答案为A。
[1][2][3][4][5][6]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1篇 最优选择算法(最优选择定律) 作者:admin
作为行测考试中必考题型,并且题量较多的定义判断,很多考生做起来非常“痛苦”,因为大量的练习未必能够保证正确率的提高,究其原因——过分“较真儿”。现在的题目经常出现无法找到“正确”答案或者多个“正确”答案的情况,于是很多考生就会“佛系”选择——随便选。以此得出的答案,正确率可想而知。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针对怎样避免“较真儿”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实际很简答——选择
第2篇 安徽公务员面试考官是怎么安排的(安徽公务员面试考什么) 作者:admin
安徽公务员面试考场如何表现才能更受考官青睐呢?本文,安徽公务员考试网(小编将为大家讲一讲面试考场考官最欣赏的考生类型,马上参加面试的你可以参考下!一、气场强气场是一个综合实力的体现。包含着装、眼神、举止、情绪状态、表达流畅度、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等等。气场影响因素很多,如着装、表情等。而考官最看重的,是心态。心态会影响语言表达,影响到考生能否和考官自
第3篇 2020年国考言语理解备考应该怎么做题(2020年国考言语理解备考应该怎么做答案) 作者:admin
多做真题,善于总结在学习完笔试课程中的方法精讲、强化提升、真题实战等内容后,同学们就要坚持每天做题,尤其是历年国考的真题,能帮助同学们了解国考的命题趋势和各类常考题型,方便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中分清侧重点,有的放矢。像是近五年,在行测言语模块的片段阅读部分,中心理解题的占比最多,其解题方法和技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4篇 公务员考试 结构化面试(公务员结构化面试的答题技巧有哪些) 作者:admin
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不学礼无以立”事关礼仪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往往在面试考试过程当中我们的考生就会认为只要将自己的内容答好就可以了,俗不知礼仪才是面试环节当中的第一块敲门砖,因为当考生走进考场的第一时间,每
第5篇 2020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归纳概括题型分析答案(2020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归纳概括题型分析) 作者:admin
在2020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中,归纳概括是最基础的题型,相对而言得分也不算什么难事。但往往同学在归纳概括能够找到要点之后,发现要点不仅找完,而且也是按照材料表述内容作答的,但就是无法拿高分甚至满分,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条理上还不够清晰。一、条理清晰是归纳概括的基本要求众所周知,无论是在国考还是地方